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重庆市

重庆市经济

重庆市经济

重庆市经济

重庆市经济综述

重庆市经济建设基本形成大农业、大工业、大交通、大流通并存的格局,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地区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开辟中欧班列(重庆)国际铁路大通道,目前中欧班列(重庆)已成为亚欧之间重要的国际物流陆路运输骨干;并主导发起建设“陆海新通道”。

2022年,重庆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29.03亿元,比上年增长2.6%。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增加值2012.05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1693.86亿元,增长3.3%;第三产业增加值15423.12亿元,增长1.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9:40.1:53.0。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90663元,比上年增长2.5%。民营经济增加值17404.40亿元,增长3.0%,占全市经济总量的59.7%。

2022年,重庆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03.4亿元,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下降2.5%,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8.0%。

重庆市第一产业

重庆市农业历史悠久,早在距今2000多年前的巴国时期,已是“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华阳国志·巴志》),桑蚕、麻、茶叶等开始种植。重庆耕地面积有162.2万公顷,农用耕地开发度较高,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重庆是中国重要的粮油、柑橘、蚕桑、烟叶、药材、油桐、榨菜、生猪等农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其中,特色农产品有重庆涪陵榨菜是“世界三大名腌菜”,奉节脐橙是中国“四大名橙”之一,梁平柚曾获全国柚类金江杯,是中国“三大名柚”之一,长寿沙田柚多次被评为“国优水果”。荣昌区是中国著名的种猪基地,其荣昌猪更为全国三大猪种之首,有“华夏国宝”之称。

重庆市有栽培植物560多类,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4大类,尤以水稻居首。经济作物名优品种主要有油菜、花生、桐子、生漆、茶叶、蚕桑、甘蔗、黄红麻、烟叶等。果树作物主要有柑桔、甜橙、柚、桃、李等,尤以柑桔最具盛名。饲养动物有60余种,生猪、羊、牛、兔是优势畜种。重庆市有江河鱼类120多种,鱼类养殖遍及各区县,长寿湖、大洪湖是重庆的鱼类养殖基地。

2022年,重庆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058.63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70.07万亩,比上年增长1.7%。粮食综合单产349.5公斤/亩,下降3.4%。全年粮食总产量1072.84万吨,比上年下降1.8%。其中,夏粮产量122.40万吨,增长1.1%;秋粮产量950.44万吨,下降2.2%。全年谷物产量756.39万吨,下降0.7%。其中,稻谷产量485.24万吨,下降1.6%;小麦产量6.28万吨,增长2.1%;玉米产量256.37万吨,增长0.7%。全年猪肉产量149.96万吨,增长5.6%。生猪出栏1904.43万头,增长5.4%。年末生猪存栏1197.14万头,增长1.5%。

重庆市第二产业

重庆市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和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 [210] 形成了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中国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亦形成了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还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球第二大的手机生产基地。

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开埠后,重庆工业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的发展阶段:一是开埠通商的萌芽发展期;二是抗战时期大量企业搬迁到重庆的基础培育期;三是依托三线建设布局一批重大项目的巩固发展期;四是直辖以来的快速发展期。

2022年,重庆市实现工业增加值8275.99亿元,比上年增长2.9%。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2%。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4.2%,股份制企业增长4.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4%,私营企业增长4.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5%,制造业增长2.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分产业看,汽车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2%,摩托车产业下降6.4%,电子产业下降3.0%,装备产业下降0.3%,医药产业增长6.1%,材料产业增长3.9%,消费品产业增长2.1%,能源工业增长11.3%。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5%,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5.2%,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下降5.4%,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下降2.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28.2%,通用设备制造业下降6.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下降5.7%,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2.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下降8.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1%。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9.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下降19.1%,股份制企业下降6.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22.6%,私营企业下降5.8%。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比上年增长62.6%,制造业下降11.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4.1%。

2022年,重庆市建筑业增加值3417.8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全市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总产值10369.40亿元,增长4.3%。

重庆市第三产业

重庆是中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形成了以农业农村和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拥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以及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万州保税物流中心,过境72小时内免签,进口整车、水果、肉类、生鲜海产等口岸。

2022年,重庆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816.74亿元,比上年增长2.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83.96亿元,下降0.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67.71亿元,增长0.9%;金融业增加值2491.02亿元,增长2.4%;房地产业增加值1668.59亿元,下降5.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6795.10亿元,增长4.0%。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5323.89亿元,比上年下降2.3%。

2022年,重庆市货物运输总量13.54亿吨,货物运输周转量3871.90亿吨公里。全年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20655.37万吨,增长4.3%。空港货物吞吐量41.58万吨,下降13.1%。国际标准集装箱吞吐量176.54万标准箱,其中,铁路吞吐量47.37万标准箱,增长24.2%。旅客运输总量2.11亿人,比上年下降40.0%。旅客运输周转量436.05亿人公里,下降32.4%。空港旅客吞吐量2246.09万人,下降40.0%。

2022年,重庆市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89.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1301.46万件,包裹业务32.80万件,快递业务10.92亿件。全年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收入186.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381.74亿元,比上年增长23.5%。

2022年,重庆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26.08亿元,比上年下降0.3%。

2022年,重庆市货物进出口总额8158.35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出口5245.32亿元,增长1.5%;进口2913.03亿元,增长2.9%。

2022年末,重庆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9567.2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0%。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0051.8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7%。共有证券公司总部1家,证券营业部200家,证券分公司53家。境内上市公司70家,总股本1010.08亿股,股票总市值9347.16亿元。保费总收入981.09亿元,赔付各类保险金342.99亿元。

2022年,重庆市旅游及相关产业实现增加值1063.26亿元,较上年下降1.2%,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3.7%。年末全市拥有国家A级景区272个,其中,5A级景区11个,4A级景区14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