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重庆市

重庆市历史文化

重庆市历史文化

重庆市历史文化

重庆市历史文化综述

重庆市是一座著名的国家历史名城。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人类的生息繁衍,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等8个民族。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

古时候重庆地域闭塞,道路坎坷,气候湿热,巴渝人在衣食住行娱乐等生活方式与习俗上,又带有自己十分独特的色彩,爽直中带几分鲁莽,热情中带几分狡黠,幽默中带几分土俗,认真中带几分滑稽,闲逸中带几分急躁,宽容中带几分排外。重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剧、曲艺、绘画、手工艺品及群众节令活动等,也颇能反映巴渝风俗民情。

重庆建城3000余年,得名800余年。重庆具有中国山地城市典范、国家战略大后方中心、长江上游商贸中心和开放口岸、中国西南腹地移民城市和交流中心、红岩精神发源地、巴渝文化和三峡文化创造地等六个显著的历史文化价值特色,广泛分布着彰显传统巴渝、明清移民、开埠建市、战时首都、西南大区的特色文化资源。

重庆市人文

重庆文化主要属巴渝文化它起源于巴文化,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最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练就一种顽强、坚韧和剽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巴渝文化是以重庆为中心的四川盆地东部地区的文化,其内涵不仅限于古代巴国、巴族、巴郡的历史文化,而且包括了从先秦到明清时期的以重庆为中心的广大地区的历史文化。

重庆地域孕育出包括巴渝文化、红岩文化、抗战文化、统战文化、移民文化、民族文化等人文历史。

陪都文化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随着国民政府迁渝,重庆成了中华民国的战时首都,成为内迁学校的集中地,大批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来渝执教,众多文艺界名流也来渝工作定居,诸如张大千、胡适、傅斯年、林语堂、钱穆、梁实秋、郭沫若、柳亚子、马寅初、陶行知、梁漱溟、徐悲鸿、老舍等,重庆成为了西南地区的文化教育中心。而学府云集的重庆文化区沙坪坝成为当时大后方著名的“文化坝”。从这里培育出了大批人才,如丁肇中、朱光亚、周光召、邹家华、茅于轼、吴敬琏、丁雪松、王家声等。陪都文化也成为重庆文化发展史上的一块奠基石。

重庆市语言

重庆市域本地居民以讲重庆话为主,亦称重庆方言,是指重庆直辖市所属38个区县的人们使用的属于北方方言下属的西南官话的方言总和。重庆辖区内的语言除重庆方言外,还有客家方言、湘方言、间方言等汉语方言岛,另外,还有土家语、苗语、彝语等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和各方言岛的其他方言使用者也主要以重庆方言作为交际语言。重庆方言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独具特色,其语音、词汇与普通话差别较大。 狭义的重庆言子,专指重庆人的“展言子儿”,即歇后语或陷语,于谐趣幽默里见智慧。

重庆方言、渝语,属西南官话。因明代,大量湖南、广东籍居民进入重庆,曾经一度占重庆市区人口的40%以上。重庆郊县依然保留移民的方言岛,渝西有大片客家话区和老湘语区,所以在语言上,重庆方言较西南官话其他方言硬、直、平。

重庆市饮食

重庆市饮食的主要特点是麻、辣,以不拘一格使用各种食材创作新菜见长。重庆亦是火锅的发源地;2007年3月,重庆市荣获中国烹饪协会授予“中国火锅之都”称号。渝菜主要代表菜:重庆火锅、江湖菜、水煮鱼、回锅肉、酸菜鱼、辣子鸡、泉水鸡、水煮肉片、老鸭汤、酸辣粉、鱼香肉丝、泡椒肥肠、粉蒸肉、烧白、重庆小面、重庆小吃等。

重庆市建筑

重庆地域传统民居建筑,经历了干阑式、寺庙式、园林式、西洋式的多个过程。重庆普通民居装饰较少,建筑颜色较为暗淡,形式朴素,空间幽深。民国期间,由于抗战所造成的大量内迁,使得重庆民居中出现了许多西洋式的建筑与园林式的别墅公馆,特别是在市郊地区。

重庆地域建筑共分为五大风貌类型,即明清移民、传统巴渝、开埠建市、抗战陪都、西南大区;以及九大类别,分别是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公共服务建筑、宗教及寺庙会馆、工业建筑、军事防御建筑、风景园林建筑、市政水利设施、其他建筑。

吊脚楼是重庆地区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多依山靠河就势而建,呈虎坐形,属于干栏式建筑,但与一般所指干栏有所不同。干栏应该全部都悬空的,所以称吊脚楼为半干栏式建筑。吊脚楼的主要特点是正屋建在实地上,厢房除一边靠在实地和正房相连,其余三边皆悬空,靠柱子支撑。重庆中心城区保留的吊脚楼民居群,多数修建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以后。中心城区现存洪崖洞是其主要代表。此外,也广泛分布于石柱县、酉阳龚滩、綦江东溪、江津中山等渝东南地区。

2022年1月28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重庆市历史建筑名录,根据公布内容,重庆市总计公布了六批共696个历史建筑。

