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湖北省

湖北省荣誉称号

湖北省荣誉称号

2019年10月15日,湖北省被交通运输部确定为第一批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地区。

2020年8月,入选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

2020年9月29日,被交通运输部、财政部确定为“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试点地区”。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2年3月23日,入选2021年促进就业工作先进地区拟推荐名单。

2022年3月,入选2021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拟激励省名单。

2022年8月,入选全国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

分类
湖北省

湖北省著名人物

湖北省著名人物

姓名生卒简介
申包胥约前540—前450年春秋时期楚国大夫,忠贤典范
陈良?—前325年荆楚大儒、儒家八派之“仲良氏之儒”学派代表人物
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年楚国诗人、政治家
宋玉约前298—约前222年楚国辞赋家
李时珍1518—1593年中国古代医学家、药物学家
毕升?—1051年北宋发明家
王宗茂1511—1562年明嘉靖进士,御史
张居正1525—1582年明嘉靖进士,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
李维桢1547—1626年晚明文坛盟主、礼部尚书
王昭君约前54—前52年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庞统179—214年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
陆羽733—804年茶圣
伍子胥?—前484年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孟浩然689—740年唐朝诗人
米芾1051—1107年北宋书法家、画家
皮日休约834—883年晚唐文学家、散文家
马谡190年—228年蜀国丞相参军
张柬之625—706年唐朝名相
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明代后期“公安派”领袖、文学家
陈友谅1320—1363年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
董必武1886—1975年4月2日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无产阶级革命家
张执一1911年5月5日——1983年5月11日长期从事党的统一战线工作
张文秋1903—2002年中共早期党员、革命老人、共产主义战士,毛泽东主席的双儿女亲家
聂绀弩1903—1986年诗人、散文家、杂文大家、古典小说研究专家
刘华清1916—2011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徐海东1900—197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项英1898—1941年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早期领导人之一
恽代英1895—1931年中国共产党政治活动家、教育家
黎元洪1864—1928年民国总统
施洋1889—1923年早期革命家
聂凤智1914—1992年军事家、上将
陈锡联1915—199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
李汉俊1890—1927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
张难先1873—1968年民主革命家
李书城1882—1965年同盟会元老、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农业部长
吴仪1938年11月—国务院副总理兼卫生部长
谢富治1909—1972年开国上将
陈潭秋1896—1943年无产阶级革命家
韩先楚1913—198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十军首任军长
王建安1907—1980年军事家、上将
秦基伟1914年11月16日—1997年2月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长、上将
聂海胜1964年9月—中国特级航天员、少将
吴惠良1961年4月—《汉字字体鉴赏辞典》编委会主任兼主编
吴雁泽1940年3月—武汉市文化副局长、武汉音乐家协会主席
雷军1969年12月—小米手机创始人、金山软件公司董事长
周鸿祎1970年10月—360公司创始人、奇酷CEO及知名天使投资人
邱汉桥1958年—国画大师,“北势南气”学术体系创始人
彭清华1957年4月—现任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胡春华1963年4月—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唐良智1960年6月—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安徽省政协主席、党组书记。
朱厚熜1507—1567年即明世宗 ,后世称嘉靖皇帝 。
王建军1958年6月—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
王永康1963年11月—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现任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
阮成发1957年10月—任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
任振鹤1964年2月—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甘肃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
刘永富1957年4月—曾任甘肃省委常委 、常务副省长、省政府党组副书记 、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副组长、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党组书记,现任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周强1960年4月—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十四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袁誉柏1956年5月—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司令员 。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现任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军上将军衔。
万鄂湘1956年5月—曾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主席
吴社洲1958年—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上将军衔。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委员。
闻一多1899—1946年诗人、学者
李乐成1965年3月—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辽宁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夏红民1961年12月—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纪委委员、山东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省监察委员会主任 。
王祥喜1962年8月——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部长 、党委书记、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副主任兼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主任、国家消防救援局第一政治委员
范波1969年10月——任山东省副省长、省政府党组成员。
殷勇1969年8月——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
梁惠玲(女)1962年8月——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黑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省政府党组书记。
王晓萍(女)1964年3月——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纪委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 、党组书记 。
孙金龙1962年1月——任中共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党组书记、副部长。

