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荣誉称号
2020年10月14日,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奖”。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11月18日,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名单。
2022年7月,获批第二批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
2022年8月,入选全国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
2023年1月5日,入选2022年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拟予激励支持省(区、市)名单。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荣誉称号
2020年10月14日,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基层检察院建设组织奖”。
2020年12月25日,被国家卫生健康委等授予“无偿献血先进省(市)奖”。
2021年11月18日,入选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先进集体名单。
2022年7月,获批第二批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核准改革试点。
2022年8月,入选全国第一批省级水网先导区。
2023年1月5日,入选2022年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拟予激励支持省(区、市)名单。
广西壮族自治区著名人物
译吁宋 | 秦代西瓯部族联盟酋长 | 桀骏 | 秦代西瓯部族联盟军事首领 |
黄乾曜 | 唐代黄峒部族首领 | 黄少卿 | 唐代西原农民起义领袖 |
曹唐 | 《全唐诗》收录诗最多的广西人 | 曹邺 | 唐代广西第一大诗人 |
赵观文 | 唐代广西第一大诗人 | 侬智高 | 宋代农民起义领袖 |
蒋冕 | 明代理学名臣 | 瓦氏夫人 | 明代抗倭巾帼英雄 |
袁崇焕 | 明末著名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 石涛 | 中国清代画家 |
陈宏谋 | 清朝大学士 | 郑献甫 | 晚清抗法名将 |
冯子材 | 晚清抗法名将 | 岑毓英 | 晚清抗法民族英雄 |
刘永福 | 晚清民族英雄 | 杨秀清 | 太平天国著名将领 |
石达开 | 太平天国诸王之一 | 李秀成 | 太平天国著名将领 |
萧朝贵 | 太平天国诸王之一 | 蒙得恩 | 太平天国诸王之一 |
韦昌辉 | 太平天国诸王之一 | 卢六 | 太平天国第一位烈士 |
谭绍光 | 太平天国诸王之一 | 陈玉成 | 太平天国著名将领 |
林凤祥 | 太平天国北伐主将 | 黄鼎凤 | 清代农民起义领袖 |
李开芳 | 太平天国北伐主将 | 吴凌云 | 清代农民起义领袖 |
唐景崧 | 晚清名臣 | 况周颐 | 清代词人 |
党鸿辛 | “两弹一星”功臣、中国科学院院士 | 钟夫翔 | 原邮电部党组书记、部长 |
陈柱 | 近代著名国学家,教育家 | 马达 | 近代著名画家 |
冯京 | 广西第一个“三元及第”者 | 陈继昌 | 中国最后一位“三元及第”者 |
王正功 | 最早咏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人 | 陆荣廷 | 清末民初政治人物及军阀 |
岑春煊 | 两广总督 | 卢焘 | 黔军总司令兼贵州省长 |
李济深 | 黄埔军校副校长、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 陈济棠 | 中国国民党一级上将 |
李宗仁 |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 黄旭初 | 曾任广西省主席 |
白崇禧 |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 | 黄绍竑 | 中国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 |
马君武 | 中国教育家、翻译家 | 韦拔群 | 中国农民运动的先驱 |
梁漱溟 | 现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 | 李明瑞 | 桂系名将 |
黄现璠 | 中国现代民族学奠基人之一 | 俞作豫 | 龙州起义领导人 |
王力 | 语言学家、教育家 | 韦国清 |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邓颖超 | 周恩来总理夫人 | 甘苦 |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
覃应机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原主席 | 李宁 | 体操王子 |
韦国清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43] | 陈铭枢 | 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司令 |
李天佑 |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 黄大年 | 中国战略科学家、著名地球物理学家 |
陆地 | 著名作家 | 罗文 | 歌坛巨星 |
梅艳芳 | 影坛巨星 | 梁羽生 | 武侠小说家 |
韦唯 | 国际著名歌唱家 | 胡夏 | 第六届超级星光大道总冠军 |
卓君 | 2011中国达人秀冠军 | 韦超 | 中国最早的滑翔家 |
劳炳辉 | 广西易学名人 | 陈钦 | 广西最早的学者 |
杨廷理 | 中国开发台湾噶玛兰(今宜兰)第一人 | 林之源 | 著名隐士书画家 |
赵传 | 著名歌唱家 | 辛夷坞 | 代表作《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 |
欧阳夏丹 | 著名主持人 | 天衣有风 | 代表作《凤囚凰》 |
后弦 | 中国著名音乐人 | 黄觉 | 中国知名演员 |
弦子 | 中国知名歌手 | 苏夏 | 中国著名导演 |
李兆焯 | 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李纪恒 |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马飚 | 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 | 黄格胜 | 致公党中央副主席 |
张俪 | 影视演员 | 郁钧剑 | 中国知名歌手 |
文清 | 中国内地主持人、演员、制片人 | 汪小敏 | 中国内地女歌手、演员 |
谈莉娜 | 中国女歌手、影视演员 | 艾菲 | 中国内地女歌手 |
石进 | 作曲家,歌手 | 何姿 | 伦敦奥运会冠军 |
王鸥 | 影视演员 | 黄文秀 | “七一勋章”获得者 |
茜西 | 中国内地女歌手 | 乔振宇 | 影视演员 |
广西壮族自治区风景名胜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景观
柳州百里柳江沿江风景带 | 柳州大龙潭风景区 | 柳州都乐岩风景区 | 柳州鱼峰公园 |
容县都峤山风景区 | 钦州三娘湾旅游区 | 钦州八寨沟风景区 | 南宁青秀山风景区 |
南宁大明山景区 | 玉林龟山公园 | 龙胜龙脊梯田 | 宜州下枧河景区 |
资源五排河漂流 | 桂林漓江风景区 | 荔浦银子岩 | 柳州融水元宝山 |
乐业大石围天坑群旅游区 | 靖西通灵大峡谷 | 靖西古龙山峡谷群 | 金秀大瑶山风景区 |
贺州姑婆山国家森林公园 | 桂平西山风景区 | 桂平龙潭国家森林公园 | 桂林世外桃源 |
桂林龙胜温泉 | 桂林两江四湖景区 | 北海涠洲岛 | 北海银滩 |
防城港那良古镇旅游区 | 防城港野人谷 | 防城港那良古镇牙山风景区 | 桂林象鼻山 |
阳朔西街 | 桂林乐满地度假世界 | 桂林漓江风景区 | 桂林古东瀑布景区 |
京岛旅游度假区——巫头白鹤山 | 岑溪白霜涧漂流 | 北流勾漏洞风景区 | 防城港市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 |
