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经济
广东省经济综述
2017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肇庆9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联手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成为与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并肩的世界四大湾区之一。 接下来广东还将打造由珠三角九市和环珠三角六市组成的大珠三角经济区,打出政策“组合拳”,提速粤东西北振兴发展。
广东省政府于2017年12月发布了《广东省沿海经济带综合发展规划(2017—2030年)》,提出在城镇化方面,广东要形成以珠三角世界级湾区城市群为引领、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城市带为支撑的世界级沿海都市带。该《规划》提出,要对接国家“两横三纵”城镇化布局,推进形成“一轴、多中心、集群式”城镇空间结构。“一轴”即依托沿海高速公路、高快速铁路,构建贯通粤东、珠三角、粤西的沿海发展主轴;“多中心”即以广州、深圳为主中心,珠海、汕头、湛江为副中心,佛山、惠州、东莞、中山、江门、汕尾、揭阳、潮州、阳江、茂名等为地区性中心,构建“双核多心”功能等级体系。
经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2021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24369.67亿元,比上年增长8.0%。(广东成为国内唯一一个GDP超12万亿元的省份,连续33年居全国第一。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003.66亿元,增长7.9%,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2%;第二产业增加值50219.19亿元,增长8.7%,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43.0%;第三产业增加值69146.82亿元,增长7.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2.8%。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0:40.4:55.6,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828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234美元),增长7.1%。(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实,这也是广东人均GDP首次超过1.5万美元大关。)分区域看,珠三角核心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比重80.9%,东翼、西翼、北部生态发展区分别占6.2%、7.0%、5.9%。
2021年,广东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103.43亿元,比上年增长9.1%;其中,税收收入10784.32亿元,增长9.1%。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8222.73亿元,增长4.2%。其中,教育支出3798.44亿元,增长8.0%;卫生健康支出1839.33亿元,增长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141.50亿元,增长18.1%。民生类支出12805.5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70.3%。
2021年,广东省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40.33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1.5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45%,比上年回落0.08个百分点。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4.9%。
2021年,广东省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0.8%。分类别看,交通通信类上涨4.4%,教育文化娱乐类上涨1.8%,居住类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6%,衣着类上涨0.3%,医疗保健类上涨0.2%;食品烟酒类下降0.6%,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1.5%。
2021年,广东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3.4%,其中高技术类与上年持平,能源类上涨9.3%;轻工业上涨1.7%,重工业上涨4.2%;生产资料上涨5.0%,生活资料上涨0.4%;初级产品上涨16.3%,中间产品上涨4.3%,最终产品上涨2.1%;采矿业上涨18.5%,制造业上涨3.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上涨0.5%。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8.0%,其中初级产品上涨14.7%,中间产品上涨7.3%。九大类原材料购进价格七升一平一降,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18.4%,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19.5%,有色金属材料及电线类上涨26.4%,化工原料类上涨9.8%,木材及纸浆类上涨4.7%,建筑材料及非金属类上涨2.1%,其它工业原材料及半成品类上涨2.8%,农副产品类下降0.5%,纺织原料类与上年持平。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1.2%,其中农业产品上涨0.8%,林业产品上涨9.3%,牧业产品下降11.8%,渔业产品上涨5.0%。
2021年,广东省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118133元,与2020年的108045元相比,增加10088元,同比名义增长9.3%,增速与2020年持平。
2021年,广东省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6.3%。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增长6.1%,民间投资增长7.8%,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增长15.2%。分地区看,珠三角核心区增长8.1%,东翼下降10.5%,西翼增长16.7%,北部生态发展区增长2.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31.8%,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4%,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2%。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2.9%。工业投资增长19.5%,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4.6%。基础设施投资下降2.4%,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26.3%,其中,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35.1%,铁路运输业投资增长15.2%,航空运输业投资增长46.6%,互联网和相关服务投资增长104.0%。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24.8%,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6.0%。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增长34.4%,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增长12.8%。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7465.85亿元,比上年增长0.9%。分地区看,珠三角核心区14202.86亿元,增长0.7%;东翼1117.62亿元,增长1.3%;西翼929.34亿元,增长8.8%;北部生态发展区1216.04亿元,下降2.6%。分用途看,商品住宅开发投资12438.31亿元,增长4.4%;办公楼投资1268.27亿元,下降16.7%;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354.95亿元,下降7.7%。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14011.26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6.0%;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1826.26万平方米,下降8.5%。
2022年经国家统计局统一核算,2022年广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初步核算数)129118.58亿元,比上年增长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340.36亿元,增长5.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1.8%;第二产业增加值52843.51亿元,增长2.5%,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52.9%;第三产业增加值70934.71亿元,增长1.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35.3%。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4.1:40.9:55.0,第二产业比重提高0.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01905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为15151美元),增长1.7%。
