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山西省

山西省对外交流

山西省对外交流

山西省国际友好城市一览

友好城市缔结时间友好城市缔结时间
临汾市—澳大利亚杰尔顿市2015年10月08日山西省—美国西弗吉尼亚州2006年05月
长治市—韩国光州广域市2014年12月17日朔州市—美国波莫纳市2012年06月
吕梁市—法国塞米尔昂诺克苏瓦市2013年06月07日太原市—乌克兰顿涅茨克市2012年08月25日
运城市—法国马尔芒德市2012年09月13日太原市—法国圣但尼市2010年08月13日
晋中市—老挝琅勃拉邦市2012年02月山西省—罗马尼亚穆列什县2000年7月23日
山西省—日本埼玉县1982年10月山西省—乌拉圭卡内洛内斯省1992年11月12日
山西省—意大利阿布鲁佐大区1992年09月16日山西省—英国德比郡1987年04月04日
太原市—俄罗斯萨拉托夫市1995年12月08日山西省—美国田纳西州1986年12月24日
太原市—德国开姆尼茨市1999年05月17日山西省—美国爱达荷州1985年10月28日
太原市—喀麦隆杜阿拉市1999年10月12日太原市—美国纳什维尔市2007年04月18日
太原市—俄罗斯瑟克特夫卡尔市1994年09月01日太原市—澳大利亚朗塞斯顿市1995年11月28日
平遥县—法国晋罗万市2005年09月15日阳泉市—美国芒特弗农市1995年09月16日
长治市—新西兰上哈特市2005年11月05日晋中市—瓦尔斯西岑海姆市2008年07月15日
阳泉市—英国切斯特菲尔德市1987年09月24日长治市—法国勃利耶市1994年06月22日
晋中市—匈牙利索尔诺克市2009年09月10日大同市—英国贝利市2003年08月06日
长治市—德国玛尔市1993年10月04日大同市—日本大牟田市1981年10月16日
长治市—美国雷丁市1992年07月27日太原市—英国纽卡斯尔市1985年04月15日
山西省—匈牙利索尔诺克州2007年11月25日晋城市—罗马市2008年11月07日
太原市—日本姬路市1987年05月19日临汾市尧都区—秩父市1988年10月07日
山西省—俄罗斯乌里扬诺夫斯克州2001年07月晋城市—卡卡杜市2008年08月10日
运城市盐湖区—意大利兰恰诺市1995年09月20日晋中市—越南会安市2010年09月10

分类
山西省

山西省荣誉称号

山西省荣誉称号

称号城市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同市、平遥县、祁县、新绛县、代县、太原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太原市、大同市、永济市、晋城市、长治市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太原市、大同市、晋中市、忻州市、长治市、侯马市、永济市、晋城市、运城市
国家森林城市长治市、晋城市
国家园林城市长治市、晋城市、太原市、潞城市(现长治市潞城区)、侯马市、阳泉市、孝义市、介休市、大同市、朔州市、永济市
国家园林县城壶关县、怀仁县(现怀仁市)、武乡县、襄垣县、屯留县(现长治市屯留区)、平顺县、黎城县、长子县、灵石县、古县、沁源县、阳城县、左权县、昔阳县、洪洞县、应县、静乐县
国家园林城镇阳城县北留镇、阳城县润城镇、汾阳市贾家庄镇、平定县娘子关镇、泽州县巴公镇
国家卫生城市长治市、晋城市、潞城市(现长治市潞城区)、孝义市、介休市、原平市、侯马市、忻州市
全国文明城市长治市、孝义市
国际花园城市晋城市
中国十大魅力城市运城市
中国魅力城市长治市
中国特色魅力城市太原市、大同市、晋中市、忻州市、运城市、长治市、临汾市、晋城市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14-2016)太原市尖草坪区西墕乡(太原锣鼓)、黎城县(黎侯虎)、长治市上党区(潞安大鼓)、长子县(长子鼓书、长子八音会)、怀仁市(旺火习俗)、定襄县(定襄面塑)、原平市(炕围画)、汾阳市(地秧歌)、中阳县(中阳剪纸)、左权县(左权民歌、小花戏)、汾西县(威风锣鼓)、霍州市(威风锣鼓)
全国文化先进县、市、区泽州县、临猗县、平定县、运城市盐湖区、晋中市榆次区、孝义市、清徐县、阳城县、介休市、沁源县、太原市小店区、新绛县、襄垣县、汾阳市、长治市上党区、长治市屯留区、洪洞县、原平市、长子县
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2020年12月25日,山西省和太原市、大同市、忻州市、长治市、晋城市、朔州市、运城市、临汾市、吕梁市、阳泉市、晋中市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分类
山西省