德天瀑布旅游区 | 武宣县百崖大峡谷风景 | 梧州鸳江春泛 | 五指山风景区 |
崇左白头叶猴生态公园 | 宝鼎瀑布 | 陆川温泉 | 象州温泉 |
龙胜温泉 | 平乐仙家温泉 | 容县黎村镇天然温泉 | 防城港峒中温泉 |
响水滩瀑布 | 扶隆乡马射尿瀑布 | 应天府瀑布 | 三叠岭瀑布 |
玉林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 | 三江程阳风雨桥景区 | 三江丹洲古镇 | 鹿寨香桥岩国家地质公园 |
贵港平天山国家森林公园 | 平南雄森动物大世界 | 贵港南山风景名胜区 | 平南北帝山景区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文景观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悠久,古人类、古建筑、古文化遗址、古水利工程、石刻、墓葬等古文物及革命斗争纪念遗址众多。2016年7月15日,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艺术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截至2016年7月,经国务院和自治区政府批准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就有140余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柳州、桂林和北海,另外还有多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柳州柳侯祠 | 花山岩画 | 三江程阳风雨桥 | 友谊关 |
昆仑关战役旧址 | 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军部旧址 | 太平天国金田起义地址 | 柳州白莲洞 |
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 |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旧址 | 恭城古建筑群 | 百色起义纪念馆 |
灵渠 | 桂海碑林博物馆 | 花山岩画 | 真武阁 |
黄姚古镇 | 愚自乐园 | 印象刘三姐 | 宁明花山崖壁画 |
云天宫 | 骑楼城 | 龙母庙 | 梧州中山纪念堂 |
友谊关景区 | 扬美古镇 | 嘉和城温泉谷 | 乐满地休闲世界 |
恭城文庙 | 刘永福故居 | 那良镇抗日战争会议旧址 | 东兴边境旅游区 |
李济深故居 | 那良古镇 | 靖江王府及王陵 | 甑皮岩 |
程阳永济桥 | 红八军军部旧址 | 那良镇大勉村办事处 | 八路军驻桂林办事处 |
右江工农民主政府旧址 | 百色红七军军部 | 兴安严关 | 合浦大士阁 |
谭寿林故居 | 中共广西省一大遗址 | 中秋起义纪念馆 | ——- |
广西壮族自治区园林景观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园林各具特色,南宁市的公园、植物园以南亚热带风光为特色,柳州、桂林的公园多以中亚热带风格为主体,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自然景观(如岩溶景观、水体景观等)和古建筑构成各具特色的园林艺术。如柳州龙潭公园。
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园胜景繁多,如莲花瀑布、试剑石、望夫石、磨菇石、仙人床、情人树、海豹采果、人工草坪,有被称为活化石的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植物桫椤(树蕨),花中之王金茶花,还有悠久漫游的千年龟、欢腾的五爪金龙和活泼嬉戏的猴群,主峰莲花山是桂东南第一峰。
景点
地区 | 景点名称 | 景点类别 | 门票(元) | 地址 |
---|---|---|---|---|
南宁市 | 动物园 | 公园 | 50 | 西乡塘 |
柳州市 | 大龙潭风景区 | 生态民俗 | 免费 | 柳州鱼峰区 |
柳州市 | 柳侯公园 | 文化古迹 | 免费 | 柳州城中区 |
柳州市 | 都乐岩景区 | 溶洞地貌 | 免费 | 柳州鱼峰区 |
钦州市 | 三娘湾野生海豚观旅游区 | 亚热带海滨 | 30 | 钦州市犀牛角镇 |
防城港市 | 白浪滩(又名大平坡) | 海滨度假 | 免费 | 防城港市江山半岛月亮湾西南侧6千米处 |
南宁市 | 青秀山风景区 | 公园 | 20 | 南宁青山路19号 |
靖西市 | 通灵大峡谷 | 峡谷地貌 | 90 | 靖西市G359国道湖润镇新灵村 |
桂林市 | 七星公园 | 溶洞地貌 | 55 | 桂林市区 |
北海市 | 北海银滩 | 海滨度假 | 免费 | 北海市银滩大道 |
广西壮族自治区滨海旅游
广西壮族自治区1595千米海岸线上,拥有北海银滩、涠洲岛、斜阳岛、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外沙岛、海洋之窗、北海海底世界,防城港的江山半岛、京岛、天堂滩、怪石滩、火山岛、竹山北仑河口跨国生态旅游景区,钦州的三娘湾等等。涠洲岛是中国7000多个岛屿中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2004年1月被评为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它的生态保持原貌。防城港市江山半岛旅游资源丰富,包括白浪滩(大平坡)、白沙湾、怪石滩、红树林、月亮湾、金花茶基地等,2012年接待了302.8万游客。2013年广西防城港市江山半岛旅游度假区被评为“中国十佳海洋旅游目的地”之一,游客量502万人次。
广西壮族自治区名优特产
柳城云片糕、牛腊巴、三江油茶、玉林牛巴、罗汉果、容县沙田柚、荔枝、香蕉、广西柑橙、沙糖桔、阳朔金桔,融安金桔、木菠萝、菠萝、博白桂圆、田东芒果、七香(香猪、香茶油、香米、香芒、香鸭、香蕉、柠檬鸭)、山楂、桂花糕、山葡萄、恭城月柿、黄皮果、灌阳红枣、扁桃、猕猴桃、白果、八角、茴油、香菇、黑木耳、广西名茶(如三江早春茶、苍梧六堡茶等)、甜茶、甘蔗和梅花牌白糖、玉林优质谷、薏米、东兰墨米、环江香梗和靖西香糯、木薯、零粉、荔浦芋、桃榔粉、桂林马蹄、桂林两江松花糖、富川脐橙、玉林大蒜、南丹羊角皱椒、横县大头菜、西林烤姜、蜂蜜、信都红瓜子、苗山冬笋、田林八渡笋、豆豉与黄皮酱、青刀豆罐头、桂林豆腐乳、桂林三花酒、广西名酒、广西动物药酒、蛤蚧、灵香草、金银花、桂皮、五倍子、灵芝菌、黄精、安息香、白木香、砂仁、田七、茯苓、梧州桑寄生茶、梧州龟苓膏、红豆与相思豆、正骨水、云香精、桂林桂花、桂油、广西丁香、蓖麻、山苍子、恭城篙竹、金茶花、肥牛树、剑麻、苎麻、油桐、柠檬桉、香樟、棕榈、木棉花、银杉与蚬木、油茶、黄麻、松香、大蚝、大虾、青蟹、石斑鱼、北部湾的海珍品、海牛、全州禾花鱼、平果没六鱼、巴马油鱼、梧州嘉鱼、富川桂花鱼、娃娃鱼、合浦珍珠、西林三珍、广马、中堡黄牛和富川水牛、巴马香猪、陆川猪、三黄鸡、霞烟鸡、广西名猴、果子狸、穿山甲、大瑶山鳄蜥、壮锦、毛南族花竹帽、钦州坭兴陶器、合浦沙煲、陆川铁锅、陆川乌石酱油与乌石小刀、龙州砧极和菜刀、桂林羽绒及其其制品、环江凉席、桂林辣椒酱。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文化
广西壮族自治区历史文化总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文化称为桂系文化、八桂文化,从属于岭南文化 。早在商周时期,骆越人已建立起岭南地方政权“骆越方国”,并根据商周中央王朝的指令,开发和管理岭南和南海。骆越方国主要中心在今广西南宁市武鸣区大明山南麓马头镇到骆越镇(地图标为陆斡镇)一带。骆越方国地域广大,包括广西西江以南,广东西南部,海南岛,南海的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等中国岛礁及相关海域,一度管理到交趾和九真。骆越方国开发岭南和南海成绩斐然,创造了繁荣的稻作文化,留下了辉煌的花山岩画,开发了南海和海上丝绸之路,培育了闻名世界的合浦南珠等。
