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北京市

北京市自然资源

北京市自然资源

北京市水资源

北京市天然河道自西向东贯穿五大水系:拒马河水系、永定河水系、北运河水系、潮白河水系和蓟运河水系。多由西北部山地发源,向东南蜿蜒流经平原地区,最后分别在海河汇入渤海(蓟运河除外)。

北京市有水库85座,其中大型水库有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怀柔水库、海子水库。

北京市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约为29.21亿立方米,平均年可开采量约24~25亿立方米。一次性天然水资源年平均总量为55.21亿立方米。

2013年北京市总用水量35.3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1.4%。其中,生活用水14.5亿立方米,增长4.3%;工业用水5.6亿立方米,下降3.4%;农业用水12亿立方米,下降3.2%。

北京市矿产资源

北京市已发现的矿种共67种,矿床、矿点产地476处,列入国家储量表的矿种44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黑色金属矿产4种,有色金属、贵金属及分散元素矿产11种;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矿产7种;化工原料非金属矿产5种;建材及其他非金属矿产15种。共有产地300处,其中黑色金属产地49处,有色金属产地35处,冶金辅助原料非金属产地43处,化工原料非金属产地68处,建材及其他非金属产地75处,煤炭产地30处。

北京市植物资源

北京地带性植被类型是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并间有温性针叶林的分布。

大部分平原地区已成为农田和城镇,只在河岸两旁局部洼地发育着以芦苇、香蒲、慈菇等为主的洼生植被,但多数洼地已被开辟为鱼塘,在搁荒地及田埂、路旁多杂草;湖泊,水塘中发育着沉水和浮叶的水生植被。

海拔800米以下的低山带表性的植被类型是栓皮栎林、栎林、油松林和侧柏林。海拔800米以上的中山,森林覆盖率增大,其下部以辽东栎林为主,海拔1000米至1800~2000米,桦树增多,在森林群落破坏严重的地段,为二色胡枝子、榛属、绣线菊属占优势的灌丛。海拔1800~1900米以上的山顶生长着山地杂类草草甸。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44.8%,森林蓄积量达到3164万立方米,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9.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6.63平方米,森林资源资产价值达到9070亿元,林地绿地生态系统年碳汇能力达880万吨。

北京市动物资源

北京地区的动物区系有属于蒙新区东部草原、长白山地、松辽平原的区系成分,也有东洋界季风区、长江南北的动物区系成分,故北京市的动物区系有由古北界向东洋界过渡的动物区系特征。截至2009年,此动物区系中有兽类约40种,鸟类约220种,爬行动物16种,两栖动物7种,鱼类60种。

分类
北京市

北京市地理环境

北京市地理环境

北京市位置境域

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端,东经115°20′至117°30′,北纬39°28′至41°05′之间,地处海河流域中部。总面积16410平方千米。位于华北平原北部,毗邻渤海湾,上靠辽东半岛,下临山东半岛。北京市与天津市相邻,并与天津市一起被河北省环绕。

北京市地形地貌

北京市山区面积10200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62%,平原区面积为6200平方千米,约占总面积的38%。北京市的地形西北高,东南低。北京市平均海拔43.5米。北京市平原的海拔高度在20~60米,山地一般海拔1000~1500米。

北京市西部为西山属太行山脉;北部和东北部为军都山属燕山山脉。最高的山峰为京西门头沟区的东灵山,海拔2303米。最低的地面为通州区东南边界。两山在南口关沟相交,形成一个向东南展开的半圆形大山弯,人们称之为“北京弯”,它所围绕的小平原即为北京小平原。诚如古人所言:“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诚天府之国”。

北京市气候

北京市的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秋短促。全年无霜期180~200天,西部山区较短。2007年平均降雨量483.9毫米,为华北地区降雨最多的地区之一。降水季节分配很不均匀,全年降水的80%集中在夏季6、7、8三个月,7、8月有大雨。

北京市太阳辐射量全年平均为112~136千卡/厘米。两个高值区分别分布在延庆盆地及密云县西北部至怀柔东部一带,年辐射量均在135千卡/厘米以上;低值区位于房山区的霞云岭附近,年辐射量为112千卡/厘米。北京市年平均日照时数在2000~2800小时之间。最大值在延庆县和古北口,为2800小时以上,最小值分布在霞云岭,日照为2063小时。夏季正当雨季,日照时数减少,月日照在230小时左右;秋季日照时数虽没有春季多,但比夏季要多,月日照230~245小时;冬季是一年中日照时数最少季节,月日照不足200小时,一般在170~190小时。

