海南省历史文化
海南省非遗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
---|---|---|---|---|---|
民间文学 | 琼侨歌谣 | 黎族民间故事 | 海螺姑娘传说 | 海南谚语(临高渔谚) | 黎从六之歌 |
传统音乐 | 儋州调声 | 黎族民歌(琼中黎族民歌) | 海南八音器乐 | 黎族竹木器乐 | 海南军歌 |
崖州民歌 | 海南斋醮科仪音乐 | 疍歌 | 黎族赛方言长调 | 苗族民歌 | |
儋州山歌 | 临高渔歌 | ||||
传统舞蹈 | 黎族打柴舞 | 黎族钱铃双刀舞(琼中咚铃伽、陵水钱铃双刀舞) | 海南苗族招龙舞 | 黎族舂米舞 | 黎族共同舞 |
五指山盘皇舞 | 黎族面具舞 | 黎族老古舞 | 海南虎舞 | 海口麒麟舞 | |
传统戏剧 | 琼剧 | 临高人偶戏 | 海南公仔戏(文昌公仔戏、三江公仔戏) | 海南斋戏 | |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 | 黎族传统体育和游艺(如拉乌龟、赶狗归坡等) | ||||
传统美术 | 海南椰雕 | 龙塘雕刻艺术 | 传统炭画像工艺 | 木雕(花瑰艺术) | 海南贝雕 |
传统技艺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含麻纺织、絣染、双面绣、龙被织造) |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 黎族骨器制作技艺 |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黎族泥条盘筑制陶技艺、黎族泥片贴筑制陶技艺) |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
东坡笠制作技艺 | 黎族干栏建筑技艺 | 南海珍珠传统养殖技艺 | 海盐晒制技艺 |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 | |
黎族藤竹编技艺 | 黎族独木器具制作技艺 | 海南黄花梨家俱制作技艺 | 后安刀锻造技艺 | 椰胡制作技艺 | |
黎锦纺染织绣工具制作技艺 | 土法制糖技艺 | 文昌鸡养殖与烹调技艺 | 海南苗族传统刺绣蜡染技艺 | 鹿龟酒酿泡技艺 | |
海南粉烹制技艺(海口海南粉烹制技艺、陵水酸粉烹制技艺) | 沉香造香技艺 | ||||
传统医药 | 黎族医药学(骨伤疗法、蛇伤疗法) | ||||
民俗 | 冼夫人信俗 | 黎族服饰 | 府城元宵换花节 | 黎族传统婚礼 | 黎族渡水腰舟习俗 |
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 | 回族传统婚礼 | 祭祀兄弟公出海仪式 | 海口天后祀奉 | 海南春节习俗(鲤鱼灯闹春、乐城岛闹元宵) | |
其他 | 南海航道更路经 [28] |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
---|---|---|---|---|---|
传统音乐 | 儋州调声 | 黎族民歌(琼中黎族民歌) | 海南八音器乐 | 黎族竹木器乐 | |
崖州民歌 | 临高渔歌 | 苗族民歌 | 海南斋醮科仪音乐 | ||
传统舞蹈 | 黎族打柴舞 | 黎族老古舞 | |||
传统戏剧 | 琼剧 | 临高人偶戏 | 海南公仔戏(文昌公仔戏,三江公仔戏) | 海南斋戏 | |
传统美术 | 海南椰雕 | 木雕(花瑰艺术) | |||
传统技艺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含麻纺织、絣染、双面绣、龙被织造) | 黎族树皮布制作技艺 | 黎族原始制陶技艺 | 黎族泥片制陶技艺 | 黎族钻木取火技艺 |
海盐晒制技艺 | 黎族船型屋营造技艺 | ||||
民俗 | 冼夫人信俗 | 海南黎族苗族“三月三”节 | 黎族服饰 | 天后祀奉 | |
其他 | 南海航道更路经 |
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
传统技艺 | 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含麻纺织、絣染、双面绣、龙被织造) |
海南省文物
海南省有不可移动文物427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8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97处。
海南省风俗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在海南海口市琼山区府城将举行一年一度风情独具的府城元宵换花节。
每年农历二月初九至十九,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和海南省不少地方,举行一次为期四天的冼夫人文化节(原称军坡节)。这是纪念冼夫人而举行的民间奉祀活动。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是黎族青年男女追求爱情和幸福的传统佳节。海南黎族、苗族都有欢度“三月三”的习俗。
每年3月下旬或4月上旬(农历“三月三”期间)均举行海南国际椰子节,它是融旅游、文化、民俗、体育、经贸于一体的大型旅游文化节庆活动。
每年中秋为儋州民间歌节。歌节的主要活动内容是儋州山歌、调声对歌比赛和“赏月”等项目。
每年十一月下旬举办的“海南岛欢乐节”。
另外海南的节日还有:文昌公期、万宁文灯节、南山长寿文化节、海南热带雨林节、三亚国际啤酒节、三亚国际广告电视艺术节、天涯海角国际婚庆节、保亭七仙温泉嬉水节等。
海南岛重要赛事有: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环海南岛国际大帆船赛、世界小姐、世界先生、斯诺克海口世界公开赛等。
海南省方言
海南省居民语言种类多,在海南不同的民族和区域中,主要通行12种不同的语言和方言:黎语、村话、海南苗语、临高话、回辉话、海南闽语、儋州话、军话、客家话、迈话、疍家话、普通话。
1、海南话:狭义的海南方言,属汉藏语系汉语闽南方言。海南话使用最广泛、使用人数最多,海南省有500多万居民通用,主要分布在海口、文昌、琼海、万宁、定安、屯昌、澄迈等市县的大部分地区和陵水、乐东、东方、昌江、三亚等市县的沿海一带地区。在不同地方,海南话语音和声调有所不同,一般以文昌人的语音为标准口音。
2、黎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黎语系,海南省黎族人民使用。
3、临高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比较接近壮语。约50万居民使用。
4、儋州话:属汉藏语系汉语粤语方言系统。100多万人使用。
5、军话:属汉藏语系汉语北方方言西南官话系统,10万多人使用。
6、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约5万苗族居民中通用。
7、村话:属汉藏语系壮侗语。约6万人使用。
8、回辉话:学术界认为属海南岛语系,是语群中的一个独特语言。约6000人使用。
9、迈话:属粤语方言系统,比较接近广州话。是汉人使用的语言,但使用人数不多,分布不广泛,只有三亚市市郊的崖城和水南一带居民使用。
10、疍家话:属粤语方言。仅三亚港附近的汉族居民使用。
11、客家话:海南岛有将近40万的客家人,尚能讲客家话的近20万。客家话分布区主要在儋州市的那大镇、南丰镇、兰洋镇、和庆镇,琼中县的松涛村,临高县的龙潭村,以及儋州市西联农场、西流农场,澄迈县的海南省国营和岭农场、万宁市的兴隆华侨农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