山西省著名人物

山西省著名人物

山西省古代著名人物

时期人物
史前蒲伊(尧师)、尧、舜、禹
先秦箕子、傅说、叔虞、晋武公、荀息、重耳(晋文公)、狐突、狐偃、介子推、祁奚、赵盾、董狐、程婴、韩厥、魏绛(魏庄子)、师旷、羊舌肸、董安于、尹铎、赵鞅、智伯、豫让、赵毋恤、猗顿、尸佼、蔺相如、荀况(荀子)、赵雍、李冰
两汉三国郅都、卫绾、卫青、霍去病、霍光、班婕妤、温序、郭泰、郭大、卫觊、王烈、关羽、张辽、贾逵、乐详、王昶、王沈、裴秀、貂蝉、徐晃
两晋贾充、孙楚、王浑、王济、裴頠、贾南风、郭璞、邓攸、温峤、鲁胜、卫铄(卫夫人)、孙盛、孙绰、郭澄之、慧远、法显、刘渊、刘聪、刘曜、石勒、石虎、慕容永、卫玠
南北朝周续之、裴松之、王玄谟、裴骃、柳恽、裴子野、王僧辩、拓跋珪、拓跋焘、拓跋宏、王慧龙、王遵业、尔朱荣、贺拔岳、昙鸾、高欢、高洋、斛律光、王峻、裴让之、唐邕、独孤信
隋唐薛道衡、王通、薛世雄、薛举、裴蕴、裴寂、刘武周、王劭、裴矩、温大雅、王珪、裴世清、武士彟、王绩、尉迟恭、王方翼、王勃、窥基、裴行俭、薛仁贵、裴炎、武承嗣、狄仁杰、武则天、武三思、宋之问、薛稷、薛曜、薛讷、张守珪、王之涣、裴耀卿、王翰、王鉷、封常清、王维、王昌龄、薛嵩、王缙、卢纶、吕温、柳宗元、白居易、白行简、王播、王涯、裴度、张彦远、吕洞宾、柳冕、温庭筠、唐彦谦、司空图、张果老,杨玉环
五代李克用、朱全忠、郭威、李存孝、荆浩、郭崇韬、李存勖、安重诲、李嗣源、史匡翰、石敬瑭、武漳、刘知远、刘崇、刘承钧、李筠
宋辽司马光、王全斌、党进、王溥、刑抱朴、杨业、刘继元、呼延赞、毕士安、文彦博、郭若虚、杨延昭、杨文广、高克明、狄青、孙复、刘羲叟、司马池、司马康、王居正、王诜、王彦、马远、萧照、赵鼎、杨存中
金元胥持国、郝天挺、胥鼎、高汝砺、杨云翼、陈规、雷渊、孙威、宋德芳、刘祁、刘郁、元好问、段克己、段成己、麻革、李俊民、张德辉、郝经、薛景石、许国祯、许扆、关汉卿、姚天福、孙拱、白朴、溥光、高克恭、察罕、同恕、刘致、乔吉、贾鲁、吕思诚、萨都刺
明朝高巍、侯琎、罗贯中、解一经、解一贯、薛瑄、常伦、陈卿、乔宇、王琼、李瀚、周鈇、任环、杨博、孔天胤、王崇古、张四维、王国光、褚鈇、王家屏、张养蒙、麻贵、张铨、曹于汴、张凤翼、孙传庭、韩爌、鲍承先、张慎言、史德威
清朝白胤谦、贾汉复、程康庄、朱之俊、傅山、常大忠、于成龙、于准、戴廷栻、阎若璩、吴雯、吴琠、张泰交、范鄗鼎、陈廷敬、田从典、李毓秀、裴幰度、刘璋、任举、孙嘉淦、宋廷魁、徐昆、张佩芳、康基田、祁韵士、李銮宣、张敦仁、曹顺、栗毓美、祁贡、仝卜年、张穆、祁世长、杨尚文、徐继畲、乔松年、范守义

山西省近现代著名人物

分类人物
革命家高君宇、续范亭、贺昌、薄一波、彭真、傅作义、华国锋、李雪峰、冀朝铸、纪登奎、姬鹏飞、程子华、柴泽民、常芝青
开国将领元帅:徐向前;上将:赵尔陆、董其武;中将:常乾坤;少将:王晓、王展、王兰麟、王庆生、车敏瞧、牛明智、史进前、史景班、白云、吕义山、刘苏、刘忍、刘静海、许志奋、李文一、李懋之、杨文安、吴效闵、谷景生、张政、张子珍、张子明、张中如、张文舟、张世珍、张廷桢、张英明、张柱国、张梓桢、张献奎、范富山、胡尚礼、胡荣贵、茹夫一、段士楷、柴启琨、高德西、阎捷三、梁中玉、智生元、薛克忠、贺明、冯梓
将领傅全有、徐小岩、张工、张志坚、裴怀亮、邢永宁、徐春阳、王作义、章沁生、王继堂、李买富、王伟、刘亚红、王吉连、霍玲、张学义、白吕
政界任建新、刘云山、王岐山、李毅中、胡富国、李立功、令狐安、王君、刘京、王云龙、赵沁平、高虎城、焦焕成、霍士廉、支树平、王万宾、郑卫平、王新宪、石泰峰 、阴和俊、王伟中、马晓伟 、胡玉亭
社科范守善、牛憨笨、任之恭、李静海、马洪、胡乃武、李方桂、张高里 、张翠平
劳模李顺达、郭凤莲、陈永贵、申纪兰、陈步亮、李双良、宋立英、车安奎
书画马文蔚、董寿平、马泉、李琦、力群、王朝瑞、姚天沐、程兆星、任利生
作家赵树理、柴勇、石评梅、马烽、西戎、李健吾、胡正、赵瑜、张平、赵冰玉、郑渊洁、张行健、韩石山、唐朝、李锐、钟声扬、曹乃谦、公刘、笛安、王寒星、陈鹏、蒋韵、梁衡、刘慈欣
导演贾樟柯、张继钢、牛朝阳、宁浩、张勇手、皮三、王壹、於水、郝蕴、王为念
演员赵子岳、张勇手、邢佳栋、成泰燊、张艾嘉、崔倓、聂鑫、张延、石爻、贺刚、贾雨萌、周奇奇、边潇潇、赵涛、高梓淇、汪芦云、齐芳、原珺、赵文浩、孟瑶、韩晓、高仁、王鹤鸣
音乐张亚东、郭峰、王慧强
歌唱郭兰英、马玉涛、关贵敏、聂建华、俞淑琴、单秀荣、阎维文、谭晶、卢秀梅、牛宝林、陕军、成方圆、阿宝、辛礼生、高保利、石占明、王蓉、赵焱、张琳、都智文、王新平、陶燕青、崔倓、王韵壹
戏曲丁果仙、牛桂英、郭兰英、王爱爱、田桂兰、郭凤英、程玉英、花艳君、马玉楼、张鸣琴、宋转转、郭彩萍、张爱珍、吴国华、张保平、郭明娥、付永亮、陈素琴、张志明、郭孝明、杜玉梅、李爱梅
体坛周晓兰、江铸久、宋力刚、张劲松、王涛、郗恩庭、袁晓超、赵焱
IT李彦宏、张亚勤、贾跃亭、陈年、史立荣、黄治华、刘文斌、李月斌、冯鑫、刘兴亮
媒体邢质斌、柴静、任志宏、李文静、月亮姐姐、卫晨霞、张蕾、张腾岳、刚强、于飞、史强、郭涛、任宇翔、刘星宇、苗凯、张世轩
商界孙宏斌、陈峰、秦晓、孙玉麟、郝鸿峰
科学界阴和俊、张杰、谢克昌、赵沁平、关桥、郭承基、彭堃墀、苗建明、杨金龙、李小英、景海鹏、刘旺
其他孔祥熙、阎锡山、程志强、景海鹏、刘旺、陈保国、王福