分类
北京市

北京市行政区划

北京市行政区划

北京市区划沿革

1952年,北京市由华北行政委员会领导。同年7月,将河北省宛平县全部及房山、良乡2县部分地区划归北京市。1956年3月9日,撤销昌平县,将昌平县所属行政区域(高丽营镇除外)划归北京市,并命名为昌平区。将河北省通县所属的金盏、长店、北皋、孙河、崔各庄、上新堡、前苇沟等7个乡归北京市。1958年3月,河北省通县专区所属通县、顺义、大兴、良乡、房山等5县及通州市划入北京市。其后撤销西单区、西四区两区,合并设立西城区;撤销东单区、东四区二区,合并设立东城区;撤销前门区,并入崇文区、宣武区二区;东郊区改名为朝阳区;撤销石景山区,分别划归丰台区、海淀区和门头沟区;京西矿区改名为门头沟区;撤销通县和通州市,合并设立通州区;撤销良乡区、房山区二区,合并设立周口店区;撤销大兴县,改为大兴区;撤销南苑区,划归朝阳区、丰台区和大兴区;撤销顺义县,改为顺义区。10月,河北省所属怀柔、密云、平谷、延庆4县划入北京市。1960年1月7日,撤销昌平区,恢复昌平县;撤销顺义区,恢复顺义县;撤销通州区,恢复通县;撤销大兴区,恢复大兴县;撤销周口店区,恢复房山县。至1960年底,北京市下辖东城、西城、宣武、崇文、海淀、朝阳、丰台、门头沟等8区和昌平、延庆、怀柔、密云、顺义、平谷、通县、大兴、房山等9县。1967年8月7日,撤销石景山办事处,设立石景山区。1980年10月20日,设立燕山区。1986年11月11日,撤销房山县、燕山区,设立房山区。以原房山县和燕山区的行政区域为房山区的行政区域。1997年4月29日,经国务院(国函[1997]30号)批准,同意撤销通县,设立通州区,以原通县的行政区域为通州区的行政区。1998年3月3日,经国务院(国函[1998]17号)批准撤销顺义县,设立北京市顺义区,以原顺义县的行政区域为顺义区的行政区域。1999年9月16日,北京市撤销昌平县,设立昌平区。2001年3月2日,北京市撤销大兴县,设立大兴区。2002年2月7日,北京市撤销怀柔、平谷两县,设立北京市怀柔区、平谷区。2010年7月1日,北京市撤销原东城区、崇文区,设立新的北京市东城区;撤销北京市原西城区、宣武区,设立新的北京市西城区。2015年11月17日,北京市撤销密云、延庆两县,设立北京市密云区、延庆区。至此,北京市告别县治时代。

北京市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北京市共辖16个市辖区,分别是东城区、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顺义区、通州区、大兴区、房山区、门头沟区、昌平区、平谷区、密云区、怀柔区、延庆区。北京市人民政府驻通州区运河东大街57号。

