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山东省

山东省人口民族

山东省人口

2022年,山东省人口总量稳中略降。年末常住人口10162.79万人。其中,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17.86%,15-64岁人口占65.42%,65岁及以上人口占16.72%。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4.54%,比上年末提高0.60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68.22万人,出生率6.71‰;死亡人口77.67万人,死亡率7.64‰;人口自然增长率-0.93‰。

山东省民族

山东省56个民族齐全,主体民族为汉族,少数民族人口72.59万人(截至2010年11月1日),占山东省总人口的0.76%。其中,回族人口达到53.57万人,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73.8%;朝鲜族、满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壮族、土家族、佤族8个少数民族人口均超过5000人。济南、青岛、济宁、德州、泰安、菏泽、聊城的少数民族人口超过5万人。山东省少数民族分布相对集中。在过万人的少数民族中,回族分布以济南、德州、泰安、菏泽、聊城五市为主,共占山东省回族总数的67.67%;朝鲜族分布以青岛、威海、烟台三市为主,占山东省94.50%;满族中,青岛、济南、潍坊、威海、烟台五市占72.93%;蒙古族中,青岛、济南、烟台、威海、淄博五市占75.26%。

分类
山东省

山东省自然资源

山东省自然资源

山东省淡水资源

山东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根据山东1956年~2000年实测资料分析,全省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79.5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03.07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198.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65.4亿立方米(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59.8亿立方米)。黄河水是山东主要可以利用的客水资源,每年进入山东水量(黄河高村站1951年~2007年资料)为359.5亿立方米,按国务院办公厅批复的黄河分水方案,一般来水年份山东可引用黄河水70亿立方米。长江水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建成后山东省可以利用的另一主要客水资源。根据南水北调水资源规划,山东省一期将引江水14.67亿立方米,二期引江水34.52亿立方米。

山东省水资源的主要特点是:水资源总量不足;人均、亩均占有量少;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剧烈;地表水和地下水联系密切等。全省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1.09%,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4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4.9%(小于1/6),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4.0%(1/25),位居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倒数第3位,远远小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所必需的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严重缺水地区。

山东省海洋资源

山东近海海域占渤海和黄海总面积的37%,滩涂面积占全国的15%。近海栖息和洄游的鱼虾类达260多种,主要经济鱼类有40多种,经济价值较高、有一定产量的虾蟹类近20种,浅海滩涂贝类百种以上,经济价值较高的有20多种。其中,对虾、扇贝、鲍鱼、刺参、海胆等海珍品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有藻类131种,经济价值较高的近50种,其中,海带、裙带菜、石花菜为重要的养殖品种。山东是全国四大海盐产地之一,丰富的地下卤水资源为山东盐业、盐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此外,山东还有可供养殖的内陆水域面积26.7万公顷,淡水植物40多种,淡水鱼虾类7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虾类20多种。

山东省土地资源

山东土地利用类型按一级分类共有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城乡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8大类,其特点是垦殖率高,后备资源少。因受生物、气候、地域等因素影响,山东省土壤呈多样化,共有15个土类、36个亚类、85个土属、257个土种,适宜于农田和园地的土壤主要有潮土、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水稻土、粗骨土6个土类的15个亚类,其中尤以潮土、棕壤和褐土的面积较大,分别占耕地的48%、24%和19%。

山东省土地总面积1571.26万公顷,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3%,居全国第19位。其中,农用地115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3.61%;建设用地251.1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5.98%;未利用地163.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41%。在农用地中,耕地751.5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8%;园地100.7万公顷,占6.40%;林地135.7万公顷,占8.6%;牧草地3.4万公顷,占0.2%;其他农用地165.3万公顷,占总面积的10.5%。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和工矿用地209.3万公顷,占13.3%;交通运输用地16.3万公顷,占1.0%;水利设施用地25.5万公顷,占1.6%。山东省人均耕地0.08公顷(1.20亩)。