分类
山西省

山西省特色饮食

山西省特色饮食

城市美食小吃
太原太原头脑、清徐灌肠、古交油面儿、阳曲折饼、娄烦子推蒸饼等
大同灵丘黄烧饼、老大同八大件、大同黄糕、浑源凉粉、阳高羊汤、天镇豆皮、广灵驴肉等
朔州山阴塞上冻兔肉、应县凉粉、右玉羊肉、怀仁黄糕、应州牛腰等
忻州定襄蒸肉
阳泉阳泉漂抿曲、平定过油肉、盂县莜面栲栳栳等
吕梁碗团等
晋中平遥牛肉、太谷饼等
临汾晋南醪糟、鼓楼羊杂割、牛肉丸子面等
长治长治腊驴肉、长子炒饼、屯留水煎包、壶关口水猪肝、潞城驴肉甩饼、襄垣混汤素饺、武乡枣糕等
运城闻喜煮饼、黄河鲤鱼、羊肉胡卜等
晋城泽州馔面、沁水饸饹、阳城杂割、陵川面羊、阳城肉罐肉等

分类
山西省

山西省地方特产

山西省地方特产

城市名优特产
太原老陈醋、清徐葡萄、晋祠大米、太原玉雕等
大同大同黄花、恒山黄芪、大同艺术瓷、大同铜器、云冈绢人、广灵豆腐干、阳高杏脯等
朔州降龙木拐杖、胡油、应县紫皮蒜等
忻州台砚、代县辣椒、段亩砚、台蘑、保德油枣、繁峙黄芪、河曲红果、同川梨、原平梨、舒筋散
阳泉平定砂货、煤雕、核桃油、工人画等
吕梁汾酒、竹叶青、玻璃咯嘣、孟门桑皮纸、汾州核桃、柳林木枣、沙棘、梨枣、骏枣等
晋中龟龄集、定坤丹、平遥推光漆器等
临汾洪洞甲鱼、皮影台砚、隰县金梨等
长治党参、沁州黄小米、堆锦等
运城稷山板枣、平陆百合、蒲州青柿、解州关公铜像、绛州澄泥砚、闻喜花馍等
晋城晋城红果、高平丝绸、陵川党参、泽州甜柿、巴公大葱、泽州红、太行菊等

分类
山西省

山西省风景名胜

山西省风景名胜

山西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境内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占中国的70%以上。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忻州五台山为四大佛教圣地之一;大同云冈石窟是三大佛教石窟之一;大同北岳恒山为中国五岳之一;悬空寺为国内仅存的“儒、释、道”三教合一寺庙;晋中平遥古城是现存三座古城之一;运城解州关帝庙是规模最大的武庙。皇城相府、乔家大院、渠家大院、王家大院、李家大院、太谷三多堂、常家庄园、申家大院、孟门古镇、孔祥熙故居等为山西的民居代表。

