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海南省

海南省社会事业

海南省社会事业

海南省科学技术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是中国唯一的濒海发射场,具有纬度最低、射向范围宽、运载效能高、运输限制少、落区安全性好等特点,主要承担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大质量极轨卫星、大吨位空间站、货运飞船、深空探测器等发射任务。

2022年,海南省新增1家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新增5家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新设立5家省重点实验室。制定《海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精英行动”实施方案》;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630家,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超1500家,营业收入达1258亿元;认定领军企业、瞪羚企业、种子企业合计107家;入库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7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61家;“琼科贷”支持高新技术企业74家融资近4亿元。印发《海南省科技人才创新项目和经费管理暂行办法》,全年发放外国人工作许可证1545个,新设立院士工作站7家,海南省院士工作站达75家,选派科技副乡镇长39名。省本级科技投入突破10亿元,组织实施“陆海空”专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5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79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立项339项,海南省技术合同成交额达36.4亿元,同比增长近28%。重大新药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产业化的15个新药品种产值达23亿元。

海南省教育事业

截至2020年底,海南省有普通高等学校21所,增加1所;博士学位教师数2557人,增加296人;在校学生24.05万人,增加2.47万人;全年招生8.01万人,增加0.38万人。普通高中127所,增加3所;专任教师1.43万人,增加717人;在校学生18.19万人,增加9322人;全年招生6.50万人,增加445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6%,提高0.5个百分点。普通初中410所,增加6所;专任教师2.80万人,增加986人;在校学生38.14万人,增加1.24万人;全年招生13.18万人,增加5511人;初中毛入学率106.4%,下降1.4个百分点。中等职业教育学校64所,减少9所;在校学生12.33万人,增加6026人;全年招生4.83万人,增加5483人。普通小学1379所,增加3所;专任教师5.43万人,增加1862人;在校学生86.21万人,增加0.91万人;全年招生14.34万人,减少8991人;小学毛入学率102.4%,与上年持平。

海南省高等院校名单

城市层次名称
海口市本科海南大学、海南师范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海南研究院海南医学院、琼台师范学院、海口经济学院▲、海南科技职业大学▲
专科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海南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海南健康管理职业技术学院▲、海南工商职业学院▲
三亚市本科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海南大学三亚研究院、中国海洋大学三亚海洋研究院、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三亚中国农业大学研究院、浙江大学海南研究院、三亚学院▲
专科三亚城市职业学院▲、三亚航空旅游职业学院▲、三亚理工职业学院▲、三亚中瑞酒店管理职业学院▲
琼海市本科
专科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文昌市本科
专科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
儋州市本科海南大学儋州校区
专科
备注:带▲为全日制普通民办高校

海南省重点高等院校

办学层次办学类型主管部门学校名称备注
本科公办海南省海南大学双一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
公办海南省海南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公办海南省海南医学院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海南省省级中学名单

城市学校
海口海南中学
海口市第一中学
海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海南华侨中学
国兴中学
海口实验中学
琼山中学
海口市第四中学
海南农垦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海口附属学校
海口中学
三亚三亚市第一中学
海南中学三亚学校
文昌文昌中学
文昌华侨中学
琼海嘉积中学
儋州儋州市两院中学
儋州市第一中学
儋州市八一中学
澄迈澄迈中学
万宁万宁中学
北京师范大学万宁附属中学
乐东乐东中学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
洋浦洋浦中学
五指山海南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
海南农垦实验中学
安定海南省定安县定安中学

海南省文化事业

截至2020年末,海南省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11个,与上年末持平;文化艺术馆23个,公共图书馆24个,数量均与上年持平,博物馆34个,比上年增加7个。海南省广播电视台20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9.20%和99.23%,分别较上年提高0.14和0.15个百分点。有线电视用户143.46万户,比上年减少12.32万户。

2020年,琼剧《白马泉涌》在国庆期间首演;开展欢乐节期间艺术活动,艺术演艺周共举行演出16场,优秀剧目网络展播19部;送戏下乡407场、“戏曲进校园”活动92场、禁毒琼剧《重生》巡演50场;现代琼剧《椰乡儿女》参加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展演。