壮、布壮,原是壮族自称。在汉文史书中译写为“撞”、“徸”等,读音“壮”,最早见于宋代文献中。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写为“僮”。1965年10月12日,把僮族的“僮”改为强壮的“壮”字。壮族历来有聚族而居的习俗,古代壮族的大姓莫氏、黄氏、侬氏、韦氏、覃氏、罗氏、岑氏、蒙氏、闭氏、甘氏等,都是在原来氏族制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并长期聚族而居,所谓“举洞纯一姓者”是也。一些壮族地区的宗族组织和宗族文化比较发达,建有祠堂,立有族规,并修有族谱。壮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许多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谚语等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学。在布洛陀神话基础上创造的《布洛陀》长诗,是壮族的一部古老而宏伟的创世史诗。 壮族每年有数次定期的民歌集会,其中以“三月三”歌节最为隆重。壮族传统的丧葬习俗,主要有两大葬法,即土葬和火葬。清代中叶以后,土葬成为主要葬法。壮族的土葬,以“二次葬”为主要葬式。
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的汉族发展情况比较复杂,各具特点,称谓很多,有客人、土州人、民户、黎民、百姓、新民、来人、菜园人、蔗园人、射耕人、疍民、官人、军人、客家、平语人、伢人、六甲、土拐、白话人、湘人、广佬、福佬、反壮、先人、唐人、平原人、高山汉、山湖广等不下数十百种。有人曾以语言作区分,将广西汉族分为“官、平、白、客”数支,但仅仅语言差别还不足以全面反映民族内部的分支及特点。近年有的学者主要根据习俗文化心理与民族关系特征,参照地域、语言(方言)特点将广西汉族划分为:普通汉族、客家人、蔗园人、百姓人、六甲人、疍民、伢人、福建人等数支。 边陲地区的移民传说已经得到了比较深入的讨论,无论是否土著,这类传说往往以中原某地为原乡,目的在于确立某种正统性的身份。在明代成化年间所制的石刻文字中,广西恩城赵氏土司便把自身祖源追溯至跟随狄青南征侬智高的宋代将领,并视山东青州为祖籍地。清代乾隆年间广西归顺州的覃恩祚在为其祖父树立的墓碑中,讲述了从广东南海迁徙的故事。尽管在明代覃印峰本人的墓碑上并无丝毫相关的记载,但时至今日,靖西市的绝大多数姓氏均声称来自广东南海。明代发端的山东青州说集中在土司或头目家族中,清代兴起的广东南海说则遍布普通民众之家。尽管这些说法明显缺乏史料支持,有的已为学者所辨伪,严肃的学者多用其测度一个时代的社会情境,而不是将其当作真实的历史,但这些传说依然意义重大。这类祖源叙事在部分学者看来不过是自卑者的攀附,但它们既是特殊地域国家整合的方式,也是国家整合的结果,体现了地域人群身份与认同的建立。
广西壮族自治区语言
世居广西壮族自治区的12个民族除回族转用汉语外,其他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并都在使用,分别是汉语、壮语、瑶语、苗语、侗语、仫佬语、毛南语、京语、彝语、水语、仡佬语。其中,汉语、壮语、瑶语、苗语、彝语还各有自己的方言土语。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汉语有粤语、西南官话、平话、客家话、湘语、闽语等6种方言,粤语使用人数大约为1200万 [80] ,主要流布于整个桂东南地区和横县、南宁以及左右江一带县城集镇;西南官话使用人口在500万以上,主要流布于桂北地区及其他一些地区的县城;客家话主要流布于陆川、柳江、柳城等县,并散布全区各地;平话北起灵川、南至凭祥,西至百色,东达灵山的广大地区之交通要道附近;湘语主要流布于桂北的全州、灌阳、资源三县和兴安县大部;闽语主要流布于南流江沿线博白、陆川等地及西江上溯沿其支流到达贺州、平乐、桂平等地,流布范围大而分散。
壮语分南部和北部两大方言区。唐宋以来,壮族民间曾流行“土俗字”,这种文字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利用汉字的音、义组合而成。不过,由于古壮字地区差别较大,缺乏规范,因此各地壮族之间无法形成统一的壮族文字,主要依靠汉文进行交流。1955年,党和人民政府帮助壮族人民创制了一种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并培训壮文骨干。20世纪80年代,又完成了《壮文方案》的修订工作。壮文的推行,有利于壮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瑶语是瑶族使用的勉语、布努语、拉珈语三种语言的统称。布努语内部有布努、巴唔、炯奈、唔奈、优诺等5个方言;拉珈语内部没有方言土语的分化。苗语内部分黔东、湘西和川黔滇等3个方言。侗语、仫佬语、毛南语、水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彝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京语、仡佬语语属尚未定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即普通话(汉语)和规范汉字,广西的经济社会领域和公共服务行业用语基本为汉语普通话。随着国家通用语言传播力度的加强以及广播、电视、网络、通讯等新旧媒体的发展和普及,广西原来使用人口较少的民族语言及其方言土语面临着衰退、弱化并逐步走向濒危,甚至消失的态势。广西仡佬族的多罗方言、哈给方言、俫话,瑶族的拉珈语、炯奈话、巴哼话,京族的京语,水族的水语,彝族的彝语,毛南族的毛南语,仫佬族的仫佬语以及学术界仍有争议的布央语、五色话、茶洞话等都处于不同程度濒危状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饮食
广西壮族自治区日常饮食以清淡为主,但境内南北亦有些许变化,在桂东南的玉林、梧州、贺州、南宁、北海、钦州等主要以清淡,在北部的柳州、桂林等部分地区有吃辣习惯。据旅行家徐霞客所记载,广西境内由于地理环境的关系,其早期的饮食已有种食稻谷和蔬菜、腌菜、饮茶、行酒礼等习惯。其中以桂林米粉、柳州螺蛳粉、南宁老友粉、钦州猪脚粉、桂林两江松花糖、防城牛腩粉、梧州龟苓膏、巴马香猪、宾阳白切狗、宾阳酸粉、玉林牛巴、玉林云吞、玉林酸料以及各地的米粉、切粉、滤粉等为代表。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俗
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 ,壮族三声部民歌历史悠久,发源于唐宋时期,分布在广西马山县和广西上林县交界处大石山壮族地区的壮族民间文化艺术节,是“马山文化三宝”之一。 2007年被列为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名录。
“牛魂节”,又称“牛王节”、“开秧节”。多在春耕以后的一天进行,有的地区固定于农历四月初八进行,因为相传这一天是牛王的诞辰。这一天,各家各户都将牛梳洗一番,并修整牛栏,带着一篮五色糯米饭和一束鲜草,到牛栏旁边祭牛魂,然后把一半食品及鲜草分给每头耕牛吃。
宾阳炮龙节,主要有百龙舞宾州炮龙之夜文艺晚会和烟花燃放、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炮龙展示、百家宴以及书画、摄影展等活动。
“三月三”歌圩,原名“三月三”歌节,自1985年起先后举办了18届,2003年后更名为“歌圩”,推出山歌擂台赛、千人竹杠阵等富有壮乡特色的活动项目。
布洛陀民俗文化旅游节,主要活动有开幕式、布洛陀之夜晚会、布洛陀民间祭祀大典、壮民族山歌歌王大赛、国际雄狮大赛、壮民族歌圩体育运动会、布洛陀文化研究成果发布会、商贸活动等。
环江毛南族分龙节,活动内容主要有敬祭仪式、民族体育竞技表演、山歌对唱、民族特产及工艺品展销、民族文艺晚会、千人傩面狂欢篝晚会等。
龙胜红瑶晒衣节,红瑶(瑶族的一个支系,以崇尚红色为美,妇女所穿衣服多为红色而得名)文化讲古、劳动场景展示、红瑶习俗展示、民族歌舞表演、千人送新娘表演等活动。
瑶族盘王节,主要活动有瑶族歌舞专题晚会、开幕式及大型文艺表演、三省十三县节目展演、瑶族服饰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奇石、盆景展和书画、摄影展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吉祥物
2018年4月1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布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活动徽标和吉祥物,总体设计以民族团结进步、社会和谐发展为理念,徽标名为“锦绣辉煌,扬帆启航”,吉祥物名为“欢欢”和“喜喜”。