山西省主要旅游景区/景点

类别名单
世界文化遗产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长城(山西段)
世界遗产预备名单杏花村汾酒作坊、应县木塔、关圣文化建筑群、丁村民居、北岳恒山(五岳拓展项目)
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平遥古城、五台山、云冈石窟、皇城相府、介休绵山、雁门关、洪洞大槐树、八泉峡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庞泉沟、芦芽山、蟒河、五鹿山、太行山大峡谷
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五台山、恒山、壶口瀑布、北武当山、五老峰、碛口
国家地质公园黄河壶口瀑布国家地质公园、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国家地质公园、榆社古生物化石国家地质公园、永和黄河蛇曲国家地质公园、天脊山国家地质公园、大同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
国家湿地公园古城国家湿地公园(垣曲县)、昌源河国家湿地公园(祁县)、双龙湖国家湿地公园(襄汾县)、文峪河国家湿地公园(文水县)、介休汾河国家湿地公园(介休市)、千泉湖国家湿地公园(沁县)、神溪国家湿地公园(浑源县)、沁河源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森林公园五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天龙山国家森林公园、关帝山国家森林公园、管涔山国家森林公园、恒山国家森林公园、云岗国家森林公园、龙泉国家森林公园、禹王洞国家森林公园、赵杲观国家森林公园、方山国家森林公园、交城山国家森林公园、太岳山国家森林公园、五老峰国家森林公园、老顶山国家森林公园、乌金山国家森林公园、中条山国家森林公园、太行峡谷国家森林公园、黄崖洞国家森林公园、棋子山国家森林公园
红色景区八路军总部旧址、黄崖洞、刘胡兰纪念馆、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平型关大捷纪念馆、百团大战总指挥部砖壁旧址、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左权将军烈士陵园、抗日军政大学总校蟠龙旧址、煤峪口万人坑等
关隘天井关、娘子关、孟门关、雁门关、杀虎口、金锁关、风陵渡、平型关、偏关

分类
山西省

山西省历史文化

山西省历史文化

山西省历史文化综述

山西是人类和华夏文明发祥的最早起源地和中心区域之一。考古表明,远古时代,山西南部是人类初曙的起源地。运城垣曲县“世纪曙猿”化石的发现,把类人猿出现的时间向前推进了1000万年。考古还表明:最早约在1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原始人群就在山西晋南地区繁衍生息,其中运城芮城县西侯度文化遗址发现的火烧骨,把中国范围内发现的人类用火历史向前推进了100万年;约在10—2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期,在山西汾河两岸和大同、朔州一带,已经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进入新石器时代,约在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中期,山西南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已达到相当发达的水平;约在4500年前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山西南部已经成为当时诸多邦国的中心。史传“尧都平阳(今临汾尧都区),舜都蒲坂(今运城永济市西南),禹都安邑(今运城夏县西北)”,记载的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最早的英雄们在汾河下游创业建都的历史。今临汾市尧都区南部有尧庙、东部有尧陵,运城市盐湖区北中部有舜帝陵庙。《禹贡》载夏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龙门又叫禹门口,在今山西河津市西北和陕西韩城市东北一带。近年来,对临汾襄汾县陶寺遗址新的发现和研究成果表明,这里是帝尧都城所在地,也是最早的中国所在区域。这使大致在距今4500年前后中国史前传说的尧舜禹时代由传说成为信史,中华5000年文明史由此得到证实。约公元前2070年,禹去世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的氏族奴隶制的夏王朝。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古代原始公社的解体和奴隶社会的开始,开启了中华文明发展的新纪元。

山西省文保

山西省素有文物大省的美誉,在国务院公布的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下简称“国保单位”)名单中,山西新增79处,“国保单位”达531处,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山西省“国保单位”以其质量高、种类全、年代跨度久远、保存原貌完好而著称于世,蕴含文化多元,涵盖古遗址、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和石刻、近现代革命遗址等相关类型。这些文物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文化遗产。在山西目前的531处“国保单位”中,古建筑数量最多,为421处,占比79.3%;古遗址46处,占比8.7%;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8处,占比5.3%;古墓葬20处,占比3.8%;石窟寺及石刻15处,占比2.8%;另有其他类一处,为稷山大佛。按类型划分,古建筑高居第一位,其次为古遗址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分别对应代表了不同类型的特色文化。

山西省共11个地市均分布国保单位,其中,山西运城达103处,为数量最多的地级市,其后是长治74处、晋城72处、晋中70处、临汾54处、吕梁39处、太原38处、忻州37处、大同32处(含跨县一处)、阳泉11处、朔州6处,跨区域2处。

山西省是中国现存古建筑最多的省份,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数量达1848处,单体古建筑可能达三十多万处,其中国保单位420处,约占中国古建筑国保单位的五分之一,占山西省国保单位总数的五分之四。山西古建筑不仅数量丰富,其年代之久远更是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

山西省非遗

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18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537项,市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2103项,县级非遗代表性名录项目5089项,国家、省、市、县四级名录体系基本形成。

山西省方言

山西省大部地区使用晋语,晋南大部地区使用中原官话,广灵县使用冀鲁官话。晋语是中国北方的一个非官话方言。晋语别于官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保留入声。多数晋语有五个声调。晋语的声调有极复杂的连续变调现象。晋语古浊音今读塞音、塞擦音的字平声不送气。晋语保留诸多古汉语特征。

山西省戏曲

山西省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发祥地之一,被称为“戏曲摇篮”。汉代时山西大地就出现了戏曲萌芽;北宋年间,山西各地活跃多种土戏——这些土戏是中国戏曲的雏形;元代时山西成了全国戏曲艺术的中心,全国所发现的元代戏台基本都在山西(晋南);至明代时,山西蒲州、陕西同州、河南陕州一带的民间艺人把北杂剧唱腔进行改革,演变出了“蒲州梆子”戏;蒲州梆子后分别与晋中、晋北、晋东南等地的土戏相结合,逐步形成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清朝中叶,中国戏曲开始了“花部”(即梆子戏)和“雅部”(即昆曲)之争,山西民间赛戏之风也盛行开来,大村镇往往同时邀两个戏班演出,唱“对台戏”。1980年晋查显示,山西地方剧种达54个,占300多个剧种的六分之一。

