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陕西省

陕西省历史沿革

陕西省历史沿革

陕西省历史沿革

上古

天下第一陵——黄帝陵陕西省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212万年前的西安蓝田上陈遗址,是东北亚最早人类活动遗址,比此前公认的中国境内最早原始人类“元谋人”还要早42万年,改写历史教科书。

26万年之前的渭南大荔人,是中国人直系祖先的起源,打破了现代人类全部是非洲祖先后裔的认知。

8000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始祖母、炎帝和黄帝的远祖、伏羲和女娲的母亲、华胥国女首领华胥氏,创造了中国的农耕文化,开创了中华八千年文明史,从华胥到华夏,从华夏到中华,形成了一脉相承的中华民族文化,是华夏文明的源头。

6000多年前的西安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著名的仰韶文化母系氏族村落遗址。

5000多年前,生活在陕西姬水流域的黄帝部落和姜水流域的炎帝部落,在冲突中走向融合,逐渐形成了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民族共同体——华夏族,开启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

上古时,陕西为雍州和梁州所在。

西周(前1046—前771年)

周是陕西关中一个古老的部族,始祖名弃,善种植,尧舜时被封为“后稷”,封于邰(今武功县及杨陵区一带)。公刘时由邰迁到邠(今彬州市、旬邑县之间),到古公亶父时迁到岐山之阳的“周原”(今扶风县与岐山县交界处)。周人在这里兴建城邑、疆理田地、设置官吏、建立军队,商代晚期已为渭水中游的强盛诸侯国。姬昌(文王)迁都丰京(今西安市长安区马王村一带)。姬昌死,其子姬发(武王)即位,在沣河的东岸营建镐京(今沣东新城斗门街道一带),并修文王绪业。

受命十一年(约前1046年),经牧野之战,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幽王无道,国势急衰。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年),申侯联合犬戎破镐京,杀幽王,西周亡。

秦代(前221—前207年)

秦人的祖先大费是黄帝之孙颛顼的后裔,舜赐其嬴姓。秦穆公时,任贤使能,虚心纳谏,灭国十二,开地千里,国力日盛。

秦孝公元年(前361年),嬴渠梁继位,重用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秦王嬴政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完成统一大业。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嬴政称帝,史称“秦始皇”。设三公九卿,管理国家大事;废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陕西北部为上郡,陕南为汉中郡,关中畿辅区域设内史。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筑长城以拒外敌,凿灵渠以通水系。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秦始皇巡游途中病死于沙丘(今河北省广宗县西北),其子胡亥即位,为秦二世。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因秦政暴虐,滥用民力,陈胜、吴广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抗秦。

西汉(前202—9年)

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把陕西关中和陕北地区分封给秦朝的三名降将:章邯为雍王,治咸阳以西地区,都废丘(今咸阳市兴平县);司马欣为塞王,治咸阳以东地区,都栎阳(今西安市临潼区);董翳为翟王,治陕北地区,都高奴(今陕西省延安市一带),将应封为关中王的刘邦分封到偏僻的汉中区域。

汉元年(前206年),汉王刘邦率军暗渡陈仓(今宝鸡),袭击关中,章邯自杀,司马欣、董翳投降,陕西遂为刘邦所占。

汉五年(前202年),项羽乌江自尽,刘邦即皇帝位,建立汉朝,史称西汉,京师长安城(今西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规模的城市。

汉武帝时,派遣卫青、霍去病等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将汉朝的北部疆域推至漠北,随后开拓南方疆域。

建元二年(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陕西城固人)带领100多人出使西域,史称“凿空西域”,开拓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通道。

西汉末年,农民起义不断,外戚势力日渐势焰。

新朝初始元年(8年),王莽篡汉,改国号为新,定都长安。

东汉魏晋南北朝(25—581年)

东汉王朝建立后,陕西关中保留“三辅”,长安仍维持京兆府之名。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军阀推袁绍为盟主,讨伐董卓,董卓挟汉献帝刘协迁都长安 。这次西迁并没有给陕西带来繁荣,而是把军阀相争的战火引燃,陕西经历了一次大浩劫。

东汉亡,中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在陕西建都的政权先后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大夏、西魏和北周。除大夏建国都统万城(今陕西省靖边县境内)外,其余朝代均建都汉长安城。

隋代(581—618年)

