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江西省

江西省自然资源

江西省自然资源

江西省矿产资源

江西地下矿藏丰富,是中国矿产资源配套程度较高的省份之一。储量居全国前三位的有铜、钨、银、钽、钪、铀、铷、铯、金、伴生硫、滑石、粉石英、硅灰石等。铜、钨、铀、钽、稀土、金、银被誉为江西的“七朵金花”。

江西省水资源

  • 地热水及矿水资源

温泉江西地处粤闽高、中温热水带边缘,截止2008年7月8日,发现温泉百余处、热水钻孔20多处。最高温度达82℃(温泉)及88℃(钻孔)。以60℃以下的多,约占总数的86%左右。温泉总流量平均每秒718.6升,热水钻孔总自流量平均每秒151.4升。温泉分布以赣南和赣中南为最密,约占总数的62.7%,热水孔也多集中于该区,约占64%左右。

  • 水资源和水力资源

地表水资源

地下水资源江西平均年降水深1600毫米,相应平均每年降水总量约2670亿立方米。河川多年平均径流总量1385亿立方米,折合平均径流深828毫米,径流总量居全国第七位,人均居全国第五位,按耕地平均居全国第六位。

地下水资源

地下水天然资源多年平均值为212亿立方米以上。年内分配为:丰水期123.8亿立方米,占全年的58%,多在4—7月间;平水期55.5亿立方米,占26%,多在3、8、9、10月间;枯水期34.1亿立方米,占16%,多在11、12月,以及次年1、2月间。其年际变化为:偏丰年(频率20%)282亿立方米,平水年(频率50%)217亿立方米,偏枯年(频率75%)150亿立方米,枯水年(频率95%)67亿立方米。

江西具有集中开采价值的地下水资源为68亿立方米/年。鄱阳湖平原最丰富,具集中开采价值的地下水在江西分布面积较小,仅2.7万平方千米。

水力资源

江西滨江傍湖,水域宽广,水能理论蕴藏量682万千瓦以上。在华东地区六个省区中处于第二位。可开发的水力资源有610.89万千瓦,年发电量215.61亿度。其中25万千瓦以上大型水电站有万安、峡山、峡江3处,装机容量131.8万千瓦,年发电量45.55亿度。省内中小河流密布,广大农村蕴藏着相当丰富的小水电资源 。

江西省耕地土壤

土壤与植被红壤和黄壤是江西最有代表性的地带性土壤。以红壤分布最广,总面积13966万亩,约占江西总面积的56%,根据红壤的发育程度和主要性状,大致可划分为红壤、红壤性土、黄红壤等类。

黄壤面积约2500万亩,约占江西总面积的10%,常与黄红壤和棕红壤交错分布,主要分布于中山山地中上部海拔700米至1200米之间。土体厚度不一,自然肥力一般较高,很于发展用材林和经济林。

此外还有山地黄棕壤,而山地棕壤和山地草甸土面积则很小。非地带性土壤主要有紫色土,是重要旱作土壤,此外有冲积湖积性草甸土。石灰石土面积不大。耕作土壤以水稻土最为重要,面积约3000万亩,占江西耕地的80%左右。

江西省生物资源

  • 植物资源

赣南脐橙江西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具有典型的亚热带森林植物群落。有种子植物约4000余种,蕨类植物约470种,苔藓类植物约100种以上。低等植物中的大型真菌可达五百余种,有标本依据的就有300余种,其中可食用者有100多种。植物系统演化中各个阶段的代表植物江西均有分布,同时发现不少原始性状的古老植物,还有银杏等。

江西珍稀、濒危树种有110种,属于中国特有。其中60余种属中国亚热带特有,16种属中国江西特有。这些品种约占江西珍稀树种的73.3%。江西境内尚有不少古木大树。如庐山晋植“三宝树”、东林寺“六朝松”以及树龄逾千年的“植物三元老”之一的古银杏也保留有数十处;在婺源县篁岭保存有80多株红豆杉,是世界上公认的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江西保留下来的古木大树有近40种。分属13科29属,分布点达95处。