大戏

山西省地方剧种中的“大戏”即人称“山西四大梆子”的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其中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同根异枝。梆子戏的曲体结构是首创的“两句式”“板腔体”剧种。蒲剧又称蒲州梆子,因起源于蒲州(今永济)而得名,形成于明末,盛行于清代,是山西四大梆子戏中最古老的剧种,剧目多达1000余个;蒲州梆子传到晋中,与当地的秧歌及说唱艺术融合,形成了中路梆子,清同治以后,随着晋中地区经济的繁荣,中路梆子名气愈益响亮,以“晋剧”称名于世;明朝末年,二次大规模移民使大量晋南人迁居晋北,移民喜闻乡音,使蒲剧在晋北渐渐传播开来,受到蒲剧传播的影响,晋北产生了声腔激越的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起源于古上党郡泽、潞二州,由明清时期外地传来的罗罗戏、卷戏和地方小戏俗曲,融汇从晋南、晋中流入的梆子戏而成。

小戏

上党落子和晋南眉户是小剧种中的大剧。受宗教文化影响,山西有晋北道情、洪洞道情、临县道情戏、永济道情戏等道情戏;山西各地的秧歌戏有16种;“碗碗腔”剧种代表为“曲沃碗碗腔”、“孝义碗碗腔”;其他小戏有二人台、小花戏、繁峙蹦蹦、耍孩儿、凤台小戏、蛤蟆翁、拉活戏、跳戏、河东线腔、上党皮簧等。

山西省节令

山西省是岁时节日民俗最早出现的地区之一。中国历史上长期奉行夏历,而夏历是历史上夏王朝使用的历法。山西省的南部地区是夏代的发祥地之一,北部地区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胡汉杂居,形成了地方特色节令民俗。

添仓节

添仓就是预祝农家粮仓里添满粮食。添仓节在每年农历正月的二十五日,实际含意是要往粮仓里添东西,指望当年增产增收。到了添仓节,山西的讲究是喜进厌出:囤里要添粮,缸里要添水,门口放些煤炭以镇宅;上了年纪的居民习惯在添仓日购米买面,以兆全年丰衣足食。

六月六节

六月初六日,晋南地区称为“回娘家节”。六月六日前后,小麦已经收打完毕,正处在一个农闲阶段,是探亲的绝佳时期,民间遂有“六月六,走罢麦”的俗语。六月初六日,在山西许多地方演化成了庙会。

山西省庙会

山西人通过庙会上的商贸交易,将多余的农产品出售,换回自己不能生产的物品如农器之类,同时也参与锣鼓、秧歌、车船轿、阁跷、灯火等各种民间社火文艺表演。山西民间古庙会代表:太原动物园庙会;晋祠古庙会;乡宁县四月初八“油糕会”;洪洞广胜三月十八古庙会;芮城县三月三古庙会。

山西省艺术

山西锣鼓

威风锣鼓山西省的鼓品种达数十种,其中代表为山西威风锣鼓。威风锣鼓是流行在霍州、洪洞、汾西、临汾一带的民间广场艺术,特色是“威风”:从锣鼓的配置打法,演奏队的组织、表演、着装,都在展示威风。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李世民在霍州大战刘武周部,击鼓迎战,鸣锣收兵,取得胜利,于是流传下威风锣鼓。

剪纸

广灵剪纸“广灵窗花”以造型写实、刻制精巧著称。原料是一种单一的雪白宣纸,工具是几把刀刃为斜形的大小不等的刻刀。先用刀刻出剪纸成品,再点染着色。民间巧匠非常讲究刀工刻法和着色技艺,采取阴刻为主,阳刻为辅的办法制出成品。着色时用上好白酒调色,调配较深的颜色可加少量白矾。

面塑

山西民间面塑山西省民间面塑主要是对天、地、神的祭祀和祈祷,是生活理想的体现。面塑在造型意识上,大多是抽象性的、信仰性的、理想性的。供奉天地的叫枣山,祭供灶神的叫饭山、花糕,形制都较大,谓之米面成山。

旺火

生旺火是山西省北部地区的一种风俗习惯。每逢除夕和元宵节,家家户户院落门前都要用大块煤炭垒成一个塔状,名曰旺火,以图吉利。里面放柴,外面贴上大红字条,上写“旺气冲天”等字。单等午夜十二点,鞭炮齐鸣之时,将旺火点燃。

炕围画

炕围画的形式构成有一套固定的程式。以上下两组边道,按照一定的规格布置而形成其主体框架,中间等距离安排以各种画空。既具完整对称的装饰形式,又具简繁对比的表现内涵。炕上部分是其主体,锅台画、灶头画、看墙画是其外延部分。

山西省宗教

山西省境内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5个宗教团体,信教群众约185万人。全省经认定备案宗教教职人员6386人,全省宗教活动场所2844处,各级宗教团体共221个。