广西壮族自治区戏曲
粤剧流布于广西粤方言区,明万历年间,就有戏班在广西梧州演出。清末民初到20世纪40年代,粤剧演出在广西非常兴盛。西江流经的主要码头成了粤剧演出的重要场所。
桂剧是广西主要的地方剧种,流行于广西桂林市、柳州市、河池市一带部分官话地区,波及湖南南部地区。桂南采茶戏是主要流传在广西玉林、钦州、贺州、贵港等地的汉族地方戏,有近500年历史。
少数民族戏剧和地方戏种:壮剧、壮欢、彩调剧、邕剧、苗剧、毛南剧、壮族提线木偶戏、壮族师公戏。壮剧大体上可分为师公剧、北路壮剧、南路壮剧、富宁壮剧、广南壮剧、乐西土戏等六种。师公剧主要流传于河池、柳州等地的壮族地区,是在“跳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相传唐代就有了。传统剧目有《莫一大王》、《白马姑娘》、《顺知戽海》等。
据统计,广西18个民族小剧种已濒危14个、消亡2个。桂南采茶戏、壮族师公戏等历史积累深厚,与当地百姓生产生活、精神信仰息息相关的民族剧种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但大部分民族剧种,则在缺乏关注、后继无人的情况下日渐式微,甚至消失。
广西壮族自治区交通运输
广西壮族自治区航空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公路总里程16.06万公里,比上年末新增2.90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7339公里,比上年末新增536公里。年末铁路营业总里程521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771公里。全年货物运输总量21.62亿吨,比上年增长15.3%。货物运输周转量4882.04亿吨公里,增长17.4%。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5.57亿吨,比上年增长18.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1.68亿吨,增长20.7%。港口集装箱吞吐量719.82万标准箱,增长16.7%。全年旅客运输总量2.98亿人次,比上年下降18.8%。旅客运输周转量521.94亿人公里,下降5.8%。
广西壮族自治区机场详情
机场 | 飞行区等级 | 所在地 | 备注 | 现状 |
---|---|---|---|---|
南宁吴圩国际机场 | 4E | 南宁市江南区吴圩镇 | 国际军民合用机场 | 运营中 |
桂林两江国际机场 | 4E [21] | 桂林市临桂区两江镇 | 国际民航机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航空口岸 | |
柳州白莲机场 | 4D | 柳州市柳江区 | 国内支线军民合用机场 | |
北海福成机场 | 4D | 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 | 国际支线机场 | |
梧州西江机场 | 4C | 梧州市藤县 | ||
河池金城江机场 | 4C | 河池市金城江区河池镇 | ||
百色巴马机场 | 4C | 百色市田阳区百育镇 | 国内支线军民合用机场 | |
贵港桂平机场 | / | 桂平市蒙圩镇 | 军用机场 | |
桂林奇峰岭机场 | 4C | 桂林市雁山区奇峰镇 | ||
广西吉航东盟通用机场 | / | 南宁市南宁东盟经济开发区 | 通用机场 | |
玉林福绵机场 | 4C | 玉林市福绵区 | 国内支线机场 | |
贺州机场 | 4C | 贺州市八步区 | 在建 | |
南宁伶俐通用机场 | / | 南宁市青秀区 | 通用机场 | |
兴安通用机场 | / | 桂林市兴安县 | ||
贵港港南通用机场 | / | 贵港市港南区 | 规划 | |
北海涠洲岛通用机场 | / | 北海市涠洲岛 | ||
百色乐业通用机场 | / | 百色市乐业县 | ||
南宁三塘通用机场 | / | 南宁市三塘镇 | ||
桂林阳朔通用机场 | / | 桂林市阳朔县 | ||
河池巴马通用机场 | / | 河池市巴马县 |
广西壮族自治区港口
沿海港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试验区空间布局图(2张)广西北部湾港(包括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
内河港口
贵港港、梧州港、来宾港、南宁港、百色港、崇左港、柳州港、河池港
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营业总里程5216公里,其中,高速铁路营业里程1771公里。
广西壮族自治区铁路网
高铁枢纽站 | 南宁东站 | 桂林北站 | |
---|---|---|---|
高铁 | 柳南城际铁路 | 贵广高铁 | 衡柳铁路 |
南广高铁 | 南钦高铁 | 钦防高铁 | |
钦北高铁 | 南昆客运专线 | 南凭高铁 | |
普铁 | 湘桂铁路 | 南昆铁路 | 焦柳铁路 |
黔桂铁路 | 洛湛铁路 | 黎湛铁路 | |
玉铁铁路 | 黎钦铁路 | 南防铁路 | |
钦北铁路 | 田德铁路 | 德靖铁路 | |
在建 | 贵南高铁 | 合湛高铁 | 南崇高铁 |
防东铁路 | 南深高铁 | ||
十三五规划 | 怀桂高铁 | 桂湛高铁 |
广西壮族自治区轨道交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建轨道交通的城市有南宁、柳州、桂林,包括地铁、单轨、云轨系统等。
现已开通运营南宁轨道交通1号线、南宁轨道交通2号线、南宁轨道交通3号线、南宁轨道交通4号线首通段 、南宁轨道交通5号线 ;
正在建设的线路有柳州轨道交通1号线、柳州轨道交通2号线、桂林云轨1号线。
已运营:南宁轨道交通。
建设中:柳州轨道交通、桂林轨道交通。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事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安排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4306项,资助经费66320万元。其中,重点研发计划经费26122万元,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经费13943万元,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经费20050万元,自然科学基金6205万元。取得省部级以上登记科技成果7014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6402项,软科学研究成果7项,基础理论成果605项。全年全区三种专利获授权46800件,比上年增长35.8%,其中发明专利4573件,比上年增长30.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78件,比上年增长12.7%。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626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194.5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倍。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指全区获得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实验室)1614个,国家级检测中心9个,自治区级检测中心32个。累计完成产品认证企业个数(有效期内)1928个。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6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12.28万台(件)。