海南省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11月末,海南省共有卫生机构643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54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疫站)28个,妇幼保健院(所、站)25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6个,农村乡(镇)卫生院2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225个。医疗卫生机构病床位60944张,其中医院和卫生院57052张。卫生机构人员总数为89000人,其中各类卫生技术人员73773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054人,注册护士35803人。全年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人数为41589人,报告死亡79人。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每十万人896.58人,死亡率为每十万人0.78人。

海南省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12月31日,海南省共有体育场地32905个,海南省基础大项体育场地数量合计2906个,其中:田径场地数量1376个,占47.35%;游泳场地数量1530个,占52.65%,球类体育场地总计20656个,其中:足球、篮球和排球”三大球”场地共计13086个,占63.35%;乒乓球和羽毛球场地6806个,占32.95%;其他球类运动场地764个,占3.70%。

海南省社会保障

2022年,海南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0.43万人,比上年增长7%。年末海南省共有3.2万人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14.3万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2.3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分类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事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事业

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技术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安排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4306项,资助经费66320万元。其中,重点研发计划经费26122万元,技术创新引导专项(基金)经费13943万元,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经费20050万元,自然科学基金6205万元。取得省部级以上登记科技成果7014项,其中,应用技术成果6402项,软科学研究成果7项,基础理论成果605项。全年全区三种专利获授权46800件,比上年增长35.8%,其中发明专利4573件,比上年增长30.0%。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5.78件,比上年增长12.7%。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626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194.57亿元,比上年增长2.9倍。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产品检测实验室(指全区获得省级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实验室)1614个,国家级检测中心9个,自治区级检测中心32个。累计完成产品认证企业个数(有效期内)1928个。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6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12.28万台(件)。累计制、修订地方标准数2449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93个。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事业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研究生教育招生2.16万人,在校研究生5.58万人,毕业生1.20万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3.77万人,在校生132.10万人,毕业生28.6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招生27.23万人,在校生69.09万人,毕业生18.8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2.71万人,在校生121.21万人,毕业生35.30万人。普通初中招生77.94万人,在校生229.87万人,毕业生73.61万人。普通小学招生86.02万人,在校生515.96万人,毕业生77.41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74万人,在校生4.39万人,毕业生0.68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227.51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6.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2.0%。

广西普通高等学校名单

行政区办学层次学校名称
南宁市本科广西大学、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南宁师范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广西财经学院、南宁学院(民办)、广西警察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民办)、南宁师范大学师园学院(民办)、广西中医药大学赛恩斯新医药学院(民办)、广西外国语学院(民办)、广西职业师范学院
专科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演艺职业学院(民办)、广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经济职业学院(民办)、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安全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制造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西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柳州市本科广西科技大学、柳州工学院(民办)
专科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桂林市本科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桂林理工大学、桂林医学院、广西师范大学、桂林航天工业学院、桂林旅游学院、桂林学院(民办)、桂林信息科技学院(民办)、南宁理工学院(民办)
专科桂林生命与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民办)、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桂林山水职业学院(民办)
梧州市本科梧州学院
专科梧州职业学院、梧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民办)
北海市本科北海艺术设计学院(民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民办)、广西海洋学院(筹)
专科北海职业学院、北海康养职业学院
崇左市本科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城市职业大学(民办)
专科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广西科技职业学院(民办)、广西中远职业学院(民办)、广西自然资源职业技术学院、广西农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崇左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来宾市本科广西科技师范学院
专科广西蓝天航空职业学院(民办)
贺州市本科贺州学院
专科
玉林市本科玉林师范学院
专科玉柴职业技术学院(民办)
百色市本科右江民族医学院、百色学院
专科百色职业学院、广西工程职业学院(民办)、广西培贤国际职业学院(民办)
河池市本科河池学院
专科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
钦州市本科北部湾大学
专科广西英华国际职业学院(民办)、钦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防城港市本科
专科防城港职业技术学院
贵港市本科广西贵港工业学院(筹)(民办)
专科广西物流职业技术学院、贵港工贸职业学院(筹)(民办)

广西重点本科高校

行政区学校名称办学层次属性
南宁市广西大学本-硕-博211工程双一流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广西医科大学本-硕-博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建设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广西中医药大学本-硕-博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建设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首批)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
广西民族大学本-硕-博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建设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首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基地
南宁师范大学本-硕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
广西艺术学院本-硕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
广西财经学院本-硕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
柳州市广西科技大学本-硕省部共建高校
桂林市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本-硕-博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建设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桂林理工大学本-硕-博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建设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桂林医学院本-硕-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广西师范大学本-硕-博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建设院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首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卓越教师培养计划
百色市右江民族医学院本-硕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
钦州市北部湾大学本-硕省部共建高校