分类
湖北省

湖北省对外交流

湖北省对外交流

截止2017年2月,湖北省与世界5大洲37个国家的24个省(州、大区、县)、66个城市,共建立90对友好城市关系。

2021年2月5日,湖北省加入“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州长联合会”。

2021年4月12日,外交部和湖北省人民政府举行主题为“英雄的湖北:浴火重生,再创辉煌”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别推介活动。这是外交部在疫情后举行的首场省区市推介活动,将为各国与湖北加强交流合作搭建新桥梁。

分类
湖北省

湖北省风景名胜

湖北省风景名胜

湖北省5A级景区

宜昌长阳清江画廊风景区、湖北省襄阳市古隆中景区 、宜昌三峡大坝旅游区 、武汉市黄陂木兰文化生态旅游区、神农架风景区、十堰武当山风景区、武汉黄鹤楼、宜昌秭归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武汉东湖风景区 、宜昌三峡人家风景区 、恩施大峡谷、三国赤壁古战场。

湖北省4A级景区

黄冈英山大别山主峰风景区恩施鹤峰县满山红景区武汉华侨城欢乐谷
武汉金龙水寨景区武汉黄陂区姚家山风景区武汉东湖听涛风景区
京山市绿林山风景区孝感董永公园武汉市黄陂区农耕年华景区
保康县五道峡风景区远安鸣凤山景区宣恩伍家台乡村休闲度假区
保康尧治河旅游区利川市龙船水乡景区来凤县仙佛寺景区
京山市太子山生态旅游区英山县桃花冲风景区郧西县天河旅游区
咸宁温泉谷度假区武汉科技馆武汉市海昌极地海洋世界
黄冈市李先念故居纪念园始县野三河景区武汉木兰天池景区
黄冈市麻城五脑山武汉九真山武汉木兰清凉寨
房县野人谷旅游区郧西龙潭河景区黄石市东方山风景区
宜昌石牌要塞旅游区黄冈市东坡赤壁风景区荆州市博物馆
建始县石门河景区武汉东湖磨山风景区宜昌市玉泉寺景区
武汉辛亥革命博物馆武汉晴川阁武汉东湖落雁景区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湖北省博物馆宜昌三峡竹海生态风景区
黄冈浠水县三角山旅游风景区十堰丹江口市净乐宫宜昌朝天吼漂流景区
孝感观音湖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十堰五龙河风景区宜昌三峡大瀑布景区
神农顶风景区黄冈麻城龟峰山风景区武汉木兰草原风景区
恩施州杨梅古寨景区恩施巴人河景区襄阳凤凰温泉旅游区
武汉归元寺宜昌柴埠溪峡谷风景区黄石国家矿山公园
孝感白兆山李白文化旅游区荆州古城咸宁陆水湖风景区
武汉马鞍山森林公园神农架天燕原始生态旅游区孝感天紫湖生态度假村
十堰九龙瀑风景区宜昌三游洞风景区荆门钟祥明显陵
孝感汤池温泉宜昌车溪民俗风景区十堰丹江口太极峡风景区
中国千年银杏谷咸宁太乙温泉度假村黄石大冶雷山风景区
宜昌西陵峡口风景区恩施土司城利川市佛宝山大峡谷漂流景区
鄂州莲花山风景区神农架红坪景区黄冈遗爱湖公园
恩施唐崖河旅游风景区随州炎帝神农故里风景区武汉云雾山风景区
黄冈罗田天堂寨十堰黄龙滩旅游度假区随州西游记漂流
黄冈红安天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宜昌九畹溪旅游区孝感双峰山国家森林公园
荆门钟祥黄仙洞咸宁通山九宫山咸丰坪坝营原生态休闲旅游区
巴东县链子溪原生态文化旅游区中国地质大学逸夫博物馆武汉博物馆
武汉革命博物馆麻城市烈士陵园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
十堰市博物馆嘉鱼县山湖温泉风景区龙佑赤壁温泉度假区
咸宁楚天瑶池温泉度假村咸宁三江森林旅游区随州市玉龙温泉欢乐谷