  • 动物资源

彭泽县桃红岭梅花鹿江西已知野生脊椎动物1007种,其中,哺乳类105种,约占全国的21%;鸟类580种,约占全国的40%;爬行类77种,约占全国的20%;两栖类40种,约占全国的14%;鱼类205种,约占全国的5.9%。鄱阳湖是闻名世界的水鸟越冬地,每年到鄱阳湖越冬的候鸟多达60-70万只,其中国家Ⅰ级保护鸟类25种、国家Ⅱ级保护鸟类88种,越冬白鹤最高数量达4000余只,约占全球的98%。鄱阳湖长江江豚约450头,占整个长江江豚种群近一半。

2019年9月,江西确定白鹤为该省“省鸟”。

分类
江西省

江西省地理环境

江西省地理环境

江西省位置境域

江西省位于中国东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处于北纬24°29′14″至30°04′43″与东经113°34′18″至118°28′56″之间。东邻浙江、福建,南连广东,西挨湖南,北毗长江共接湖北、安徽。全省总面积16.69万平方公里。

江西省地形地貌

江西省的地形地貌以江南丘陵、山地为主;盆地、谷地广布,略带鄱阳湖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

江西省地质与地貌地质构造上,以锦江—信江一线为界,北部属扬子准地台江南台隆,南部属华南褶皱系,志留纪末晚加里东运动使二者合并在一起,后又经受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多次改造,形成了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构造带,南部地区有大量花岗岩侵入,盆地中沉积了白垩系至老第三系的红色碎屑岩层,并夹有石膏和岩盐沉积;北部地区形成了以鄱阳湖为中心的断陷盆地,盆地边缘的山前地带有第四纪红土堆积。这是造成全省地势向北倾斜的地质基础。

地貌上属江南丘陵的主要组成部分。省境东、西、南三面环山地,中部丘陵和河谷平原交错分布,北部则为鄱阳湖平原。鄱阳湖平原与两湖平原同为长江中下游的陷落低地,由长江和省内五大河流泥沙沉积而成,北狭南宽,面积近2万平方千米。地表主要覆盖红土及河流冲积物,红土已被切割,略呈波状起伏。湖滨地区还广泛发育有湖田洲地。水网稠密,河湾港汊交织,湖泊星罗棋布。

赣中南以丘陵为主,多由红色砂页岩及部分千枚岩等较松软岩石构成,经风化侵蚀,呈低缓浑圆状,海拔一般200米,接近边缘山地部分的高丘,海拔约300-500米;其相对高度除南部在百米以上外,一般仅50-80米。丘陵之中,间夹有盆地,多沿河作带状延伸,较大的有吉泰盆地、赣州盆地。山地大多分布于省境边缘,主要有:东北部的怀玉山,东部沿赣闽省界延伸的武夷山脉,南部的大庾岭和九连山,西北与西部的幕阜山脉、九岭山和罗霄山脉(包括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成为江西与邻省的界山和分水岭。山脉走向以东北—西南向为主体,控制着省内主要水系和盆地的发育。多数山地由古老的变质岩系和花岗岩组成,山峰陡峭,堆积物较厚。黄岗山(2157米)为省内最高点,同时也是华东地区第一高峰。

江西省气候

江西省的气候属亚热带温暖湿润季风气候,年均温约16.3-25℃之间,一般自北向南递增。赣东北、赣西北山区与鄱阳湖平原,年均温为16.3-17.5℃,赣南盆地则为19.0-25℃。夏季较长,7月均温,除省境周围山区在26.9-28.0℃外,南北差异很小,都在28.0-29.8℃。极端最高温几乎都在40℃以上,成为长江中下游最热地区之一。冬季较短,1月均温赣北鄱阳湖平原为3.6-5.0℃,赣南盆地为6.2-8.5℃。全省冬暖夏热,无霜期长达240-307天。日均温稳定超过10℃的持续期为240-270天,活动积温5000-6000℃,对于发展以双季稻为主的三熟制及喜温的亚热带经济林木均甚有利。唯北部地形开敞,特大寒潮南侵时有不利影响。

江西为中国多雨省份之一。年降水量1341-1943毫米。地区分布上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山地多,盆地少。庐山、武夷山、怀玉山和九岭山一带是全省4个多雨区,年均降水量1700-1943毫米。德安是少雨区,年均降水量1341毫米。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其中4-6月约占42-53%,降水的年际变化也很大,多雨与少雨年份相差几近一倍,二者是导致江西旱涝灾害频繁发生的原因之一。

2022年9月20日,根据气象干旱监测,江西等地仍然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江西成了雨水“空窗区”