累计制、修订地方标准数244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3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事业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招生2.16万人,在校研究生5.58万人,毕业生1.20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3.77万人,在校生132.10万人,毕业生28.6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招生27.23万人,在校生69.09万人,毕业生18.8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2.71万人,在校生121.21万人,毕业生35.30万人。普通初中招生77.94万人,在校生229.87万人,毕业生73.6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86.02万人,在校生515.96万人,毕业生77.41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74万人,在校生4.39万人,毕业生0.68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27.51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6.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2.0%。
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名单
行政区 | 办学层次 | 学校名称 |
---|---|---|
南宁市 | 本科 | 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南宁学院(民办)、广西警察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民办)、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民办)、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民办)、广西外国语学院(民办)、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
专科 | 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民办)、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济职业学院(民办)、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
柳州市 | 本科 | 广西科技大学、柳州工学院(民办) |
专科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 |
桂林市 | 本科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林旅游学院、桂林学院(民办)、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民办)、南宁理工学院(民办) |
专科 | 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民办)、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山水职业学院(民办) | |
梧州市 | 本科 | 梧州学院 |
专科 | 梧州职业学院、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民办) | |
北海市 | 本科 | 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民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民办)、广西海洋学院(筹) |
专科 | 北海职业学院、北海康养职业学院 | |
崇左市 | 本科 |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大学(民办) |
专科 | 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广西科技职业学院(民办)、广西中远职业学院(民办)、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
来宾市 | 本科 | 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
专科 | 广西蓝天航空职业学院(民办) | |
贺州市 | 本科 | 贺州学院 |
专科 | – | |
玉林市 | 本科 | 玉林师范学院 |
专科 | 玉柴职业技术学院(民办) | |
百色市 | 本科 | 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 |
专科 | 百色职业学院、广西工程职业学院(民办)、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民办) | |
河池市 | 本科 | 河池学院 |
专科 | 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 |
钦州市 | 本科 | 北部湾大学 |
专科 | 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民办)、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
防城港市 | 本科 | – |
专科 | 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 | |
贵港市 | 本科 | 广西贵港工业学院(筹)(民办) |
专科 | 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贵港工贸职业学院(筹)(民办) |
广西重点本科高校
行政区 | 学校名称 | 办学层次 | 属性 |
---|---|---|---|
南宁市 | 广西大学 | 本-硕-博 | 211工程双一流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
广西医科大学 | 本-硕-博 | 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建设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本-硕-博 | 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建设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 | |
广西民族大学 | 本-硕-博 | 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建设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首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基地 | |
南宁师范大学 | 本-硕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 | |
广西艺术学院 | 本-硕 |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 | |
广西财经学院 | 本-硕 | 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 |
柳州市 | 广西科技大学 | 本-硕 | 省部共建高校 |
桂林市 |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本-硕-博 | 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建设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桂林理工大学 | 本-硕-博 | 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建设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 |