湖北省3A级景区

荆门市龙泉公园恩施利川朝阳洞景区荆州市万寿园
十堰郧县龙吟峡旅游景区恩施巴东寇准文化公园十堰市人民公园
十堰丹江口大坝旅游区咸宁通城县黄龙山旅游区宜昌泗溪生态风景区
十堰四方山植物园咸宁赤壁中华水浒城荆州张居正故居
宜昌当阳关陵荆州湘鄂西苏区革命烈士陵园十堰丹江口金蟾峡旅游区
黄冈红安七里坪长胜街景区十堰郧县虎啸滩风景区宜昌中华鲟园
襄阳南河小三峡风景区襄阳南漳水镜庄风景区宜昌鸣翠谷景区
宜昌宜都奥陶纪石林十堰竹山女娲山风景区十堰龙泉寺旅游区
宜昌兴山昭君村鄂州西山风景区宜昌链子崖风景区
襄阳枣阳白水寺风景区宜都古潮音洞度假山寨武汉市黄陂区木兰古门景区
京山王莽洞风景区京山花台山景区

湖北省其他景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纪念园

分类
湖北省

湖北省特产美食

湖北省特产美食

湖北省美食综述

楚菜是中国传统菜系之一。楚菜以烹制淡水鱼鲜技艺见长,以“味”为本,讲求鲜、嫩、柔、滑、爽,自成体系,被列为全国十大菜系之一。

湖北省武汉菜

楚菜典型代表,以汉阳、武昌、黄陂等区风味为基础,吸收了省内外各种风味流派之所长,逐渐形成了独特风格。武汉菜以烹制山珍海味见长,淡水鱼鲜与煨汤技术独具特点。主要名菜有清蒸武昌鱼、豆丝、黄陂三鲜,黄陂糖蒸肉等。

湖北省荆宜菜

包括荆州、江汉、宜昌等地区的风味佳肴。它是楚菜的本源,以烹调淡水鱼鲜技艺见长。诸如蟠龙菜、荆沙鱼糕、二回头,鸡茸笔架鱼肚、八宝海参、散烩八宝等独具特色。

湖北省襄郧菜

是湖北省菜系的北味菜,它以襄阳和郧阳(今十堰)地区的风味为基础,吸收鄂豫陕渝四省的风味。特点是以猪、牛、羊肉为主要原料,加以特产山珍和野味,制作方法以红扒、热烧、生炸、回锅、凉拌居多。代表菜有:岘山槎头鳊鱼、汉江鲌鱼类菜肴、武当猴头、太和鸡、郧阳三合汤、蜜枣羊肉等。

湖北省鄂东南菜

特点是用油宽,火劲足,擅长大烧、油焖、干灸,口味偏重,富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代表菜有:黄州东坡肉、瓦罐鸡汤、梅花牛掌等。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还有百花莼菜、薇菜烩肉丝、小米年肉等特产名菜。

城市特色美食
武汉武汉红豆沙、青山麻烘糕、八卦汤等
黄石金牛千张皮、黄石港饼等
十堰竹溪碗糕等
宜昌三峡苕酥、金箍条等
襄阳襄阳夹沙肉、襄阳夜壶油茶、襄阳玉带糕、襄阳糊辣汤等
鄂州诸葛烤鱼、鄂州东坡饼、石锅耙泥鳅、小天池蒸南瓜等
荆门钟祥盘龙菜、荆门八角雪枣、万寿羹、钟祥米茶、钱场霉千张等
孝感孝感米酒、汉川荷月、云梦鱼面、宫廷烤鸡等
荆州洈水鳜鱼、笔架鱼肚等
黄冈珍珠果米酒等
咸宁咸宁桂花糕、嘉鱼麻糖、鸡蛋麻花等
随州广水滑肉等
恩施州张关合渣、土家十大碗、洋芋粑粑、土家油茶汤等

分类
湖北省

湖北省地方特产

湖北省地方特产

城市特产
武汉武昌鱼、新洲双柳泡菜、李集小香葱等
黄石黄石灵溪豆豉、金柯辣椒、松花皮蛋、大冶桔片爽、阳新豚、阳新枇杷等
十堰武当灵芝、武当山冻豆腐、黄龙鳜鱼、郧西葛根、竹溪黄连等
宜昌宜都蜜柑、秭归脐橙、宜昌天麻、资丘皱皮木瓜等
襄阳汉水牌砂梨、清汤、紫金香菇等
鄂州沼山胡柚、梁子湖大闸蟹、华容葡萄、太和千张等
荆门京山桥米、京山白花菜、京山乌龟、葛粉、栗溪香菇等
孝感大悟板栗、孝感麻糖、庙头黄花、孝感早蜜桃等
荆州洪湖莲子、荆州甜酸独蒜、松滋荞麦豆皮、洪湖莲藕、荆江麻鸭等
黄冈策湖菱角、武穴菜籽油、挪园青峰茶、孔垅梅发兴酱干、太白湖藕、卢列粉丝等
咸宁蒲圻贝母、野桂花蜂蜜、赤壁猕猴桃、羊楼洞砖茶、乌药等
随州随州银杏、随州蜜枣、随州泡泡青、广水奎面、广水白灵菇、广水胭脂红鲜桃、随州油桃等
恩施州鹤峰葛仙米、大派火腿、板桥党参、贡水白柚、关口葡萄、恩施紫油厚朴等