广西成人高等学校名单

行政区学校名称
南宁市广西教育学院、广西开放大学、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桂林市桂林市职工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16个,文化馆125个,博物馆155个,国有艺术表演团体78个。全区共有70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14个项目列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广播电视台75座。有线广播电视用户772万户,数字电视用户772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56%;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31%。年末共有档案馆162个,已开放各类档案41.36万卷。

广西壮族自治区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区医疗卫生机构共有34112家 ,其中医院803个,乡镇卫生院126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4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1332个,村卫生室1908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2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05个。年末全区卫生技术人员39.39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3.19万人,注册护士18.24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70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1.92万张,其中医院21.97万张,乡镇卫生院7.83万张。截至年末,累计报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622例,其中本土病例273例,境外输入349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620例,累计死亡2人。全区共有365家医疗卫生机构(含第三方机构)提供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服务,总检测能力达到129万份/天。

广西壮族自治区体育事业

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运动员在世界三大赛中获金银铜牌12枚,其中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4枚。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参加城镇职工(包括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人数985.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5.73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249.26万人,增加32.02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714.76万人,增加58.5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534.50万人,减少26.51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75.04万人,增加64.46万人。年末全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80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51.31万人,增加65.74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30.4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523.18万人,增加45.94万人。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5099.3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0.69万人。共有34.40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2.97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4.97万人享受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医疗救助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73.05万人,比上年增加16.88万人。 

截至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共有为儿童提供救助收养服务的机构48个,床位0.38万张,收养0.16万人。各类社区服务设施3764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207个,社区服务站3214个。

分类
广东省

广东省社会事业

广东省社会事业

广东省教育事业

广东省教育事业综述

截至2020年,广东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68万所,比上年增加932所,增长2.6%;各级各类学历教育在校生2600.63万人,比上年增加116.69万人,增长4.7%;专任教师152.19万人,比上年增加5.36万人,增长3.6%。

2021年,广东省全年各级各类教育(不含非学历培训,不含技工学校)招生数748.76万人,比上年下降2.7%;在校生2708.16万人,增长1.8%;毕业生653.53万人,增长2.1%。其中,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32万人,在校生7.12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500.39万人。

高等院校

2018年1月发布的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广东省13所高校60个学科进入全球前1%,学校数占全国219所的5.9%,学科数占全国6.72%。全年各级各类教育(不含非学历培训,不含技工学校)招生688.38万人。

广东省高校名单

城市层次名称
广州市本科中山大学、暨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南方医科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东药科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种作战学院、广州航海学院、广东警官学院、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广州美术学院、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广东金融学院、星海音乐学院、广州城市理工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州商学院、广东白云学院、广东培正学院、广州工商学院、广东东软学院、广州软件学院、广州南方学院、广东华商学院、广州理工学院、广州华立学院、广州新华学院、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广东理工学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华南农业大学珠江学院
专科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广东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私立华联学院、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行政职业学院、广东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文艺职业学院、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华南商贸职业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贸职业学院、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广州现代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松田职业学院、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广州华夏职业学院、广东青年职业学院、广州东华职业学院、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广东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广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深圳市本科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技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校区、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中国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中山大学深圳校区、天津大学深圳研究院、暨南大学深圳校区、深圳理工大学、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深圳师范大学、深圳音乐学院、深圳创新创意设计学院、湖南大学罗切斯特设计学院(深圳)、西安美术学院深圳分院
专科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新安职业技术学院
珠海市本科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中山大学珠海校区、澳门大学横琴校区、暨南大学珠海校区、遵义医科大学珠海校区、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珠海科技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
专科珠海艺术职业学院、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科学职业技术学院
佛山市本科华南师范大学南海校区、南方医科大学顺德校区、广东财经大学佛山三水校区、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广州工商学院
专科广东职业技术学院、佛山职业技术学院、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环境保护工程职业学院、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南海校区、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肇庆市本科肇庆学院、广东理工学院、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广州华商学院、广州应用科技学院
专科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广东肇庆航空职业学院、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东莞市本科广东医科大学(东莞校区)、东莞理工学院、大湾区大学、广东科技学院、东莞城市学院、广州新华学院(东莞校区)
专科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
湛江市本科广东海洋大学、广东医科大学、岭南师范学院、湛江科技学院
专科广东文理职业学院、湛江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汕头市本科汕头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专科汕头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江门市本科五邑大学、广州华立学院(江门校区)
专科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江门校区)、广东南方职业学院、广州华商职业学院
中山市本科广东药科大学(中山校区) [163]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专科中山职业技术学院、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理工职业学院(中山校区)
茂名市本科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滨海校区
专科茂名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茂名健康职业学院、广东茂名幼儿师范专科学校、广东茂名农林科技职业学院
惠州市本科惠州学院
专科惠州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惠州工程职业学院、广州珠江职业技术学院
清远市本科广东金融学院清远校区
专科清远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南华工商职业学院、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清远校区、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广东财贸职业学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韶关市本科韶关学院
专科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潮州市本科韩山师范学院
专科广东潮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
梅州市本科嘉应学院
专科广东梅州职业技术学院
揭阳市本科广东工业大学揭阳校区
专科揭阳职业技术学院、潮汕职业技术学院
汕尾市本科华南师范大学汕尾校区
专科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河源市本科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河源校区
专科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云浮市本科广东药科大学云浮校区
专科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云浮中医药职业学院、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云浮校区)
阳江市本科广东海洋大学阳江校区
专科阳江职业技术学院