山东省矿产资源

山东已发现150种矿产资源(贝壳砂、球石、彩石不在全国统计范围内),查明资源储量的有81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地热等能源矿产7种;金、铁、铜、铝、锌等金属矿产25种;石墨、石膏、滑石、金刚石、蓝宝石等非金属矿产46种;地下水、矿泉水等水气矿产3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2634处(不含共伴生矿产地数)。发现矿产资源种类占全国发现总数的87.2%,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资源种类占全国查明矿产资源种类的50.9%。

据2011年度全国统计资料,山东省列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75种,列前5位的有45种,以非金属矿产居多。据2011年底全国保有资源总量统计,山东列全国第1位的矿产资源有金、铪、自然硫、石膏、玻璃用砂岩、饰面用花岗岩、电气石、陶瓷土、水泥配料用红土、陶粒用粘土10种;列全国第2位的有石油、菱镁矿、金刚石、石榴子石、钛(金红石)、玉石、透辉石、建筑用辉石岩、饰面用玄武岩、建筑用闪长岩、建筑用角闪岩、水泥用灰岩12种;列第3位的有锆、铸型用砂、片云母、熔剂用蛇纹岩、晶质石墨、制碱用灰岩、化工用白云岩、陶瓷用砂岩、耐火黏土、饰面用辉长岩、饰面用角闪岩11种;列第4位的有铁矿、钴、滑石、明矾石、建筑用花岗岩5种。

山东省生物资源

山东境内有各种植物3100余种,其中野生经济植物645种。树木600多种,分属74种209属,以北温带针、阔叶树种为主。各种果树90种,分属16科34属,山东因此被称为“北方落叶果树的王国”。中药材800多种,其中植物类700多种。

山东是全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重点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乡”之称。小麦、玉米、地瓜、大豆、谷子、高粱、棉花、花生、烤烟、麻类产量都很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

陆栖野生脊椎动物500种,其中,兽类73种,鸟类406种(含亚种),爬行类28种,两栖类10种。陆栖无脊椎动物特别是昆虫,种类繁多,居全国同类物种之首。在山东境内的动物中,属国家一、二类保护的珍稀动物有71种,其中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16种。

分类
山东省

山东省地理环境

山东省地理环境

山东省位置境域

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北纬34°22.9′—38°24.01′、东经114°47.5′—122°42.3′之间。境域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山东半岛突出于渤海、黄海之中,同辽东半岛遥相对峙;内陆部分自北而南与河北、河南、安徽、江苏4省接壤。山东东西长721.03千米,南北长437.28千米,全省陆域面积15.58万平方千米。

山东省地形地貌

山东省境内中部山地突起,西南、西北低洼平坦,东部缓丘起伏,形成以山地丘陵为骨架、平原盆地交错环列其间的地形大势。泰山雄踞中部,主峰海拔1532.7米,为山东省最高点。黄河三角洲一般海拔2—10米,为山东省陆地最低处。

山东省“山水林田湖”自然禀赋得天独厚,山地面积22726.80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14.59%,水面面积6988.92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4.49%,林地面积24894.46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15.98%。种植土地面积83845.42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53.82%;湖泊面积1348.55平方千米,占全省面积0.87%。

境内地貌复杂,大体可分为中山、低山、丘陵、台地、盆地、山前平原、黄河冲积扇、黄河平原、黄河三角洲等9个基本地貌类型。平原面积占全省面积的65.56%,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台地面积占全省面积4.46%,主要分布在东部地区。丘陵面积占全省面积15.39%,主要分布在东部、鲁西南局部地区。山地面积占全省面积14.59%,主要分布在鲁中地区和鲁西南局部地区。

境内主要山脉,集中分布在鲁中南山区和胶东丘陵区。属鲁中南山区者,主要由片麻岩、花岗片麻岩组成;属胶东丘陵区者,由花岗岩组成。绝对高度在700米以上、面积150平方千米以上的有泰山、蒙山、崂山、鲁山、沂山、徂徕山、昆嵛山、九顶山、大泽山等。