市辖区面积(k㎡)政府驻地下辖地区
东城区41.84景山街道东华门街道、景山街道、交道口街道、安定门街道、北新桥街道、东四街道、朝阳门街道、建国门街道、东直门街道、和平里街道、前门街道、崇文门外街道、东花市街道、龙潭街道、 体育馆路街道 、天坛街道、永定门外街道
西城区50.7金融街街道西长安街街道、新街口街道、月坛街道、展览路街道、 德胜街道、金融街街道、什刹海街道、大栅栏街道、天桥街道、椿树街道 、陶然亭街道、广安门内街道、牛街街道、白纸坊街道、广安门外街道
朝阳区470.8朝外街道建外街道、朝外街道、呼家楼街道、三里屯街道、左家庄街道、香河园街道、和平街街道、安贞街道、亚运村街道、小关街道、酒仙桥街道、麦子店街道、团结湖街道、六里屯街道、八里庄街道 、双井街道、劲松街道、潘家园街道、垡头街道、南磨房乡(地区)、高碑店乡(地区)、将台乡(地区)、太阳宫乡(地区)、大屯街道 、望京街道、小红门乡(地区)、十八里店乡(地区)、平房乡(地区)、东风乡(地区)、奥运村街道、来广营乡(地区)、常营回族乡(地区)、三间房乡(地区)、管庄乡(地区)、金盏乡(地区)、孙河乡(地区)、崔各庄乡(地区)、东坝乡(地区)、黑庄户乡(地区)、豆各庄乡(地区)、王四营乡(地区)、东湖街道、首都机场街道
丰台区304丰台街道右安门街道、太平桥街道、西罗园街道、大红门街道、南苑街道、 东高地街道、东铁匠营街道、六里桥街道、丰台街道、新村街道、长辛店街道、云岗街道、方庄街道、宛平街道、马家堡街道、和义街道、卢沟桥街道、花乡街道、成寿寺街道、石榴庄街道、玉泉营街道、看丹街道、五里店街道、青塔街道、北宫镇、王佐镇
石景山区85.74鲁谷街道八宝山街道、老山街道、八角街道、古城街道、苹果园街道 、金顶街街道、广宁街道、五里坨街道、鲁谷街道
海淀区431海淀街道万寿路街道、永定路街道、羊坊店街道、甘家口街道、八里庄街道 、紫竹院街道、北下关街道、北太平庄街道、学院路街道、中关村街道、海淀街道、青龙桥街道、清华园街道、燕园街道、香山街道、清河街道、花园路街道、西三旗街道、马连洼街道、田村路街道、上地街道、万柳地区、东升乡(地区)、曙光街道、温泉镇(地区)、四季青镇(地区)、西北旺镇(地区)、苏家坨镇(地区)、上庄镇(地区)
顺义区1021胜利街道胜利街道、光明街道、仁和镇(地区)、后沙峪镇(地区)、天竺镇(地区)、杨镇、牛栏山镇(地区)、南法信镇(地区)、马坡镇(地区)、石园街道、空港街道、双丰街道、旺泉街道 、高丽营镇、李桥镇、李遂镇、南彩镇、北务镇、大孙各庄镇、张镇、龙湾屯镇、木林镇、北小营镇、北石槽镇、赵全营镇
通州区906潞源街道中仓街道、新华街道、北苑街道、玉桥街道、潞源街道、通运街道、文景街道、九棵树街道、临河里街道、杨庄街道、潞邑街道、宋庄镇、张家湾镇、漷县镇、马驹桥镇、西集镇、台湖镇、永乐店镇、潞城镇、永顺镇、梨园镇、于家务回族乡
大兴区1036兴丰街道兴丰街道、林校路街道、清源街道、亦庄镇(地区)、黄村镇(地区)、旧宫镇(地区)、西红门镇(地区)、瀛海镇(地区)、观音寺街道、天宫院街道、高米店街道、荣华街道、博兴街道、青云店镇、采育镇、安定镇、礼贤镇、榆垡镇、庞各庄镇、北臧村镇、魏善庄镇、长子营镇
房山区2019拱辰街道城关街道、新镇街道、向阳街道、东风街道、迎风街道、星城街道、良乡镇(地区)、周口店镇(地区)、琉璃河镇(地区)、拱辰街道、西潞街道、阎村镇、窦店镇、石楼镇、长阳镇、河北镇、长沟镇、大石窝镇、张坊镇、十渡镇、青龙湖镇、韩村河镇、霞云岭乡、南窖乡、佛子庄乡、大安山乡、史家营乡、蒲洼乡
门头沟区1451大峪街道大峪街道、城子街道、东辛房街道、大台街道、王平镇(地区)、永定镇(地区)、龙泉镇(地区)、潭柘寺镇、军庄镇、雁翅镇、斋堂镇、清水镇、妙峰山镇
昌平区1344城北街道城北街道、南口镇(地区)、马池口镇(地区)、沙河镇(地区)、城南街道、东小口镇(地区)、天通苑北街道、天通苑南街道、霍营街道、回龙观街道、龙泽园街道、史各庄街道、阳坊镇、小汤山镇、南邵镇、崔村镇、百善镇、北七家镇、兴寿镇、流村镇、十三陵镇、延寿镇
平谷区948.24滨河街道滨河街道、兴谷街道、渔阳地区、峪口镇(地区)、马坊镇(地区)、金海湖镇(地区)、东高村镇、山东庄镇、南独乐河镇、大华山镇、夏各庄镇、马昌营镇、王辛庄镇、大兴庄镇、刘家店镇、镇罗营镇、黄松峪乡、熊儿寨乡
密云区2229鼓楼街道鼓楼街道、果园街道、檀营满族蒙古族乡、密云镇、溪翁庄镇、西田各庄镇、十里堡镇、河南寨镇、巨各庄镇、穆家峪镇、太师屯镇、高岭镇、不老屯镇、冯家峪镇、古北口镇、大城子镇、东邵渠镇、北庄镇、新城子镇、石城镇
怀柔区2123龙山街道泉河街道、龙山街道、怀柔镇(地区)、雁栖镇(地区)、庙城镇(地区)、北房镇、杨宋镇、桥梓镇、怀北镇、汤河口镇、渤海镇、九渡河镇、琉璃庙镇、宝山镇、长哨营满族乡、喇叭沟门满族乡
延庆区1994儒林街道百泉街道、香水园街道、儒林街道、延庆镇、康庄镇、八达岭镇、永宁镇、旧县镇、张山营镇、四海镇、千家店镇、沈家营镇、大榆树镇、井庄镇、大庄科乡、刘斌堡乡、香营乡、珍珠泉乡