2022年,江西省平均气温19.0℃,偏高0.7℃,排历史第2高位;平均降水量1518.2毫米,偏少1.2成,为1961年以来第20低位。

江西省水文

江西省境内地势南高北低,有利于水源汇聚,水网稠密,降水充沛,但各河水量季节变化较大,对航运略有影响。地表径流赣东大于赣西、山区大于平原。全省共有大小河流2400多条,总长度达1.84万千米,除边缘部分分属珠江、湘江流域及直接注入长江外,其余均分别发源于省境山地,汇聚成赣江、抚河、信江、饶河、修河五大河系,最后注入鄱阳湖,经湖口县汇入长江,构成以鄱阳湖为中心的向心水系,其流域面积达16.22万平方千米。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连同其外围一系列大小湖泊,成为天然水产资源宝库,并对航运、灌溉、养殖和调节长江水位及湖区气候均起重要作用。

江西河川径流主要靠降水补给,季节性变化很大,具有夏季丰水、冬季枯水、春秋过渡的特点。年内波动较大:1至3月占14-17%,4至6月占53-60%,7至9月占18-22%,10至12月占6-10%。径流最大月份一般是6月或5月,各河最大径流量月份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22%左右;径流最小月份一般是12月或1月,各河最小径流量月份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3%以下。

分类
江西省

江西省行政区划

江西省行政区划

2016年6月,赣江新区成为第18个国家级新区。

截至2023年,全省下辖11个地级市、27个市辖区、12个县级市、61个县,186个街道、832个镇、552个乡、8个民族乡。江西省人民政府驻地南昌市红谷滩区卧龙路999号。

江西省行政区统计表(2022年)

行政区划代码地级(市)县级(县、区)街道民族乡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小计
360100南昌市
3948280115
360102
东湖区710
8
360103西湖区1000
10
360104青云谱区510
6
360111青山湖区440
8
360112新建区5145
24
360113红谷滩区711
9
360121南昌县1117
19
360123安义县073
10
360124进贤县0912
21
360200景德镇市
152710052
360202
昌江区321
6
360203珠山区1000
10
360281乐平市2151
18
360222浮梁县0108
18
360300萍乡市
92919057
360302
安源区840
12
360313湘东区182
11
360321莲花县058
13
360322上栗县064
10
360323芦溪县065
11
360400九江市
21101780200
360402
濂溪区352
10
360403浔阳区800
8
360404柴桑区454
13
360481瑞昌市388
19
360482共青城市123
6
360483庐山市091
10
360423武宁县1811
20
360424修水县01917
36
360425永修县1114
16
360426德安县058
13
360428都昌县01212
24
360429湖口县075
12
360430彭泽县0103
13
360500新余市
7188033
360502
渝水区5115
21
360521分宜县273
12
360600鹰潭市
12238144
360602
月湖区710
8
360603余江区165
12
360681贵溪市4163124
360700赣州市
91471361293
360702
章贡区780
15
360703南康区2710120
360704赣县区0127
19
360781瑞金市089
17
360783龙南市095
14
360722信丰县0133
16
360723大余县083
11
360724上犹县068
14
360725崇义县0610
16
360726安远县0810
18
360728定南县070
7
360729全南县063
9
360730宁都县01212
24
360731于都县0914
23
360732兴国县0916
25
360733会昌县0613
19
360734寻乌县078
15
360735石城县065
11
360800吉安市
14123843224
360802
吉州区740
11
360803青原区26019
360881井冈山市196
16
360821吉安县2136
21
360822吉水县0153
18
360823峡江县064111
360824新干县176
14
360825永丰县0812121
360826泰和县0156
21
360827遂川县01310
23
360828万安县097
16
360829安福县0811
19
360830永新县11013
24
360900宜春市
2611743
186
360902
袁州区10193
32
360981丰城市6207
33
360982樟树市5104
19
360983高安市2192
23
360921奉新县0103
13
360922万载县197
17
360923上高县295
16
360924宜丰县094
13
360925靖安县065
11
360926铜鼓县063
9
361000抚州市
896571162
361002
临川区7198
34
361003东乡区1104
15
361021南城县0102
12
361022黎川县078
15
361023南丰县075
12
361024崇仁县078
15
361025乐安县096116
361026宜黄县084
12
361027金溪县085
13
361028资溪县052
7
361030广昌县065
11
361100上饶市
26103812212
361102
信州区630
9
361103广丰区5153
23
361104广信区31110
24
361181德兴市466
16
361123玉山县2106
18
361124铅山县087217
361125横峰县126
9
361126弋阳县395
17
361127余干县0911
20
361128鄱阳县11415
30
361129万年县066
12
361130婺源县1106
17
全省合计1110018683255281578