分类
湖北省

湖北省历史文化

湖北省历史文化

湖北省地名由来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

湖北省代表文化

屈家岭文化

屈家岭文化时期是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最为兴盛和辉煌的时代,实现了长江中游史前文化的空前统一和繁荣,开启了长江中游地区的早期文明,其年代约为前3300—前2600年,因1955—1957年发现于湖北省京山市屈家岭遗址而得名。

屈家岭文化的彩绘艺术和造型艺术,既是楚文化中漆木器灿烂多彩的源头,也是楚文化彩绘和造型艺术高度发展的基础。

总观荆楚文明中繁荣灿烂的物质文化,即独具特色的楚文化,其艺术特色与荆楚之地原始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屈家岭文化一脉相承。无可争议地表明,屈家岭文化即是楚文化发展的基础,是荆楚文明高度发展之源。

屈家岭遗址是长江中游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地,是中国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农耕文化内涵丰富,为全国首批100处大遗址保护项目,是中国20世纪100项考古大发现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家岭遗址对于研究中国原始人类聚落的起源与发展,研究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屈家岭遗址的发现,表明这里是长江中游农耕文明的发祥地,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说明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摇篮。

楚文化

楚文化是中国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先民最初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南迁后给楚地带来了华夏文明的先进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向前发展楚文化。现今湖北省大部、河南西南部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区。

青铜文化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在铁器出现之前,铜及其合金曾是用量最多、用途最广、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作用最大的一种金属。楚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一种区域文化,青铜文化成为构成楚文化的主体的支柱之一。

青铜礼器是楚国铜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的风俗好尚、意识形态、工艺水平、文化进程”均“蕴蓄于其中”。楚国的青铜礼器有鼎、簋、敦、盏、壶、缶等。

漆器文化

楚人生活在一个漆的王国中,生离不开漆,死也离不开漆。其生时使用的日常生活实用器具和娱乐用品是漆品,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品。

楚国的竹胎漆器以竹编织物最为精致。楚国的竹编织物在许多楚墓中都有出土、是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如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竹器27件,其中髹漆竹器有竹扇、小型竹笥、圆竹筒等。

湖北省文物古迹

湖北省文物点有1.5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0余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54处。全省有武汉、荆州、襄阳、随州、钟祥等5个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农耕文化发祥地之一的屈家岭文化遗址; [54] 屈原出生的秭归县;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曾侯乙编钟;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越王勾践剑、商代的盘龙城、西汉沿革至今的问津书院; [57] 蕲春县是明代医学家李时珍的故里、武当山的道教建筑群及武术、汉文化代表的王昭君故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闻名。还有以荆州古城、蒲圻(今赤壁市)赤壁、襄阳古隆中、当阳长坂坡为代表的三国文化。

武当山古建筑群

武当山,绵亘800里,其自然风光,以雄为主,兼有险、奇、幽、秀等多重特色,有72峰、36岩、24涧、11洞、3潭、9泉、10石、9井、10池、9台等。主峰天柱峰海拔1612米,被誉为“亘古无双胜境,天下第一仙山”。

武当山古建筑始建于唐、宋、元、明、清均有修建,在明代达到鼎盛。共建有三十三个建筑群,100余万平方米;现存较完好的古建筑129处,庙房1182间,建筑面积43332平方米,被誉为“中国古建筑成就的展览”。1956年,湖北省将全山古建筑群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1年、1982年、1988年、1996年、2001年,国务院分别将金殿、紫霄宫、“治世玄岳”石牌坊、玉虚宫遗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国务院将武当山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3年,国务院把武当山太和宫、紫霄宫列为全国重点宗教活动场所。1994年12月17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0年,武当山被国家列为“AAAA级旅游区”,并获建设部“全国文明风景名胜区”称号。2001年,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称号。