成人高等学校

广州金桥管理干部学院南海成人学院湛江市业余大学广东省国防工业职工大学
汕头市业余大学韶关市职工大学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广东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
广东开放大学广东新华教育学院广东省职工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广东社会科学大学
广州市广播电视大学深圳广播电视大学

技师学院

肇庆市技师学院佛山市南海技师学院深圳技师学院韶关市技师学院
广东省南方技师学院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广东省粤东技师学院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

著名中学

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名单(第一批94所,第二批35所)

广东省教育厅直属(2所):广东实验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广州市(16+6所):广东广雅中学、广州市执信中学、广州市第一中学、广州市第二中学、广州市第三中学、广州市第五中学、广州市第六中学、广州市第七中学、广州市第六十五中学、广州市第八十六中学、广州市培正中学、广州市培英中学、广州市育才中学、广州市真光中学、广东仲元中学、广东番禺中学,广州市第十六中学、广州市第四十七中学、广州市协和高级中学、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从化市从化中学、增城市增城中学

深圳市(14+3所):深圳中学、深圳实验学校、深圳外国语学校、深圳市高级中学、深圳市宝安中学、深圳市南头中学、深圳市碧波中学、深圳市教苑中学、深圳市翠园中学、深圳市宝安高级中学、深圳市福田区红岭中学、深圳市福田区福田中学、深圳市龙岗区龙城高级中学、深圳市龙岗区平冈中学,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育才中学、深圳市罗湖外国语学校、深圳市滨河中学

珠海市(4所):珠海市第一中学、珠海市第二中学、珠海市实验中学、珠海市斗门区第一中学

汕头市(2+3所):汕头市金山中学、汕头市潮阳第一中学,汕头市第一中学、汕头市华侨中学、汕头市澄海中学

佛山市(16+3所):佛山市第一中学、佛山市第二中学、佛山市第三中学、佛山市南海区南海中学、佛山市南海区石门中学、佛山市南海区九江中学、佛山市南海区第一中学、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佛山市顺德区容山中学、佛山市顺德区勒流中学、佛山市顺德区李兆基中学、佛山市三水区三水中学、佛山市三水区华侨中学、佛山市三水区实验中学、佛山市高明区第一中学、佛山市高明区纪念中学,南海区桂城中学、南海区桂华中学、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南海实验高级中学