桂林医学院 | 本-硕-博 |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 |
广西师范大学 | 本-硕-博 | 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建设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首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 |
百色市 | 右江民族医学院 | 本-硕 | 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
钦州市 | 北部湾大学 | 本-硕 | 省部共建高校 |
广西成人高等学校名单
行政区 | 学校名称 |
---|---|
南宁市 | 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开放大学、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
桂林市 | 桂林市职工大学 |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16个,文化馆125个,博物馆155个,国有艺术表演团体78个。全区共有70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14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广播电视台75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77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772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5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31%。年末共有档案馆162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1.36万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共有34112家 ,其中医院803个,乡镇卫生院126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332个,村卫生室1908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2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5个。年末全区卫生技术人员39.3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19万人,注册护士18.24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70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1.92万张,其中医院21.97万张,乡镇卫生院7.83万张。截至年末,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622例,其中本土病例273例,境外输入34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20例,累计死亡2人。全区共有365家医疗卫生机构(含第三方机构)提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服务,总检测能力达到129万份/天。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事业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运动员在世界三大赛中获金银铜牌12枚,其中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4枚。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85.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5.7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249.26万人,增加32.0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14.76万人,增加58.5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34.50万人,减少26.5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75.04万人,增加64.46万人。年末全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8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51.31万人,增加65.74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30.4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23.18万人,增加45.94万人。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5099.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0.69万人。共有34.40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2.9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97万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3.05万人,比上年增加16.88万人。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为儿童提供救助收养服务的机构48个,床位0.38万张,收养0.16万人。各类社区服务设施376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07个,社区服务站3214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
广西壮族自治区经济综述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生产总值(GDP)24740.8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5%,两年平均增长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015.51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8187.90亿元,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12537.45亿元,增长7.7%。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6.2%、33.1%和50.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8.0%、28.7%和53.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9206元,比上年增长6.9%。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3.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26.0%,其中工业投资增长27.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5.6%。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收入3027.89亿元,比上年增长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800.12亿元,增长4.8%,其中税收收入1191.09亿元,增长7.0%,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810.20亿元,比上年下降6.0%,其中,民生重点领域支出4551.82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8.3%。