佛教

东汉时期,佛教传入山西境内。南北朝时期山西佛教盛行,据《魏书·释老志》记载,北魏太武帝讨灭北凉后,将信奉佛教的沮渠牧犍宗族及吏民3万户迁徙到平城(今大同),由于鲜卑人在中原建立政权后亟需安抚汉人,所以具有麻痹作用的佛教在北魏境内兴盛起来。唐朝是山西佛教发展的极盛时期,佛教的各个宗派如纷纷来到山西建立基地,以五台山为中心的山西佛教社会地位越来越高。

道教

永乐宫东汉时期,道教在山西基本形成,少数地方修建了道教庙观。《清凉山志》记载:东汉永平年间五台山境即有道士,道教称五台山为紫府山,曾建有紫府庙。南北朝是山西道教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北魏王朝统治下的山西是北天师道的策源地和活动中心,山西道教进入了第一个历史高峰期。唐朝统治者欲借用老子李聃巩固统治地位,山西道教进入又一个历史兴盛时期。清朝尊佛抑道,道教各派均有所停滞。

山西省文化村镇

截至2016年3月,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联合先后公布了六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山西省共有8个镇、32个村上榜。

山西省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一览

批次类别村镇名称
第一批名镇静升镇(灵石县)
名村西湾村(临县碛口镇)
第二批名镇碛口镇(临县)
名村皇城村(阳城县北留镇)张壁村(介休市龙凤镇)西文兴村(沁水县土沃乡)
第三批名镇汾城镇(襄汾县)娘子关镇(平定县)
名村梁村(平遥县岳壁乡)良户村(高平市原村乡)郭峪村(阳城县北留镇)
小河村(阳泉郊区义井镇)
第四批名镇大阳镇(泽州县)
名村师家沟村(汾西县僧念镇)李家山村(临县碛口镇)夏门村(灵石县夏门镇)
窦庄村(沁水县嘉峰镇)上庄村(阳城县润城镇)
第五批名镇新平堡镇(天镇县)润城镇(阳城县)
名村店头村(太原晋源区晋源街道)大阳泉村(阳泉郊区义井镇)西黄石村(泽州县北义城镇)
苏庄村(高平市河西镇)湘峪村(沁水县郑村镇)王化沟村(宁武县涔山乡)
北洸村(晋中太谷区北洸镇)冷泉村(灵石县两渡镇)阎景村(万荣县高村乡)
光村(新绛县泽掌镇)
第六批名镇周村镇(泽州县)
名村丁村(襄汾县新城镇)郭壁村(沁水县嘉峰镇)大周村(高平市马村镇)
拦车村(泽州县晋庙铺镇)冶底村(泽州县南村镇)奥治村(平顺县阳高乡)
谷恋村(祁县贾令镇)伯方村(高平市寺庄镇)屯城村(阳城县润城镇)

分类
山西省

山西省社会事业

山西省社会事业

山西省科技事业

2022年,山西省专利授权量33068件,下降11.5%。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5026件,增长28.4%。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69家。

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有气象台站109个,开展电话天气自动答询的台站11个。气象系统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业务的单位107个,防雹、增雨累计受益面积为全省域内,增雨量40.7亿立方米。有天气预报服务Intel网站1个,卫星云图接收站4个。

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有专业综合地震台站5个,省级地震台网中心1个,省级数字测震地震台网1个。发生M3.0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震级为M3.8级。

山西省教育事业

2022年,山西省研究生教育招生2.0万人,在学研究生5.6万人,毕业生1.4万人。普通本科招生14.8万人,在校生54.3万人,毕业生13.6万人。职业本专科招生16.1万人,在校生40.3万人,毕业生11.2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5.0万人,在校生42.4万人,毕业生13.1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2.9万人,在校生68.7万人,毕业生22.5万人。初中招生37.5万人,在校生109.4万人,毕业生38.0万人。小学招生35.6万人,在校生230.2万人,毕业生38.2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4万人,在校生2.1万人,毕业生0.4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99.7万人。

城市层次名称
太原市本科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北大学、山西师范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山西农业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太原学院、山西警察学院、山西应用科技学院、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山西工商学院、太原工业学院、山西医科大学晋祠学院、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专科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山西药科职业学院、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警官职业学院、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经贸职业学院、山西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工程职业学院、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晋中市本科山西农业大学、山西能源学院、山西传媒学院、晋中学院、晋中信息学院、山西晋中理工学院、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
专科山西同文职业技术学院、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运城市本科运城学院、运城职业技术大学
专科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运城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运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运城护理职业学院、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临汾市本科山西师范大学现代文理学院
专科山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管理职业学院、临汾职业技术学院
长治市本科长治医学院、长治学院
专科山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长治职业技术学院、潞安职业技术学院、长治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大同市本科大同大学
专科大同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大同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西通用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阳泉市本科山西工程技术学院
专科阳泉职业技术学院、阳泉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忻州市本科忻州师范学院
专科忻州职业技术学院
吕梁市本科吕梁学院
专科吕梁职业技术学院、吕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朔州市本科山西工学院
专科朔州职业技术学院、朔州陶瓷职业技术学院、朔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晋城市本科山西科技学院
专科晋城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省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共有文化馆129个,文化站1302个。公共图书馆127个。出版报纸54种(不含高校校报)、21.1亿份,各类期刊198种、1768.0万册,各类图书3203种、12561.0万册。广播电视台112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15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167座,一百瓦以上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142座。

山西省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有体育场地面积8915.2万平方米;体育场地116171个,基础大项场地数量为6159个,球类运动场地62507个,冰雪运动场地56个,体育健身场地42694个,大型体育场馆62个。运动员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金、银、铜牌分别为67枚、63枚和59枚(包括非奥运项目比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312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00项。销售中国体育彩票43.3亿元,增长18.4%。