分类
江西省

江西省历史沿革

江西省历史沿革

江西开发的历史可以上溯到距今一万多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

江西境内有邗越(干越)、百濮,《荀子·劝学篇》注:“邗越古国名”。春秋战国时期,吴、越、楚三国分争江西

设三十六郡,江西属九江郡,置庐陵县、新淦县、南壄县。而江西作为明确的行政区域建制,则始于汉高帝初年。时设豫章郡(赣江原称豫章江),郡治南昌县,下辖18县。分别为南昌、庐陵、彭泽、鄱阳、馀汗、柴桑、赣、新淦、南城、宜春、雩都、艾、安平、海昏、历陵和建成等,分布地域为赣江、盱江、信江、修水、袁水沿岸,即与后来的江西省区大致相当。

武帝时,划全国为13个监察区,称13部州,江西属扬州刺史部。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年),孙策分庐陵、雩都等县置庐陵郡。建安十五年(210年),孙权置彭泽郡(旋废)、鄱阳郡。嘉禾五年(236年),孙权置庐陵南部都尉,隶扬州。

西晋元康元年(291年),改设江州,其主体为江西地区原有郡县。隋时曾作行政区划调整,州的级别降与郡同,因而隋代的江西地区设有7郡24县。至唐时增加到8州37县,分别为洪州、饶州、虔州、吉州、江州、袁州、抚州和信州。

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划全国为10道监察区,江西属于江南道。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增为15道,属江南西道,其监察区下辖洪、饶、虔、吉、江、袁、抚、信8州,治洪州(南昌市)。

五代时期,江西地区先辖于吴后辖于南唐。在这个时期出现了相当于下等州的新的行政区划6州、4军、55县。交泰元年(958年),南唐中主决定建南都于洪州,并因此升洪州为南昌府。

宋代,在州之上改道为路,初设江南路,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为江南东路和江南西路,江西地区被置9州、4军、68县,其大部分隶属于江南西路,仍治洪州,另有一部分隶属于江南东路。

元朝,开始确立行中书省制度(简称行省)。江西行省辖区大于今江西省区。除包括了今江西绝大部分地区外(原江西东北地区隶属于江浙行省)和今广东省的大部分。江西行省下辖龙兴、吉安、南康、赣州、建昌、江州、南安、瑞州、袁州、临江、抚州、饶州、信州13路、南丰、铅山2直隶州以及48个县、16个县级州。

明朝,虽然基本上保留了元朝的省区建制,但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改路为府和改州为县。江西承宣布政使司辖南昌、瑞州、饶州、南康、九江、广信、抚州、建昌、吉安、袁州、临江、赣州、南安13府78县,地域基本等同如今的江西省区 。其时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为江西布政使司的最高行政机关,三司分别由中央直接节制,分权而治,互不统属。

代,改江西布政使司为江西省,行政区域基本承袭明建制。另在吉安府增设莲花、南昌府增设铜鼓、赣州府增设虔南等3个县级厅,同时升宁都县为省辖直隶州。巡抚成为全省最高行政长官,下设承宣布政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管民政、财政与司法监察。

民国二年(1913年),江西分设赣东道、赣北道、赣西道、赣南道四道。 [189] 民国三年(1914年),江西省划分四道,豫章道、浔阳道、庐陵道、赣南道,共领81县。 [133]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从安徽划婺源县入江西省,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划回安徽省,1949年,再次划归江西省。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江西人民建立游击部队积极打击敌人。 [134] 先后在江西建立了大片革命根据地。其中著名的有赣西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包括宁冈、永新、莲花3县和吉安、安福、遂川与湖南酃县的一部分)、湘赣革命根据地、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包括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余江、万年、上饶、铅山等县,后发展为闽浙赣革命根据地)以及包括铜鼓、修水、万载、宜丰等县的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当时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赣南和闽西地区的21县(包括江西的瑞金、安远、信丰、广昌、石城、黎川、宁都、兴国、于都、会昌、寻乌等11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在瑞金,故瑞金有红都之称。

1949年4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江西,江西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