重庆市民俗

重庆市境域风俗主要表现为春节拜年、正月十五观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以及悬酒幌、赶庙会、坐花轿、放风筝等民风民俗,涵盖婚丧嫁娶、文娱游戏、鬼神观念、崇拜禁忌、岁时节令、工商交易等各个范畴。

重庆市戏曲

重庆地域戏曲文化的代表当属川剧、秀山花灯、酉阳阳戏等。除此之外,还有梁山灯戏、三峡皮影戏、石柱土戏等。

川剧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巴渝歌舞”,至民国初年三庆会集诸腔之大成而同台演出,统称为“川剧”。在长时期的传演中,川剧形成了以演出胡琴腔为主的川西派、以演出高腔戏为主的资阳河派、以演出弹戏为主的川北河派和以演出多种声腔为特色的下川东派四大流派,下川东派以重庆为中心。

重庆市工艺

重庆市传统工艺美术涵盖雕刻工艺、漆器工艺、抽纱刺绣工艺、编织工艺、金属工艺、陶瓷工艺、珠宝首饰工艺、花画工艺等。主要代表为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还有梁平木板年画、蜀绣、梁平竹帘、巫溪嫁花、大足石雕、奉节木雕、铜梁龙灯彩扎、荣昌陶器、荣昌折扇、荣昌夏布织造、重庆漆器髹饰等。

重庆市音乐

川江号子发端于先秦时代,兴起于清朝中期,是川江水系船工们驾船劳作时所唱的歌谣。有十种类别和千余首曲目。代表曲目有《十八扯》《八郎回营》《桂姐修书》《魁星楼》《拉纤号子》《捉缆号子》《橹号子》等。石柱土家啰儿调承袭于古代巴人的“巴渝舞”和“巴人土歌”。代表曲目有《太阳出来喜洋洋》《长年歌》等。 万盛金桥镇是“吹打乐之乡”,金桥吹打源于宋元,盛于明清,为“巴渝十大民间艺术”之一,也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重庆市非遗

截至2021年,重庆市共有国家级非遗项目53项,包括民间文学类3项,传统音乐类14项,传统舞蹈类4项,传统戏剧类3项,曲艺类6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1项,传统美术类7项,传统技艺类7项,传统医药类4项,民俗类4项。还有市级非遗项目707项,区县级非遗项目3428项。

重庆市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

民间文学走马镇民间故事(国家级)酉阳古歌(国家级)广阳镇民间故事(国家级)巫傩诗文
民间音乐石柱土家啰儿调(国家级)川江号子(国家级)南溪号子(国家级)木洞山歌(国家级)
梁平癞子锣鼓(国家级)金桥吹打(国家级)接龙吹打(国家级)永城吹打(国家级)
秀山民歌(国家级)苗族民歌(国家级)酉阳民歌(国家级)小河锣鼓(国家级)
龙骨坡抬工号子(国家级)梁平抬儿调(国家级)三江号子甘宁鼓乐
民间舞蹈铜梁龙舞(国家级)酉阳摆手舞(国家级)狮舞(国家级)玩牛(国家级)
巫舞车车灯架香童子舞万古鲤鱼灯舞
传统戏剧川剧(国家级)梁山灯戏(国家级)阳戏(酉阳土家面具阳戏)(国家级)接龙傩戏
曲艺四川评书(国家级)车灯(国家级)四川竹琴(国家级)金钱板(国家级)
四川清音(国家级)四川扬琴(国家级)江北评书——
杂技与竞技中塘向氏武术木洞龙舟清江黄氏杂技荣昌缠丝拳
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蹬技(重庆蹬技)——————
民间美术梁平木版年画(国家级)重庆糖画——麦草艺画
传统美术梁平竹帘(国家级)蜀绣(国家级)————
挑花(巫溪嫁花)(国家级)石雕(大足石雕)(国家级)木雕(奉节木雕)(国家级)彩扎(铜梁龙灯彩扎)(国家级)
传统技艺荣昌夏布(国家级)重庆漆器髹饰技艺(国家级)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国家级)荣昌陶器制作技艺(国家级)
荣昌折扇(国家级)永川豆豉酿制技艺(国家级)涪陵榨菜制作工艺(国家级)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国家级)
老腊肉制作工艺朗溪竹板桥造纸纸竹工艺重庆火锅
传统医药刘氏刺熨疗法(国家级)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国家级)针灸(赵氏雷火灸)(国家级)中医正骨疗法(燕青门正骨疗法)(国家级)
民俗类秀山花灯(国家级)丰都庙会(国家级)宝顶架香庙会(国家级)秀山苗族羊马节(国家级)
尝新姜家舞龙习俗华岩寺腊八节荣昌杀年猪习俗

重庆市文物

截至2022年,重庆市拥有1处世界文化遗产,2处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1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4个市级历史文化名城、23个中国历史文化名镇,6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众多历史文化资源。

重庆市宗教

重庆市主要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截至2015年末,重庆有宗教活动场所548处,宗教院校1所(重庆佛学院);佛教有活动场所279处;道教有活动场所33处;伊斯兰教有清真寺8处;天主教有活动场所66处;基督教活动场所162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