明显陵

明代皇陵,位于钟祥市郢中街道办事处皇城村松林山。陵区面积约50万平方米。为明世宗嘉靖皇帝生父朱祐杬和生母蒋氏的合葬墓。布局按帝制“三朝两宫”式和“天子五门”制式排列;四周环黄瓦朱墙,墙高6.5米,厚1.9米,周长4730米。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湖北省民间艺术

杂技

武汉杂技厅于1992年建成,是中国第一座可供进行国际杂技、马戏表演的观演建筑,也是亚洲最大的杂技厅,在此举办的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是全球三大国际杂技节之一,被文化部列为中国“七大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之一。

汉绣

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糅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1910年和1915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绣名列其中。2013年,湖北省第一家民办汉绣博物馆——武汉汉绣博物馆在汉阳江欣苑社区挂牌成立。

楚剧

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汉族地方声腔剧种之一,1926年改称楚剧,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是湖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剧种。2006年5月20日,楚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剧

旧称楚调、汉调,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于清代康乾年间,至嘉道年间走向进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流行于湖北,远及湘、豫、川、陕、粤、皖、赣、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汉剧声腔以西皮、二黄为主。其中的代表性剧目有《双尽忠》《两狼山》《生死板》《打花鼓》《审陶大》《合银牌》《斩李虎》《宇宙锋》《闹金阶》《哭祖庙》等。

荆州花鼓戏

曾称“沔阳花鼓”,后正式命名为“天沔花鼓”。20世纪80年代初改称“荆州花鼓戏”,是流行于湖北江汉平原一带的地方戏曲剧种。荆州花鼓戏发端于清代沔阳州,即现今的仙桃、天门、潜江一带。

黄梅戏

起源于湖北黄梅,原名黄梅调、采茶戏等,现流布于安徽省安庆市、湖北省黄梅县等地。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韵味丰厚富于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其中以《天仙配》、《女驸马》等最具代表性。黄梅戏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影响十分深远。

此外还有湖北渔鼓、江汉平原皮影戏、湖北道情、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等。武汉是中国京剧第一世家“京剧谭门”——谭鑫培的故乡。

湖北省方言俚语

楚地由于位处江汉及汉淮之间,北方的华夏语、西方的藏缅语、南方的苗瑶语和东南的壮侗语都在楚地接触和交流,所形成的楚语自然是吸收了多种语言成分而词汇丰富多彩、音声别具一格的方言。楚国语言属华夏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上具有较多的自身特点。孟子曾用南蛮言这个比喻,形容楚人语音的奇特难懂。

春秋以后,随着各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彼此促进,楚国成为南方各族的融合中心,在语言上,楚人也起着沟通夏夷、消除隔阂的作用。在扬雄《方言》中,楚与魏、卫、宋、郑、韩,吴、齐、巴、秦之中的某一地区共有的方言词汇约70个,其中与吴共有者占了一半以上,反映楚、吴方言比较接近。

湖北省风俗习惯

湖北人以稻米为主食,在楚纪南城内,发现五外有火烧过的稻米遗迹,最大的一处长约3.5米,宽约1.5米,厚约5—8厘米。楚人的基本副食品有鱼类、肉类和蔬菜类。楚国的水果种植也很普及。古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的说法。

湖北省宗教分布

湖北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形成“东禅西道”的湖北传统宗教文化格局。中国天主教第一位自选自圣主教董光清、中国道教史上第一位女方丈吴诚真、以及近年圆寂的湖北籍高僧本焕大师、净慧长老、昌明法师等均诞生于湖北。武当山李光富道长还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会长,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湖北首位当选全国性宗教团体主要负责人的宗教人士。

湖北省信教群众约167万人,依法登记宗教活动场所3418处,其中,佛教1891处,道教665处,其中,全国重点寺院宫观7处:黄梅五祖寺、当阳玉泉寺,武汉归元寺、宝通寺,武当山紫霄宫、太和宫,武汉长春观。

分类
湖北省

湖北省社会事业

湖北省社会事业

湖北省科技事业

2022年,湖北省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2247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73项,应用技术成果2146项,软科学成果28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7671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017.86亿元,合同金额比上年增长42.9%。共建有33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8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902个,国家质检中心34个,颁发有效认证证书99740张,获认证证书组织29455家,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940项。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85.46万台件。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20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8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地震台站54个