山东省气候

山东的气候属暖温带季风气候类型。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年平均气温11℃—14℃,山东省气温地区差异东西大于南北。全年无霜期由东北沿海向西南递增,鲁北和胶东一般为180天,鲁西南地区可达220天。

山东省光照资源充足,光照时数年均2290—2890小时,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两作的需要。年平均降水量一般在550—950毫米之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降水季节分布很不均衡,全年降水量有60%—70%集中于夏季,易形成涝灾,冬、春及晚秋易发生旱象,对农业生产影响最大。

山东省水文

山东省分属于黄、淮、海三大流域,境内主要河流除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外,其余中小河流密布山东省,主要湖泊有南四湖、东平湖、白云湖、青沙湖、麻大湖等。

山东省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76.5毫米,多年平均天然径流量为222.9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52.6亿立方米,扣除重复计算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305.8亿立方米。另外,黄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为385.8亿立方米,90年代因干旱入境水量减少为222亿立方米。

分类
山东省

山东省行政区划

山东省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山东省辖16个地级市,58个市辖区、26个县级市、52个县,696个街道、1072个镇、57个乡。山东省人民政府驻济南市历下区省府前街1号。

区划代码地级(市)县级(县、区)人口(万人)面积(平方千米)政府驻地街道
370100济南市
79510244市中区13229
370102历下区71101姚家街道14

370103市中区66281杆石桥街道17

370104槐荫区45152兴福街道16

370105天桥区53259无影山街道15

370112历城区1071301山大路街道21

370113长清区571209文昌街道82
370114章丘区1051719双山街道171
370115济阳区601099济北街道82
370116莱芜区991740凤城街道87
370117钢城区30506艾山街道5

370124平阴县37715榆山街道26
370126商河县641162许商街道111
370200青岛市
82911290市南区10836
370202市南区5532香港中路街道14

370203市北区9165敦化路街道29

370211黄岛区1332128隐珠街道148
370212崂山区32396金家岭街道5

370213李沧区4299浮山路街道11

370214城阳区58583城阳街道8

370215即墨区1181920通济街道114
370281胶州市871324三里河街道84
370283平度市1393176东阁街道512
370285莱西市741568水集街道38
370300淄博市
4345964张店区3157
370302淄川区66960般阳路街道49
370303张店区87360马尚街道85
370304博山区44698城东街道37
370305临淄区61664稷下街道57
370306周村区32306青年路街道55
370321桓台县50509索镇街道27
370322高青县37831田镇街道27
370323沂源县571636历山街道210
370400枣庄市
4244564薛城区2144
370402市中区59374龙山路街道65
370403薛城区59508临城街道64
370404峄城区43635坛山街道25
370405台儿庄区34533运河街道15
370406山亭区541019山城街道19
370481滕州市1761495北辛街道516
370500东营市
1988617东营区15232
370502东营区681187胜利街道64
370503河口区222267河口街道24
370505垦利区242331垦利街道25
370522利津县311666利津街道242
370523广饶县531166广饶街道36
370600烟台市
65313865莱山区65826
370602芝罘区71180向阳街道12

370611福山区51934清洋街道74
370612牟平区451515宁海街道58
370613莱山区27334黄海路街道7

370614蓬莱区491197登州街道686
370681龙口市64906新嘉街道58
370682莱阳市851732城厢街道513
370683莱州市841931文昌路街道611
370685招远市561433罗峰街道59
370686栖霞市591794庄园街道311
370687海阳市641909东村街道410
370700潍坊市
91716142奎文区6159
370702潍城区37270于河街道6

