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经济
西藏自治区经济综述
旧西藏经济十分落后,交通闭塞,没有现代工业,只有牧业和少量农业、手工业。自1959年民主改革后,特别是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西藏自治区的经济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不仅建立了现代工业、交通通讯业,原有的农牧业、商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
2015年,西藏人均GDP为3203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824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57元。
2018年,西藏实现生产总值(GDP)1477.6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0.25亿元,增长3.4%;第二产业增加值628.37亿元,增长17.5%;第三产业增加值719.01亿元,增长4.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397元,增长7.0%。按年平均美元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58.0美元。在全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所占比重分别为8.8%、42.5%、48.7%,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提高3.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下降2.8个百分点。
2018年,西藏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19.42亿元,按同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23.3%。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0.29亿元,增长23.9%。全年地方财政支出2082.48亿元,按同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7.8%。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972.71亿元,增长17.3%。与民生相关的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8.20亿元,下降38.3%;教育支出232.85亿元,增长5.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106.75亿元,增长5.0%;节能环保支出45.65亿元,增长9.3%。
2018年,西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286元,增长11.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97元,比上年增长10.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0元,增长10.8%。
2019年12月23日,西藏已基本消除绝对贫困,全域实现整体脱贫。
2019年,西藏人均GDP为48902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2951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410元。
2020年,西藏GDP总量为1902.74亿元,增速达到7.8%
2021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增长超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超200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和14%,实现连续19年两位数增长。
2022年GDP,2132.64亿元,同比增速1.1%。
西藏自治区第一产业
西藏的耕地面积绝大部分分布在江河干、支流的河谷阶地、山麓斜坡、冲积扇地和湖泊平原一带。而且大部耕地是由草甸土、亚高山草原土、亚高山草甸土等开垦而来的。土壤类型因分布环境条件不同,在质地上有很大差异。大部分耕地的有机质含量低,即使有少数土地含腐植质较多,亦因温度低,微生物繁殖慢、数量少、分解缓慢,很少被作物所吸收。部分耕地还存在着地面不平整、耕层较浅、砂性重、石砾多、质地偏粗、易漏肥等现象。在复种区耕作土壤的潜在肥力和较大肥力较高,供氮和供磷能力也较强。到1998年为止,包括部分原有的梯田,西藏已建成梯田、园田和平整土地100多万亩,按农业人口的劳动力平均,每人接近一亩。在土质改造方面,进行黏掺沙、沙掺粘,种植豆科作物,多施有机肥料,使部分土壤质地得到改良。
2017年,西藏自治区积极推广青稞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88%。同时提高青稞质量安全,实施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农药比2016年减少10.5%。粮食总产达103.7万吨,连续3年稳定在百万吨以上。青稞产量达79.5万吨,比2016年增加6.7万吨,实现历史新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幅达11.1公斤。
河谷农业
素有”西藏粮仓”之称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干、支流河谷地带,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与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西起拉孜,东至桑日,东西长约500公里,南北宽处达200公里,窄处仅50公里左右。包括拉萨、山南、日喀则三个地、市的22个县和5个国营农场,是西藏最重要的河谷农业区和商品粮基地,也是自治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
西藏自治区第二产业
工业
2017年,西藏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03.02亿元,比2016年增长10.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47.7%;股份制企业增长14.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13.5%。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0.6%,制造业增长5.3%,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3%。
2017年,西藏规模以上工业中,黑色金属矿采选业下降23.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2.1%,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2016年下降15.5%,食品制造业下降26.8%,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增长16.4%,医药制造业增长8.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6.4%。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40.3%,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8%。能源消费总量466.22万吨标准煤,比2016年增长6.6%。
建筑业
2015年,西藏自治区建筑业实现增加值306.31亿元,比2014年增长16.3%。
2017年,西藏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11.4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2016增长12.2%。
西藏自治区第三产业
2017年,西藏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3.32亿元,比2016年增长13.9%。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8.01亿元,增长14.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85.30亿元,增长12.6%。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额435.50亿元,增长13.7%;餐饮收入87.82亿元,增长15.1%。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增长较快的有: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3.5%,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22.2%,书报杂志类增长31.3%,饮料类增长44.3%,五金、电料类增长28.7%,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6倍。
对外贸易
2017年,西藏进出口总额58.85亿元,比2016年增长13.9%。其中:出口总额29.50亿元,下降5.5%;进口总额29.35亿元,增长43.6%。
在进出口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23.39亿元,比2016年下降21.7%,占39.7%。其中:出口总额23.18亿元,下降21.7%;进口总额0.21亿元,下降17.0%。
2017年,西藏自治区与6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双边贸易。其中: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为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与其贸易总额达到24.08亿元,与2016年相比下降21.5%,占进出口总额的40.9%。除尼泊尔外,与西藏外贸交易居前三位的是法国、比利时和老挝,贸易额分别为11.98亿元、6.39亿元和2.77亿元,比2016年分别增长34.3%、1.1倍和27.7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