广东省第一产业
综述
2021年,广东省粮食再获丰收,全省粮食总产量1279.9万吨,产量创近9年最高水平,同比增长1.0%。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有力,蔬菜及食用菌产量增长4.0%;园林水果产量增长4.0%,其中荔枝、龙眼、火龙果等岭南佳果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2.2%、12.0%和22.6%;茶叶产量增长8.8%;猪肉产量增长36.8%;水产品产量增长5.2%,其中淡水产品增长6.2%,海水产品增长4.3%。
农业
距今1.4万年前广东先民就驯化了水稻,或成世界稻作文明源头。
2021年,广东省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319.55万亩,比上年增长0.4%;糖蔗种植面积192.58万亩,下降6.1%;油料种植面积536.26万亩,增长0.6%;蔬菜种植面积2088.37万亩,增长2.1%;中草药种植面积88.78万亩,增长11.5%。
2021年,广东省全年粮食产量1279.87万吨,比上年增长1.0%;糖蔗产量1118.08万吨,下降4.9%;油料产量117.32万吨,增长3.3%;蔬菜产量3855.73万吨,增长4.0%;水果产量1826.73万吨,增长4.0%;茶叶产量13.95万吨,增长8.8%。
2021年末,广东省农业机械总动力2527.5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3%。
2022年7月14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2年广东省夏粮总产量68.6万吨,播种面积142.9千公顷。
牧业
2021年,广东省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451.75万吨,比上年增长14.7%。其中,猪肉产量263.23万吨,增长36.8%;禽肉产量182.19万吨,下降6.7%。年末生猪存栏2075.48万头,增长17.4%;生猪出栏3336.63万头,增长31.5%。
渔业
2021年,广东省全年水产品产量921.67万吨,比上年增长5.2%。其中,海水产品469.96万吨,增长4.3%;淡水产品451.71万吨,增长6.2%。
广东省第二产业
021年,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75万亿元,同比增长9.0%,两年平均增长5.2%,增速基本恢复到疫情前水平。行业恢复加快,全省在产大类行业增长面92.3%,比前三季度提高2.6个百分点。支柱行业中,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恢复情况好于整体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3.4%、9.4%。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9%;其中,生物药品制造、卫生材料及医药用品制造同比分别增长44.3%、28.0%。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4.2%;其中,新能源装备制造增加值增长19.9%。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品产量增势良好,其中,工业机器人同比增长56.5%,集成电路增长30.3%,新能源汽车增长155.6%。
2021年,广东省全年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0%,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增长13.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9.2%,股份制企业增长9.1%,集体企业增长4.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9.5%,重工业增长8.8%。分企业规模看,大型企业增长4.9%,中型企业增长13.2%,小微型企业增长12.3%。
2021年,广东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9%,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29.9%。其中,医药制造业增长18.7%,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4.7%,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增长23.5%,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2.6%,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增长10.1%。
2021年,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5%,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54.2%。其中,高端电子信息制造业增长1.3%,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业增长15.3%,先进装备制造业增长11.1%,先进轻纺制造业增长7.8%,新材料制造业增长8.5%,石油化工业增长8.0%。
2021年,广东省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7.4%,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44.6%。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6.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5.0%,汽车制造业增长9.4%。
2021年,广东省优势传统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其中,家用电力器具制造业增长7.5%,建筑材料增长9.9%,金属制品业增长12.1%,食品饮料业增长8.5%,家具制造业增长13.1%,纺织服装业增长1.3%。
2021年,广东省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4%,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7.4%,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6.5%,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1.4%,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7.8%,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5.8%,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7.4%。
2021年,广东省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总额10927.55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171.62亿元,增长18.0%。亏损企业亏损面17.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1541.83亿元,增长21.3%;股份制企业6845.21亿元,增长1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3974.07亿元,增长10.9%。分行业看,采矿业利润419.90亿元,增长65.2%;制造业10036.11亿元,增长18.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471.54亿元,下降34.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3.10元,增加0.28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44%,提高0.15个百分点。
2021年,广东省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5170.10亿元,比上年增长3.2%。全年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9671个,增长16.0%;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1345.58亿元,增长15.8%;实现利润总额525.00亿元,下降3.1%;利税总额1020.65亿元,下降0.1%。
广东省第三产业
综述
2021年,广东省接触性服务行业有序运行,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0.6%和10.9%。交通运输总体稳定,货运量同比增长11.9%,其中,铁路、公路运输增速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货运量同比分别增长26.4%、15.7%;21个地市全部进入高铁时代,旅客出行更加便捷,高铁客运量同比增长7.3%,占整体客运量比重比上年提高11.1个百分点;港口货物吞吐量、港口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3.6%、5.2%。快递市场加速扩张,业务量、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3.4%、12.5%。信息消费快速发展,电信业务总量同比增长26.3%,5G移动电话期末用户同比增长17.9%,占全部移动电话用户比重25.2%;移动互联网宽带接入流量同比增长34.0%。企业经营稳步复苏,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1%,利润总额增长11.8%,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利润总额增长112.6%。