370703寒亭区451306寒亭街道8

370704坊子区56895凤凰街道8

370705奎文区58163广文街道10

370781青州市961569王府街道48
370782诸城市1122151密州街道310
370783寿光市1111990圣城街道59
370784安丘市981712新安街道39
370785高密市901523醴泉街道37
370786昌邑市591631奎聚街道36
370724临朐县931831城关街道46
370725昌乐县641101宝都街道44
370800济宁市
89311187任城区491034
370811任城区125884阜桥街道173
370812兖州区65650龙桥街道66
370881曲阜市66815鲁城街道48
370883邹城市1221616钢山街道313
370826微山县731738夏镇街道3111
370827鱼台县48653谷亭街道29
370828金乡县68888金乡街道49
370829嘉祥县93975嘉祥街道312
370830汶上县82889中都街道3111
370831泗水县651118泗河街道211
370832梁山县85961水泊街道2102
370900泰安市
5737762泰山区20626
370902泰山区64337岱庙街道521
370911岱岳区1011750粥店街道3141
370982新泰市1451934青云街道3171
370983肥城市981277新城街道410
370921宁阳县841125文庙街道2101
370923东平县811339东平街道392
371000威海市
2575799环翠区2448
371002环翠区80991环翠楼街道1010
371003文登区571615天福街道312
371082荣成市661527崖头街道1012
371083乳山市541665城区街道114
371100日照市
3085359东港区16354
371102东港区971266日照街道77
371103岚山区44778安东卫街道261
371121五莲县511497洪凝街道282
371122莒县1171818城阳街道5141
371300临沂市
118917191兰山区301206
371302兰山区133891金雀山街道48
371311罗庄区68568盛庄街道63
371312河东区86834九曲街道83
371321沂南县981719界湖街道1131
371322郯城县1041195郯城街道1111
371323沂水县1192414沂城街道2151
371324兰陵县1451724卞庄街道2141
371325费县921660费城街道1101
371326平邑县1121823平邑街道113
371327莒南县1071751十字路街道115
371328蒙阴县581602蒙阴街道181
371329临沭县681010临沭街道27
371400德州市
59810361德城区299114
371402德城区67544新湖街道75
371403陵城区591213临齐街道2101
371481乐陵市721173市中街道493
371482禹城市54992市中街道29
371422宁津县49833津城街道291
371423庆云县35502渤海路街道153
371424临邑县551016邢侗街道381
371425齐河县641411晏城街道2112
371426平原县481047龙门街道381
371427夏津县55882银城街道2102
371428武城县40748广运街道17
371500聊城市
6468720东昌府区32985
371502东昌府区1301443柳园街道1013
371503茌平区571003振兴街道3101
371581临清市84950青年路街道412
371521阳谷县831065侨润街道3141
371522莘县1121420燕塔街道420
371524东阿县41729铜城街道28
371525冠县871161清泉街道3123
371526高唐县51949鱼邱湖街道39
371600滨州市
3989664滨城区29584
371602滨城区711043市中街道1221
371603沾化区402218富国街道272
371681邹平市751252黄山街道511
371621惠民县651363孙武街道312
371622阳信县47798信城街道271
371623无棣县492090棣丰街道210
371625博兴县51900博昌街道39
371700菏泽市
102612159牡丹区341276
371702牡丹区1651428西城街道1113
371703定陶区71846天中街道210
371721曹县1701968曹城街道521
371722单县1271647北城街道4162
371723成武县72989文亭街道211
371724巨野县1101302凤凰街道215
371725郓城县1281634唐塔街道4162
371726鄄城县93138古泉街道215
371728东明县881307城关街道2102

分类
山东省

山东省历史沿革

山东省历史沿革

山东石器时代文明包括距今8500年-7500年的后李文化, 距今7300年-6100年前的“北辛文化”,以及公元前4300年-前2500年的大汶口文化与龙山文化汉字的较早发掘品追溯到济南市章丘区龙山街道龙山文化的陶片,距今4000年-3500年之间的岳石文化。