2022年,广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300.8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4269.81亿元,比上年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8938.57亿元,增长3.2%;第三产业增加值13092.49亿元,增长2.0%。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产业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种植面积2822.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16.9千公顷,增长0.6%。甘蔗种植面积857.81千公顷,减少17.02千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67.05千公顷,增加4.85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596.33千公顷,增加60.41千公顷。木薯种植面积165.50千公顷,减少8.27千公顷。果园面积1389.32千公顷,增加36.8千公顷。茶园面积96.07千公顷,增加4.79千公顷。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粮食总产量1386.5万吨,比上年增加16.5万吨,增长1.2%。其中,春收粮食产量26.6万吨,增长2.4%;早稻产量480.0万吨,增长0.7%;秋粮产量879.9万吨,增长1.5%。谷物产量1306.7万吨,增长1.2%。其中,稻谷产量1017.9万吨,增长0.4%;玉米产量285.2万吨,增长4.3%。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油料产量75.86万吨,比上年增长2.7%。甘蔗产量7365.11万吨,下降0.6%。蔬菜产量(含食用菌)4047.46万吨,增长5.7%。园林水果产量2798.08万吨,增长13.7%。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猪牛羊禽肉产量432.44万吨,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猪肉产量245.24万吨,增长40.9%;牛肉产量14.03万吨,增长3.0%;羊肉产量4.02万吨,增长10.2%;禽肉产量169.15万吨,下降6.0%。禽蛋产量27.08万吨,增长1.4%;牛奶产量13.09万吨,增长17.1%。生猪出栏3113.89万头,比上年增长36.5%。年末生猪存栏2128.19万头,比上年末增长16.4%。蚕茧产量40.74万吨,比上年增长8.2%。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品产量352.94万吨,比上年增长2.6%。其中,海水产品产量206.66万吨,增长3.8%。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木材产量4702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1.9%。天然松脂74.77万吨,增长3.3%。油茶籽35.06万吨,增长17.1%。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二产业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全部工业增加值6074.49亿元,比上年增长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9.0%;股份制企业增长10.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0.9%;非公有工业企业增长8.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7.7%,制造业增长7.9%,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3.8%。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3%,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15.7%,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30.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0.8%,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7.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12.3%,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2.1%,汽车制造业下降3.8%,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增长12.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3.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2%。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28.1%。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比上年增长36.7%;股份制企业增长42.4%,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7.2%;非公有制企业增长22.7%。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比上年增长70.8%,制造业增长35.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26.9%。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1%。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69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国有控股企业2896.11亿元,比上年增长8.1%。