湖北省教育事业

2022年,湖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55.58万人,在校生177.26万人,毕业生47.16万人;研究生招生7.18万人,在校研究生21.89万人,毕业生5.0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8.64万人,在校生55.17万人,毕业生16.9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5.60万人,在校生100.26万人,毕业生29.88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83.05万人,小学在校生384.63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73.11万人。

湖北高等院校名单

城市层次名称
武汉市本科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指挥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武汉商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汉口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武汉晴川学院、武昌工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华学院、武汉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武汉文理学院、武汉传媒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汉工商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专科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贸职业学院、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武汉科技职业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武昌职业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青年职业学院、湖北体育职业学院、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武汉海事职业学院、武汉光谷职业学院、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
荆州市本科长江大学、荆州学院、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专科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鄂东职业技术学院、黄冈科技职业学院、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黄石市本科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专科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宜昌市本科三峡大学、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专科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十堰市本科汉江师范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
专科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襄阳市本科湖北文理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专科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孝感市本科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专科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美珈职业学院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本科湖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
专科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咸宁市本科湖北科技学院
专科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健康职业学院
黄冈市本科黄冈师范学院
专科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黄冈科技职业学院
荆门市本科荆楚理工学院
专科荆门职业学院
鄂州市本科
专科鄂州职业大学
随州市本科
专科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天门市本科
专科天门职业学院
仙桃市本科
专科仙桃职业学院
潜江市本科
专科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80个,群艺馆、文化馆126个,公共图书馆117个,博物馆228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03个,放映单位2009个。广播电视台82座,有线电视用户1292.02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全年出版报纸5.83亿份,各类期刊0.77亿册,图书3.44亿册。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5300.7亿元,比上年增长8.0%。

湖北省体育事业

2022年,湖北省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冠军17项次、亚军15项次、季军17项次;在各类全国比赛中,获冠军83项次、亚军85项次、季军83项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36.42亿元。

湖北省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781家,其中医院118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028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53家;卫生技术人员57.6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66万人,注册护士21.67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20万张,其中医院床位32.38万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1.78万张,卫生院床位8.77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34332.01万人次,出院人数1234.42万人。

湖北省社会保障

2022年,湖北省城镇新增就业91.65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59.6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318.80万人,离退休人员640.8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600.47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40.4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352.6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872.8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747.9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35.6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6.7万人。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5.7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0.6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7.76万人。养老机构床位数28.8万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0.04亿元。

湖北省环境保护

2022年,湖北省275个省控河流监测断面中,全年地表水水质优良为Ⅰ—Ⅲ类的占96.7%,水质较差为Ⅳ类、Ⅴ类的占3.3%,无劣Ⅴ类。在全省省控湖泊、水库的51个水域中,全年地表水水质优良为Ⅰ—Ⅲ类的占56.9%,水质较差为IV类、V类的占43.1%,无劣Ⅴ类。在省内监测的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38.5%,未达标的城市占61.5%。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城市年平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7.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53立方米,下降3.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9立方米,下降10.2%。

分类
湖北省

湖北省交通运输

湖北省交通运输

湖北省交通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公路总里程达304131千米,比上年末增长2.4%;高速公路里程达7598千米,增长3.0%。

公路

2016年,湖北省实现100%的县市通国道、99%的县市通一级及以上公路、100%的乡镇通国省道、98%的乡镇通二级以上公路、100%的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

铁路

湖北省境内的铁路线有京广线、京九线、武九铁路、襄渝线、汉丹线、焦柳线、长荆线、宜万铁路、渝利铁路;高铁有京广高铁、汉宜客运专线等。

黄黄高速铁路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黄冈市境内,线路从武冈城际铁路黄冈东站引出,向东南经浠水县、蕲春县、武穴市、黄梅县,接入安九高铁黄梅东站。正线全长126.85千米,设计时速350千米,设黄冈东、浠水南、蕲春南、武穴北、黄梅东等5座车站,其中浠水南、蕲春南、武穴北为新建车站。黄黄高速铁路于2022年4月22日开通运营。

航空

武汉市是中国航空运输中心之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航空港,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空中航线共200余条。省内有航线通往省内及省外和国际航线共20余条。

湖北省已启用有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宜昌三峡机场、襄阳刘集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神农架红坪机场、十堰武当山机场、荆州沙市机场和鄂州花湖机场等8座民航机场。