夏朝禹分九州时,山东属于青州。

商朝建立之前,商的始祖契都于蕃,相土东都在泰山下。山东西南部曾是商部落的活动中心,也是商王朝统治的中心区域之一;商初有八次迁都,其中前两次在山东境内。对山东东部未华夏化的东夷人,商王朝通过盟国奄国、薄姑国等对其进行统治。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天下更始。武王首封辅佐有功的姜太公于齐;文王之子曹叔振铎于曹;武王之弟周公则封于鲁。

齐国临淄,齐国“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融合“东夷文化”、“因其俗,简其礼”,“举贤而尚功”,务实革新、兼容并包,国力相当鼎盛。齐国的工商业与技术如纺织业也非常发达,有“冠带衣履天下”的美誉。

鲁国都于曲阜,鲁国秉承周朝礼乐典仪,是尊尚仁义、传统、伦理、人和的“礼仪之邦”。

曹国建都陶丘,陶丘是中原地区的水陆交通中心和全国性经济都会,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誉。范蠡助越灭吴后,辗转至陶,定居经商,被后人尊为“商祖”。

齐鲁文化对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大量贡献及深远影响。生于鲁都曲阜的孔夫子在这里开创了儒家思想,成为后来中国社会框架与价值观的基石。蚩尤(中华先祖之一)、孔子、孟子等都是齐鲁两国对中华文明多方面贡献的杰出代表。

春秋时期山东境内有许多小一些的诸侯国,仅见于《左传》的就有55国之多,其中疆域及影响较大的有莱、莒、邹、滕等国,他们后来多被齐、鲁两国并吞。

战国时代,齐国成为七雄之一;而今日山东的大部分地区都由齐、鲁两国拥有。

公元前221年,齐国成为最后被秦国吞并的诸侯国。秦并天下,分天下为36郡,其中在山东地区设置了临淄郡、齐郡、东郡、薛郡、琅邪郡、胶东郡、济北郡。

秦朝末汉初,项羽分封诸将为王,将齐地划分为齐、胶东、济北三国。

西汉初年,山东大部分为齐悼惠王刘肥的封地。汉文帝采纳了贾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把齐国一分为七。 [12] 汉武帝元封五年(106年),划分天下为十三州,其中在山东地区设置了北部的青州和南部的徐州、兖州。一直延续到西晋时期。青州刺史部下辖平原郡、千乘郡、济南郡、北海郡、东莱郡、齐郡、淄川国、胶东国、高密国。兖州刺史部下辖泰山郡、山阳郡、济阴郡、城阳国、东平国。

山东素有“膏壤千里”的美誉,早期就有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秦汉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山东的粮食不断沿黄河西溯,供应关中。是汉代“丝绸之路”的重要源头,临淄、定陶、亢父是全国的三大纺织中心,大量精致的纺织品自此源源不断地输往西域。

东晋十六国北朝时期,至少几百万北方人民迁徙往南方、东方,大量北方、西方游牧民族进入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北方等地,北方的民系出现巨大变化,山东地区先后被后赵、前燕、前秦占领。

淝水大战过后,山东回归东晋,东晋设置幽州于广固(今青州),不久被慕容德攻占。义熙六年(410),刘裕平定南燕,复置青州和兖州。

南北朝时期,争战频仍,经济破坏。刘宋时,增置冀州治历城。其后入于北魏,改冀州置齐州。北魏亡,属北齐,不久为北周所并。

隋朝实行郡县两级制,山东省分属15个郡,共166个县。

唐朝全国设置10个道,以黄河为界,山东省分属河南道和河北道。

山东恢复发展。当时主要属于河南道。开元天宝年间,每年都有几百万石的粟米运至关中,而青、齐等地的物价仍远低于中国其他地方。唐代兖州的镜花绫、青州的仙纹绫,都是驰名全国的精美织品。至唐后期,战乱又起。

宋朝,山东隶属于京东路和河北路,后又增置京东西路,曹州、郓州属京东西路。北宋末年发生了宋江领导的梁山起义。

金朝设置山东东路及山东西路,东路治益都,西路治东平。金朝剥削严重,加上蒙古人不断侵扰及野蛮统治,社会与经济处于滞退状态。金代人口约144万户(约1000万人)。到元代,只有126万人、38万户,与金代相比,人数减少约87%、户数减少约75%。