山西省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村卫生室)4.0万个,床位22.8万张。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2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9个。全省卫生机构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8.4万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4万人,其中,农村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2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1.3万人,专业公共卫生机构技术人员1.7万人,妇幼保健(所、站)卫生技术人员0.9万人。

山西省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06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0.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628.2万人,减少9.8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739.5万人,增加8.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2460.5万人,减少54.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531.5万人,增加27.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665.0万人,增加24.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480.1万人,减少7.6万人。

2022年,山西省得到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19.5万人,共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资金12.0亿元。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农村五保供养12.6万人。

2022年末,山西省城镇有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1131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1012个。各类收养性单位床位数111364张,收养人数42806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21.7万人。销售福利彩票24.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7.8亿元,接受社会捐赠款764.1万元。

山西省环境保护

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HJ633—2012)》评价,11个地级城市环境空气达标天数范围在219—327天之间。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达到74.5%。

2022年,黄河、海河流域山西段共监测93个断面,达到Ⅲ类以上(包括Ⅰ、Ⅱ、Ⅲ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87.1%,达到Ⅳ类水质标准的断面占11.8%。

2022年,山西省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9,同比下降2.4%;优良天数比例为74.5%,同比提高2.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8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6%。2022年,山西省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87.1%,同比上升14.8个百分点。

印发《山西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21—2030年)》。强化数字赋能,加快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开展PM2.5与O3协同控制监测网络建设,完成11个市挥发性有机物监测网络建设,建成9个大气颗粒物组分网监测站,开展挥发性有机物走航巡查执法,优化调整大气、水、土壤环境监测点位设置。提升城镇生活污水治理能力,改造雨污合流制管网2583.1千米,新开工625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461个行政村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增完成17个国家监管农村黑臭水体整治。

山西省安全生产

2022年,山西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亡人事故562起,下降18.0%;死亡653人,下降16.7%。山西省煤炭百万吨死亡率为0.049。2022年,山西省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0.2亿元,较上年减少82.6%;农作物受灾面积37.2万公顷,减少67.9%,其中,绝收面积2.3万公顷,减少85.9%。

山西省数字化转型

2023年3月24日,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的2023山西省数字化转型推进大会暨系列活动启动会在山西太原举办。本届数字大会以“数字化助力‘产业链、专业镇’双引擎加速运行”为主题,围绕数字化赋能企业转型升级和产业改造提升开展主旨演讲,启动山西省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2023年服务产业链、专业镇企业数字化专项活动和沿黄九省区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山西活动等4项系列活动。

分类
山西省

山西省交通运输

山西省交通运输

山西省交通

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公路通车里程14.5万千米,其中,高速公路5869.0千米。

公路

山西省公路密度87千米/百平方千米,“三纵十一横十一环”高速公路网基本成型;96.3%的国道、85.5%的省道达到二级以上公路标准。实现农村交通“两通一硬化”,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实现了通水泥(油)路、通客车和街巷硬化“全覆盖”;13%的乡镇政府所在地、6%的行政村通了公交。城市公交、出租车分别完成客运量13.2亿人次和10.7亿人次。太原市被列为首批国家“公交都市”试点示范城市。2013年,太原、大同两市分别被确定为42个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之一。

铁路

山西省是华北重要交通枢纽,为同蒲、京包、大秦、石太、太中银、太焦、神黄、石太客专、大西客专等重要干线交汇处。山西省主要客运火车站:太原站、太原南站、大同站、大同南站、朔州站、忻州站、忻州西站、原平站、阳泉站、阳泉北站、晋中站、榆次站、介休站、吕梁站、临汾站、临汾西站、侯马站、长治站、长治东站、晋城站、晋城东站、运城站、运城北站等。

航空

截至2018年,山西省共有太原武宿国际机场(飞行区等级4E)、运城张孝机场(飞行区等级4D)、长治王村机场(飞行区等级4C)、大同云冈机场(飞行区等级4C)、吕梁大武机场(飞行区等级4C)、临汾尧都机场(飞行区等级4C)、忻州五台山机场(飞行区等级4C)等7个民航机场。

城市机场名称机场所在地机场类型
太原太原武宿国际机场太原市小店区国际民航机场
大同大同云冈机场大同市云州区
运城运城张孝机场运城市盐湖区国际军民合用机场
忻州忻州五台山机场忻州市定襄县
长治长治王村机场长治市潞州区国内军民合用机场
吕梁吕梁大武机场吕梁市方山县国内民航机场
临汾临汾尧都机场临汾市尧都区

地铁

2018年2月28日,太原地铁全线实现“洞通”。

2019年7月16日,太原中铁轨道交通建设运营有限公司成立;8月12日,车站主体结构全面封顶;12月31日,全线实现“轨通”“电通”。

2020年9月1日,太原地铁开始空载试运行;10月23日,初期运营行车方案通过评审和;11月1日,按开通载客标准进入“跑图”模式;12月6日,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起工程顺利通过竣工验收;12月19日,太原市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通过初期运营前安全评估。

山西省运输

2022年,山西省旅客运输量6274.3万人,比上年下降46.9%。旅客运输周转量119.1亿人千米,下降46.2%。货物运输量21.2亿吨,下降2.8%。货物运输周转量6473.0亿吨千米,增长0.4%。民航旅客吞吐量773.1万人次,下降47.1%。