地铁

武汉地铁(WuhanMetro),是服务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其首条线路——武汉地铁1号线(原称武汉轻轨1号线)于2004年7月28日正式开通, [352] 9月28日进入正式运营阶段, [353] 使武汉成为中国内地第七座开通轨道交通的城市。

截至2022年12月,武汉地铁运营线路共11条,包括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11号线、16号线、阳逻线,运营总里程数达到460公里,车站总数291座

湖北省运输

2022年,湖北省完成货物周转量7544.74亿吨千米,增长11.9%;旅客周转量538.46亿人千米,下降27.7%;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65亿吨,增长15.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313万标准箱,增长10.0%。

航运

截至2016年末,湖北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总计8637.95千米,其中33.5千米四级航道升为三级航道、78.2千米五级航道升为三级航道。等级航道所占比重为71%,三级及以上航道所占比重为21.8% 。水运建设投资完成66.5亿元,新增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110千米。汉江沙洋港、仙桃港、丹江口港及黄梅小池滨江综合码头等先后开港,新增港口通过能力2200万吨。完成水路货运量、货运周转量3.5亿吨、2624.5亿吨千米,增长8.9%、7.2%。全省货船平均吨位达1880载重吨,万吨船舶运力规模以上企业达105家。

湖北省机场列表

城市机场名称机场所在地机场类型
武汉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武汉市黄陂区国际民航机场
宜昌宜昌三峡机场宜昌市猇亭区
恩施恩施许家坪机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
鄂州鄂州花湖机场鄂州市鄂城区
襄阳襄阳刘集机场襄阳市襄州区
十堰十堰武当山机场十堰市茅箭区国内民航机场
神农架神农架红坪机场神农架林区
荆州荆州沙市机场荆州市沙市区
荆门荆门漳河机场荆门市东宝区通用航空机场

分类
湖北省

湖北省经济

湖北省经济

湖北省经济综述

2022年,湖北省生产总值为53734.9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86.72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21240.61亿元,增长6.6%;第三产业增加值27507.59亿元,增长2.7%。三次产业结构由2021年的9.3:38.6:52.1调整为9.3:39.5:51.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92059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全年新登记市场主体144.43万户,比上年增长27.4%。全省市场主体达到736.41万户,增长13.9%。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湖北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15.0%。按产业划分,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15.5%、24.3%、9.8%。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投资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15.9%、24.2%和0.8%。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2.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9.4%。补短板强功能建设加快推进,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34.4%,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7.0%。全年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5502个,比上年增长16.3%,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完成投资额增长26.7%。

财税收支

2022年,湖北省完成财政总收入5682.49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80.73亿元,剔除增值税留抵退税因素,可比增长8.5%。在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2411.25亿元,可比增长5.4%。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626.03亿元,增长8.7%。

人民生活

2022年,湖北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其中,城市上涨2.1%,农村上涨1.9%。分类别看,交通通信价格上涨4.7%,其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2.4%,教育文化娱乐价格上涨2.3%,食品烟酒价格上涨2.2%,生活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1.4%,居住价格上涨1.4%,衣着价格上涨1.0%,医疗保健价格上涨0.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3.4%,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7.8%。

2022年,湖北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914元,比上年增长6.8%。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626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09元,增长7.9%。全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828元,增长4.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9121元,增长2.2%;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991元,增长7.6%。

湖北省第一产业

2022年,湖北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21.87亿元,比上年增长4.3%。

农业

2022年,湖北省粮食种植面积4688.9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97千公顷。其中,稻谷种植面积2263.96千公顷,减少8.63千公顷;小麦种植面积1031.26千公顷,减少20.80千公顷;玉米种植面积775.82千公顷,增加13.12千公顷;大豆种植面积229.87千公顷,增加6.10千公顷。

2022年,湖北省粮食产量2741.15万吨,比上年减少23.18万吨,减产0.8%。谷物产量2591.49万吨,减产0.8%。其中,稻谷产量1865.78万吨,减产0.9%;小麦产量405.57万吨,增产1.6%;玉米产量312.32万吨,减产3.5%。大豆产量35.38万吨,减产4.9%。

2022年,湖北省油料产量374.19万吨,比上年增长5.7%;茶叶产量41.99万吨,增长3.8%;园林水果产量773.00万吨,增长2.0%;蔬菜及食用菌产量4407.93万吨,增长2.5%。