2021年,广东省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2105.5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957.31亿元,增长11.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742.70亿元,增长10.9%;金融业增加值11058.06亿元,增长5.9%;房地产业增加值10804.67亿元,增长3.2%。现代服务业增加值45443.90亿元,增长6.8%。
2021年,广东省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42014.60亿元,比上年增长18.2%;利润总额5220.45亿元,增长3.1%。其中,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9.6%,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4.9%。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5.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增长1.4%,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长13.3%,卫生和社会工作增长22.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增长20.2%,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增长12.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25.5%。
2021年,广东省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98514万吨,比上年增长11.9%。货物运输周转量28388.03亿吨千米,增长2.9%。港口货物吞吐量完成209600万吨,增长3.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69170万吨,增长10.5%;内贸货物吞吐量140430万吨,增长0.6%。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078.20万标准箱,增长5.2%。
2021年,广东省全年旅客运输总量62126万人,比上年下降29.2%。旅客运输周转量2352.19亿人千米,下降10.1%。
2021年末,广东省公路通车里程22.3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1042千米,比上年末增长5.3%。年末铁路运营里程5278千米,其中200km/h以上标准高快速铁路运营里程2367千米。高铁客运量占全部铁路客运量比重84.7%。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2702.55万辆,增长8.1%,其中私人汽车2366.49万辆,增长8.0%。民用轿车保有量1569.44万辆,增长7.5%,其中私人轿车1464.24万辆,增长7.7%。
2021年,广东省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928.66亿元,比上年增长26.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3021.10亿元,增长25.9%;快递业务量294.57亿件,增长33.4%;快递业务收入2454.34亿元,增长12.5%;电信业务总量(按2020年不变价计算)1907.55亿元,增长26.3%。年末电话总用户18340万户,增长3.8%;其中,固定电话用户2072万户,下降2.8%;移动电话用户16268万户,增长4.7%。年末(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4278万户,增长10.0%。年末移动互联网用户15070万户,增长5.7%。
国内贸易
2021年,广东省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187.71亿元,比上年增长9.9%。分经营地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8923.93亿元,增长8.4%;乡村消费品零售额5263.78亿元,增长22.3%。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39427.05亿元,增长9.3%;餐饮收入4760.66亿元,增长15.4%。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比上年增长6.7%,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4.2%,化妆品类下降1.5%,金银珠宝类增长43.2%,日用品类增长8.0%,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7.3%,书报杂志类增长3.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4%,中西药品类增长15.2%,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8.9%,家具类增长21.4%,通讯器材类增长26.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6.7%,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1.7%,汽车类增长6.7%。全省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零售增长22.5%,占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比重28.9%。
对外经济
2021年,广东省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82680.3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其中,出口50528.7亿元,增长16.2%;进口32151.6亿元,增长17.4%。进出口差额(出口减进口)18377.1亿元,比上年增加2267.8亿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进出口额20419.3亿元,增长16.3%。
2021年,广东省全年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16155个,比上年增长25.6%。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840.02亿元,增长13.6%;其中中国香港、澳门地区合计对广东直接投资金额1551.50亿元,增长17.1%。
2021年,广东省全年经核准境外新增中方实际投资额169.7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156.2亿美元,下降0.3%;对外劳务合作新签劳务人员合同工资总额6.4亿美元,劳务人员实际收入总额8.7亿美元;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年末在外人员7.03万人。
金融
2021年末,广东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93169.2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9.5%;各项贷款余额222234.29亿元,增长13.6%。年末全省农村合作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35463.39亿元,增长8.9%;各项贷款余额24137.68亿元,增长15.5%。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年利润(税后)3028.21亿元,下降5.8%。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1.15%,回落0.04个百分点。
2021年末,广东省证券市场共有沪深交易所上市公司759家,市价总值15.48万亿元。全年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累计筹资12819.31亿元。北交所上市公司10家,全国股转系统新三板挂牌企业975家。证券公司28家,证券公司分支机构1665家,股票账户数19696.76万户,增长13.9%;代理股票交易额149.69万亿元,增长26.7%。基金公司36家,共管理3073只公募基金。基金规模77972.77亿份,增长36.6%;基金净值91590.23亿元,增长35.6%。期货公司22家,全年公司代理交易额228.04万亿元,增长38.2%。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6127家,管理私募基金29307只,基金规模33686.93亿元。
2021年,广东省全年实现保费收入5578.96亿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2920.67亿元,增长3.7%;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395.91亿元,增长2.8%;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业务保费收入1262.37亿元,增长6.4%。全年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1881.04亿元,增长20.1%。其中,寿险业务赔付支出404.48亿元,增长5.9%;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810.02亿元,减少2.6%;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支出666.54亿元,增长8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