分类
北京市

北京市历史沿革

北京市历史沿革

北京市建置沿革

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市房山区的琉璃河镇,遗址尚存。又封黄帝之后人于蓟,在今北京市西南。后燕国灭蓟国,迁都于蓟,统称为燕都或燕京。秦代设北京为蓟县(今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一带),为广阳郡郡治,同时设渔阳郡,治所为渔阳县(今北京市密云区统军庄镇)。汉高祖五年,被划入燕国辖地。元凤元年复为广阳郡蓟县,属幽州。本始元年因有帝亲分封于此,故更为广阳国首府。东汉光武改制时,置幽州刺史部于蓟县。永元八年复为广阳郡驻所。西晋时,朝廷改广阳郡为燕国,而幽州迁至范阳。十六国后赵时,幽州驻所迁回蓟县,燕国改设为燕郡。历经前燕、前秦、后燕和北魏而不变。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除燕郡。大业三年(607年),隋朝改幽州为涿郡。

1914年老北京地图唐初武德年间,涿郡复称为幽州。贞观元年(627年),幽州划归河北道。后成为范阳节度使的驻地。安史之乱期间,安禄山在洛阳称帝,建国号为“大燕” 。唐朝平乱后,复置幽州,归卢龙节度使节制。五代初期,军阀刘仁恭在此建立地方政权,称燕王,后被后唐消灭。北宋初年,赵光义在高梁河(今北京市西城区)与辽战斗,北宋大败,对燕云十六州从此望眼欲穿;辽于会同元年(938年)起,在北京地区建立了陪都,号南京幽都府,开泰元年改号析津府。金国贞元元年(1153年),完颜亮正式建都于燕京,称为中都,在今北京市西南。铁木真麾下大将木华黎于嘉定八年(1215年)攻下北京,遂设置燕京路大兴府。元世祖至元元年(1264年),改称中都路大兴府。至元九年(1272年),中都大兴府正式改名为大都路(突厥语:Khanbalik,意为“汗城”,音译为汗八里、甘巴力克),也就是元大都。元大都成为全中国的交通中心,北到岭北行省,东到奴儿干都司(治所黑龙江下游),西到西藏地方,南到海南,都在此交流。从这一时期起,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明朝初年,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大都路于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改称为北平府,同年十月应军事需要划归山东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北平承宣布政使司驻地。燕王朱棣经靖难之变后夺得皇位后,于永乐元年(1403年),改北平为北京,是为“行在”(天子行銮驻跸的所在,就称“行在”)且常驻于此,如今的北京市也从此得名。永乐十九年(1421年)正月,明朝中央政府正式迁都北京,以顺天府北京为京师,应天府则作为留都称南京。明仁宗、明英宗的部分时期,北京还曾一度降为行在,京师复为南京应天府。

明清时设置顺天府管辖首都地区,地位与北京市类似,但管辖面积不同。清兵入关后即进驻北京,也称北京为京师顺天府,属直隶省。清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打进北京并签订《北京条约》。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再次打进北京,大量文物被侵略军和坏民劫掠。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在京与十一个国家签署了《辛丑条约》。民国元年(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定都南京,同年3月迁都北京。民国伊始,北京市的地方体制仍依清制,称顺天府。民国三年(1914年),改顺天府为京兆地方,范围规格与顺天府大致相同,直辖于中央政府北洋政府。这一时期,北京新建了有轨电车系统,和一批现代的文化教育机构,如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民国十七年(1928年)六月,北伐战争后,首都迁回南京,撤销原京兆地方,北京市改名为北平特别市,后改为北平市,隶属于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民国十九年(1930年)6月,北平降格为河北省省辖市,同年12月复升为院辖市。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被日本占领,伪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此成立,且将北平改名为北京。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晋察冀抗日根据地,进行民族革命战争。 [80]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21日,入侵北京的日本军队宣布投降,第十一战区孙连仲部接收北京市,并重新更名为北平。北平市所辖范围较之前顺天府、京兆地方及北京市为小,大致包括今西城区、东城区全境,朝阳区大部、海淀区南半部、石景山区南部和丰台区北半部。1949年1月,在原国民党时期20个区的基础上临时划定32个区,4月将32个区合并为26个区,6月接管任务完成后调整为20个区。1949年1月31日,傅作义与中国共产党达成和平协议,率领25万国民党军队投向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市,北京和平解放。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纪年、国歌、国旗的决议》,北平更名为北京。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北京宣告成立。

北京市建都朝代

朝代(时期)中心位置
燕国北京
春秋战国·蓟国北京广安门外
春秋战国·燕国房山区琉璃河镇,一说北京广安门外
北京广安门外
北京广安门外
北京
北京
北京
中华民国北京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