林业

2022年,湖北省完成造林面积15.37万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4.68万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的30.43%。森林抚育面积21.69万公顷。年末全省共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2个。

畜牧业

2022年,湖北省猪牛羊禽肉产量440.59万吨,比上年增长3.7%。其中,猪肉产量331.69万吨,增长4.3%;牛肉产量16.26万吨,增长2.7%;羊肉产量10.53万吨,增长9.1%;禽肉产量82.11万吨,增长0.6%;禽蛋产量207.96万吨,增长5.7%。年末生猪存栏2550.92万头,比上年末增长0.8%;全年生猪出栏4286.15万头,比上年增长4.2%。

渔业

2022年,湖北省水产品产量500.42万吨,比上年增长3.6%。

湖北省第二产业

工业

湖北省是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装备制造业是湖北的重要支柱产业。清末(1889—1911年)是湖北早期工业化的启动及其快速发展时期。自光绪十五年(1889年)张之洞督鄂起,以芦汉铁路的修筑为契机,大力推行“湖北新政”。以武汉为中心,先后创办了汉阳铁厂、湖北枪炮厂、大冶铁矿、汉阳铁厂机器厂、钢轨厂、湖北织布局、缫丝局、纺纱局、制麻局、制革厂等一批近代化企业。汉阳钢铁厂成为当时亚洲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并形成了以重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为龙头的湖北工业内部结构,武汉也一跃而成为全国的重工业基地。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7525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7%,股份制企业增长8.6%,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2%,私营企业增长6.7%。轻工业增长5.9%,重工业增长7.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5.4%,制造业增长6.6%,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5.5%。全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1.7%,增速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4.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12.1%。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6.2%。全年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比上年增长8.0%,产品销售率为95.5%,出口交货值增长7.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139.64亿元,下降2.4%。

建筑业

2022年,湖北省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1154.96亿元,比上年增长11.2%;新签合同额29579.53亿元,增长15.9%。

湖北省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湖北省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其他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0.1%、1.7%、0.9%、5.6%、-2.7%、4.6%。

国内贸易

2022年,湖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64.80亿元,比上年增长2.8%。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9023.92亿元,增长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140.88亿元,增长3.3%。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19072.48亿元,增长2.7%;餐饮收入额3092.32亿元,增长3.2%。全年网上零售额达到3744.2亿元,比上年增长7.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3216.0亿元,增长6.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4.5%。

对外经济

2022年,湖北省货物进出口总额6170.8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其中,进口1961.5亿元,增长5.4%;出口4209.3亿元,增长20.0%。全省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欧盟、美国进出口额分别为982.1亿元、755.9亿元和674.0亿元,其中,对东盟、欧盟进出口额分别增长32.1%、8.8%。全省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额1884.3亿元,增长17.8%,占比为30.5%;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额1918.1亿元,增长33.7%,占比为31.1%。

招商引资

2022年,湖北省新设立外商投资项目478个。实际使用外资(FDI)26.4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7%。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22.2亿美元,增长5.1%。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9.4亿美元,增长3.4%。外派各类劳务人员15537人次,与上年持平。

房地产业

2022年,湖北省商品房销售面积6385.0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9.6%;实现商品房销售额5413.25亿元,下降25.3%。

邮电通信

2022年,湖北省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427.6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快递业务量32.12亿件,快递业务收入267.38亿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567.82亿元,增长30.6%。长途光缆线路长度达到3.6万千米;固定电话用户447.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6055.9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103.9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2290.79万户,比上年增加209.45万户;移动互联网用户接入流量86.5亿GB,增长21.5%。

旅游业

2018年,湖北省国内旅游人数7.27亿人次,增长13.8%;国内旅游收入6344.33亿元,增长15.0%。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79563.66亿元,比年初增加7087.00亿元。其中,住户存款45975.34亿元,增加7275.14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74062.43亿元,比年初增加7024.44亿元。其中,住户贷款22114.28亿元,增加979.45亿元;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51000.76亿元,增加6058.34亿元。

保险业

2022年,湖北省实现保费收入1952.4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23.15亿元,增长11.4%;人身险保费收入1529.31亿元,增长2.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01.92亿元,增长4.3%,其中,财产险赔付支出261.23亿元,增长5.6%;人身险赔付支出340.69亿元,增长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