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三产业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2062.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50.46亿元,增长14.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379.78 亿元,增长14.8%;金融业增加值1709.21亿元,增长4.2%;房地产业增加值1984.17亿元,增长1.3 %;其他服务业增加值5214.87 亿元,增长 8.8 %。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15.5%,营业利润增长3.7%。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38.50亿元,比上年增长9.0%。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6%,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1.8%。按消费类型统计,商品零售额7309.23亿元,增长8.8%,餐饮收入额1229.27亿元,增长10.5%。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11.3%,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5.0%,化妆品类下降11.1%,金银珠宝类增长18.6%,日用品类增长4.4%,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2.4%,中西药品类增长4.9%,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2.2%,家具类增长38.5%,通讯器材类增长1.5%,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5%,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9.9%,汽车类增长2.8%。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货物进出口总额5930.63亿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出口2939.11亿元,增长8.6%;进口2991.52亿元,增长38.3%。进出口逆差(出口小于进口)52.41亿元。对东盟国家进出口总额2821.17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出口1657.29亿元,增长8.1%;进口1163.88亿元,增长38.4%。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879.44亿元,比年初增加2213.89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36706.23亿元,增加2190.66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39851.13亿元,比年初增加4654.35亿元,其中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9325.29亿元,增加4586.30亿元。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保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783.29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财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43.62亿元,增长4.5%;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345.79亿元,增长6.1%;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分别为165.2亿元和28.69亿元,分别增长12.0%和3.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294.75亿元,增长15.5%。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160.53亿元,增长24.2%;寿险业务给付 40.97亿元,下降14.5%;健康险和意外险业务赔款及给付分别为84.3亿元和8.96亿元,分别增长19.8%和18.1%。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治
广西壮族自治区领导
中国共产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 书记 | 刘宁 |
副书记 | 蓝天立 | |
常委 | 何文浩、房灵敏、何仁学、王维平、蔡丽新、王心富、农生文、许永锞、周异决 |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主任 | 刘宁 |
副主任 | 方春明、张晓钦、黄伟京、卢献匾(壮族)、杨静华(女)、刘有明、周家斌 | |
秘书长 | 王革冰 | |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 省长 | 蓝天立 |
副省长 | 蔡丽新(女)、许永锞、许显辉 [58] 、苗庆旺、廖品琥、李常官(壮族)、眭国华(女) | |
秘书长 | 蒋家柏 |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 | 主席 | 孙大伟 |
副主席 | 徐绍川、费志荣、黄俊华、钱学明、王乃学、何辛幸、巫家世、刘咏梅、彭健铭 | |
秘书长 | 卢能干 |
广西壮族自治区对外交往
友好城市:日本熊本县、美国蒙大拿州、意大利西西里大区、俄罗斯沃罗涅日州、泰国素叻他尼府等。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区常住人口5012680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602662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4100175人,增长8.91%,年平均增长率为0.86%。共有家庭户16215014户,集体户650319户,家庭户人口为46498718人,集体户人口为3628086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7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4人减少0.47人。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常住人口503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774.6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5.08%,比上年末提高0.8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8.7万人,出生率为9.68‰;死亡人口34.2万人,死亡率为6.80‰;自然增长率为2.88‰。
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世居民族有壮、汉、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彝、水、仡佬等12个,另有满、蒙古、朝鲜、白、藏、黎、土家等44个其他民族。壮族是广西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南宁、柳州、崇左、百色、河池、来宾6市。汉族在各地均有分布,主要集中在南部沿海及桂东地区。瑶族主要居住在金秀、都安、巴马、大化、富川、恭城6个瑶族自治县。苗族主要分布在融水苗族自治县和隆林、龙胜、三江、南丹、环江、资源等县(自治县)。侗族主要居住在三江、龙胜、融水3个自治县,其中三江侗族自治县侗族人口最多。仫佬族主要居住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散居于宜州、忻城、环江、融水等县(自治县、市)。毛南族主要聚居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回族主要居住在桂林、柳州、南宁、百色等市及临桂、灵川、鹿寨、永福等县。京族主要居住在东兴市江平镇。彝族主要居住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和西林、田林、那坡等县。水族主要散居在南丹、宜州、融水、环江、都安、兴安、河池市金城江区等县(自治县、市、区)。仡佬族主要居住在隆林各族自治县及田林、西林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