分类
山西省

山西省经济

山西省经济

山西省经济综述

2022年,山西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为25642.59亿元,继2021年迈上“两万亿”新台阶后,首次突破2.5万亿;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340.40亿元,增长5.1%;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3840.85亿元,增长6.2%;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0461.34亿元,增长2.7%。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9%,增速快于全国(5.1%)0.8个百分点。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3.1%,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1.8%,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5%,三次产业投资比例为5.9:38.7:55.3。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增长6.8%,其中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45.7%,装备制造业投资增长20.7%,增速均快于全省投资。

财税收支

2022年,山西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3453.9亿元,首次突破3000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占比78.1%的税收收入增长28.7%,占比21.9%的非税收入增长2.4%。

人民生活

2022年,山西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532元,比上年增长5.6%,快于全国(3.9%)1.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323元,增长6.6%,快于全国(6.3%)0.3个百分点。

2022年,山西省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1%。分类别看,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3.7%,衣着类上涨1.6%,居住类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8%,交通和通信类上涨4.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3%,医疗保健类上涨0.3%,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1.4%。

山西省第一产业

2022年,山西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415.43亿元,比上年增长5.1%。

农业

2022年,山西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464.3万吨,增长3.0%;其中夏粮产量245.2万吨,增长0.8%,秋粮产量1219.0万吨,增长3.5%;粮食亩产309.9公斤,增长2.6%。全省蔬菜产量1042.2万吨,增长6.7%;水果产量1017.6万吨,增长4.4%。

林业

2022年,山西省完成造林面积367.3千公顷,比上年增长6.0%,森林面积32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6%。

畜牧业

2022年,山西省生猪存栏816.0万头,增长10.2%;生猪出栏1185.9万头,增长4.9%。牛出栏57.2万头,增长1.1%;羊出栏748.0万只,增长6.1%;家禽出栏21096.1万只,增长11.0%。猪牛羊禽肉产量142.5万吨,增长6.0%;牛奶产量142.8万吨,增长5.7%;禽蛋产量118.0万吨,增长5.0%。

渔业

2022年,山西省水产品产量5.3万吨,增长4.4%。

山西省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0%,快于全国(3.6%)4.4个百分点。从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长7.5%,制造业增长8.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0.6%;从煤与非煤看,煤炭工业增长7.6%,非煤工业增长8.7%。2022年,山西省规模以上工业中,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15.5%,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62.2%,节能环保产业增长36.4%;汽车制造业增长32.3%;食品工业增长12.9%,均明显快于全省规上工业增速。2022年,山西省规上原煤产量130714.6万吨,增长8.7%;非常规天然气产量113.3亿立方米,增长20.2%;发电量4153.3亿千瓦时,增长7.5%,其中外送电量1463.7亿千瓦时,增长18.5%。1—11月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3584.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8%;实现营业收入34243.5亿元,增长15.7%。

建筑业

2022年,山西省建筑业增加值1093.31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0%。全省具有总承包和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共签订合同额14143.6亿元,增长6.1%;完成总产值6145.5亿元,增长8.2%;房屋施工面积22648.1万平方米,下降2.9%。

山西省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2年,山西省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7%。其中,金融业增加值增长5.9%,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5.1%,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等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9%。1—11月份,全省规上服务业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51.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6.3%。

国内贸易

2022年,山西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62.7亿元,比上年下降2.4%,其中网上零售额847.4亿元,增长15.2%。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6242.6亿元,下降2.1%;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320.1亿元,下降3.7%。分消费形态看,商品零售6807.9亿元,下降2.6%;餐饮收入754.9亿元,增长0.1%。全省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601.8亿元,下降2.9%,其中,新能源汽车零售额增长85.7%,智能手机增长55.5%,计算机及其配套产品增长27.3%。

对外经济

2022年,山西省进出口总额1845.6亿元,比上年下降16.7%,降幅较前三季度收窄1.3个百分点。其中,出口1211.4亿元,下降10.3%;进口634.2亿元,下降26.6%。

招商引资

2022年,山西省新设立外商直接投资企业91家;按全口径统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8.3亿美元,增长2.4倍。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6.0亿美元,下降45.2%;完成营业额17.3亿美元,增长8.0%。

房地产业

2022年,山西省房地产开发投资1764.2亿元,下降9.3%。其中,住宅投资1395.4亿元,下降10.3%;商业营业用房投资123.1亿元,下降16.8%。

邮电通信

2022年,山西省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总量124.9亿元,下降4.5%;电信业务总量359.8亿元,增长15.1%。截至202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141万户,其中,5G移动电话用户1414万户。全省宽带接入用户1470.6万户,增长8.9%。

旅游业

2022年,山西省重点监测景区接待游客3010.1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4.7%;门票收入8.2亿元,下降43.3%;经营收入32.9亿元,下降42.7%。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山西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3647.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4.6%,比年初增加6833.1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7620.9亿元,增长10.0%,比年初增加3406.0亿元。

保险业

2022年,山西省保费收入1012.9亿元,增长1.6%。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579.3亿元,增长0.1%;健康险业务保费收入164.3亿元,下降1.6%;意外险业务保费收入20.2亿元,下降6.8%;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249.2亿元,增长8.1%。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329.1亿元,下降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