元朝,在山东地区设立了东平行省、济南行省、山东淮南楚州行省、益都行省、山东行省等。行省下设路、府、州、县,形成了四级地方行政制度。

明朝开始设立山东布政使司(当时包括辽东、北京、天津及河北)。

明初光复时,山东“多是无人之地”,政府鼓励人民垦荒。至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耕地面积有7240余万亩,是北宋时期的2.4倍,居全国第三位。1421年永乐皇帝迁都北京以后,京杭大运河沿线的济宁和临清由于漕运的发展而繁荣起来。

清朝初设置山东省,“山东”才成为本省的专名。 到康熙年间,耕地达到9000余万亩。

1860年代,烟台成为山东第一个开放口岸。1895年,在甲午战争中,日军攻占威海,北洋海军全军覆没。1898年,青岛和威海分别租借给德国和英国。德国修筑了从青岛通往济南的胶济铁路(1905年)与津浦铁路北段(1911年),把山东当作自己的势力范围。1899年,义和团从山东兴起,攻击遍布山东省的西方传教士。

清末,面对俄国和日本的威胁,东北终于向汉族移民开放,加上民国初年张作霖的鼓励措施,在100年间有为数上千万的山东农民闯关东谋生,成为东北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民国1913年,山东省设立岱北道、岱南道、济西道、胶东道。

1914年,日军从德国手中夺取青岛。1922年华盛顿会议后归还中国。1928年,山东省撤销道这一级,省直辖107个县。1930年,国民政府从英国手中收回威海。

1937年-1945年抗日战争,日军占领山东铁路和城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山东抗日根据地 ,山东省政府主席何思源早在1945年6月秘密入鲁,并在9月1日到达济南。

1946年10月下旬,何思源调任北平市长,10月23日,王耀武正式上任山东省政府主席,11月1日,王耀武宣誓就职。在王耀武主鲁之初,蒋介石三次莅济巡视,并进行频繁接见与视导,与王耀武长时间私谈。

1948年9月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占济南,在寿光俘虏逃往青岛途中的山东省主席王耀武。 [8] 1949年6月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青岛。

1949年8月18日,长山列岛解放,山东省至此全部解放。

1949年8月,华北人民政府通令,山东部分地区划出,与河南、河北的部分地区成立平原省。

新中国新中国成立后,今山东的菏泽、聊城等地区划归平原省管辖;1952年撤销平原省,菏泽、聊城、湖西3专区划归山东省。

1953年6月,滕县专区(今滕州)驻地迁往济宁,成立济宁专区。

1953年7月,撤销湖西专区和沂水专区,将其所属县市分别划归济宁、菏泽和临沂专区。

1954年12月,撤销淄博工矿特区,设立淄博市。

1958年,莱阳专区更名为烟台专区。

1960年,撤销峄县,设立枣庄市;

1963年,河南省东明县划归山东;

1964年,范县划归河南;

1965年1月,馆陶划归河北,河北省的宁津县、庆云县划归山东;

1967年,专区更名为地区,山东辖9个地区,4个省辖市,5个县级市,107个县。

1981年5月,昌潍地区更名为潍坊地区;

1982年11月,设立省辖东营市;

1983年,撤销烟台地区、潍坊地区、济宁地区,设立地级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1985年,撤销泰安地区,设立地级泰安市;

1987年,威海市升为地级市;

1989年,日照市升为地级市。

1992年,惠民地区更名为滨州地区,莱芜县升为地级市。

1994年,撤销临沂地区、德州地区,设立地级临沂市、德州市。

1997年,撤销聊城地区,设立地级聊城市。

2000年,撤销滨州地区、菏泽地区,设立地级滨州市、菏泽市。

2018年12月,撤销地级莱芜市,将辖区划归济南市管辖,设济南市莱芜区和钢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