开皇元年(581年),北周相国杨坚废周静帝宇文阐自立,是为隋文帝。

开皇二年(582年),由建筑家宇文恺规划,在汉长安城东南营造面积达80多平方千米的新都城——大兴城。隋文帝重新一统华夏,确立三省六部制,兴科举,建立政事堂议事制度、监察制度、考绩制度,强化政府机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因其大力倡导节俭,废除杂税并置仓储粮,很快使天下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史称“开皇之治”。

仁寿四年(604年),杨坚崩,次子杨广继位,即隋炀帝。炀帝在位期间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终在大业七年(611年),民变爆发、天下大乱。

大业十三年(617年),从太原起兵的李渊攻入长安城,立杨侑为帝,即隋恭帝,尊在江都(今江苏扬州)的隋炀帝为太上皇帝。

大业十四年(618年),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及等缢杀隋炀帝,李渊闻之旋即逼杨侑禅位,隋亡。

唐代(618—907年)

唐代是中国古代的鼎盛时期,也是古代陕西最繁荣的时期。

唐代京师长安人口最多时超过100万,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代的长安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唐王朝曾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通过陆路或海路前来长安。同唐朝关系较为密切的主要有波斯(伊朗)、日本、印度等国。唐代200多年间,日本派遣唐使达19次之多;唐代长安的外国学生中,以日本学生为最多。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大唐的辉煌从巅峰渐滑谷底。中和元年(881年),黄巢率农民起义军攻入长安,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

北宋(960—1127年)

乾德三年(965年),北宋灭后蜀,控制陕西全境。

太平兴国年间(976—983年),设立关西道。

至道三年(997年),改为陕西路,辖区包括今陕西省关中各市、延安、榆林东南部以及甘肃省庆阳市、山西省运城市及河南省三门峡市。

靖康元年(1126年),金国攻陕,控制关中地区。陕南地区以秦岭屏蔽,归属南宋。

元代(1206—1368年)

中统三年(1262年),设立陕西四川行中书省,辖区约有今陕西、甘肃、宁夏、青海、四川五省区及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地区。

至元十八年(1281年),分设甘肃等处行中书省。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又将陕西、四川行中书省分成陕西等处行中书省和四川等处行中书省。陕西等处行中书省辖区约有今陕西省(不含略阳、勉县、宁强县)、甘肃省永靖县以东地区、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及内蒙古河套地区大部。

元朝中叶,安西路改名奉元路。

明代(1368—1644年)

陕西地区为陕西承宣布政使司,辖今陕西省全境和甘肃嘉峪关以东、宁夏及青海湖以东部分地区。改奉元路为西安府,“西安”之名即由此而来。

崇祯十七年(1644年)正月初一,李自成改西安为长安,建立大顺政权。

清代(1636—1912年)

康熙六年(1667年),将平凉、庆阳、临洮、巩昌、四府划出,从陕西分置甘肃省(含宁夏),属于内地十八行省。至此陕西省界同现今比较除北部边界在长城以南、宁陕一段略微西缩外,基本重合。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慈禧太后挟光绪帝西逃西安。

中华民国(1912—1949年)

民国二年(1913年)十一月,陕西省置陕中道、陕东道、陕西道、陕南道、陕北道5道。

民国三年(1914年)六月,陕西省分为关中道、汉中道和榆林道三道,并一直延续到民国十三年(1924年)。

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与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陕西省形成。

陕甘宁边区政府(1937—1950年)

民国十六年(1927年),中国共产党创建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和陕北革命根据地。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驻西北办事处在瓦窑堡设立。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陕甘省改设为陕甘宁省。西安事变后,为了进一步团结全国各族各阶层人民共同抗日,中共中央积极推动第二次国共合作。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7月17日,国民党表示承认陕甘宁边区。同年9月6日,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边区政府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施新民主主义纲领,有系统有步骤地在全边区范围内进行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军事、经济与文化建设,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雏型。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6日,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陕甘宁边区政府脱离国民政府。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2月,胡宗南率部进攻陕甘宁边区;同年3月18日,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总部及陕甘宁边区等党政机关撤离延安,转战陕北。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收复延安,边区政府迁回延安。

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

1949年12月,陕甘宁边区辖地约为今陕、甘、宁、青、新5省区全部,山西省西半部,湖北省郧阳地区和内蒙古自治区河套及套西地区,边区政府入驻西安市。

1950年1月10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成立。

1950年1月19日,西北军政委员会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撤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