韶关市(3所):广东北江中学、南雄中学、广东省翁源县翁源中学

河源市(2+1所):河源市河源中学、广东省紫金中学,龙川县第一中学

梅州市(4+3所):广东梅县东山中学、梅县高级中学、梅州市梅江区梅州中学、兴宁市第一中学,梅州市曾宪梓中学、五华县水寨中学、丰顺县丰顺中学

惠州市(4+1所):惠州市第一中学、惠州市惠阳区崇雅中学、广东惠阳高级中学、惠东县惠东高级中学,博罗县博罗中学

东莞市(5+1所):东莞市东莞中学、东莞市第一中学、东莞高级中学、东莞实验中学、东莞市厚街中学,常平中学

中山市(3所):中山市中山纪念中学、中山市华侨中学、中山市第一中学

江门市(2+7所):江门市第一中学、江门市新会第一中学,江门市培英高级中学、江门市棠下中学、台山市第一中学、恩平市第一中学、鹤山市第一中学、开平市第一中学、开平市开侨中学

阳江市(2所):阳江市第一中学、阳春市第一中学

湛江市(2+2所):湛江第一中学、湛江市第二中学,遂溪县第一中学、吴川市第一中学

茂名市(3+1所):茂名市第一中学、信宜市信宜中学、广东高州中学,化州市第一中学

肇庆市(3所):广东肇庆中学、四会市四会中学、广东省高要市第一中学

清远市(5+1所):清远市第一中学、清新县第一中学、英德市英德中学、广东省连州市连州中学、阳山县南阳中学,佛冈县第一中学

潮州市(1+2所):潮州市金山中学,潮州市高级中学、潮州市松昌中学

揭阳市(1所):普宁市第二中学

云浮市(1所):郁南县西江中学

广东省科学技术

科技典籍是科技文化历史传承的重要载体。岭南地区流传至今的重要著作,包括《幼幼新书》《南方草木状》《萍洲可谈》《异物志》《海语》《海录》《肘后备急方》等,都具有重要的科技参考价值。

2016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19857家,总量居全国第一;PCT国际专利申请量连续15年领跑全国。2019年10月,广东省入选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

2020年8月,广东省入选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 [19]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广东省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四。

2021年,广东省专利授权总量87.22万件,比上年增长22.9%,居全国首位;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10.29万件,增长45.5%。全年《专利合作条约》PCT国际专利申请量2.61万件,居全国首位。截至2021年底,全省有效发明专利量43.96万件,居全国首位。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34.89件。全年有10.27万家企业获得专利授权65.07万件,其中1.93万家企业有发明专利授权8.49万件。全年经各级科技行政部门登记技术合同4296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4292.73亿元,增长23.9%。

2021年,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预计6万家;高新技术产品产值8.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5%。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30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714家。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82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434家。

2021年,广东省有建成或在建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83个、省级授权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228个。全省有在建的国家产业计量测试中心7个,建成或在建的省级产业计量测试中心21个;法定计量检定机构90个,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专项授权计量技术机构18个,特种设备综合检验机构4个;标准化技术机构13个,在建和建成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6个、国家标准验证检验检测点2个。

截至2021年底,广东省获得资质认定计量认证的检验检测机构4645家,获得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三大管理体系认证企业分别为106578家、44732家和31646家,获得3C产品认证的企业17726家。

2021年,广东省有天气雷达12部,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个。有地震监测台站1488个,地震台网10个。全省近岸海域各类海洋观测、监测站点544个(含沿海各县局)。测绘部门共出版地图96种。

截至2022年6月底,广东省实有各类市场主体1572.5万户,较2021年末增长3.02%,数量稳居全国第一。

2022年11月17日,广东省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确定为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工作的试点地方,试点工作期限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

广东省境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名单: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佛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惠州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珠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东莞松山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江门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源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清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汕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湛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茂名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广东省境内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惠州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珠海经济技术开发区

广东省文化事业

2021年末,广东省有各类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公有制)76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4个,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50个,博物馆339个。全省有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3座,广播电视台95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为99.98%。年末有线广播电视用户数1209.33万户,比上年末减少0.1%;IPTV用户数2034.51万户,增长5.9%;OTT用户数2.36亿户;4K用户数2527.28万户,增长7.6%。全年生产电视剧18部。全年出版报纸14.43亿份,各类期刊0.96亿册,图书(总印数)4.75亿册。全省共有综合档案馆144个。2020年,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6210.6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5.6%。

文化设施

广东省标志性文化设施有广东省博物馆新馆、星海音乐厅、深圳音乐厅、东莞大剧院、东莞玉兰大剧院等;广东省连续两年获得中国社会文化最高奖“群星奖”评选总成绩和金奖数全国第一。

境外电视

广东省有线及各市线有翡翠台、明珠台、本港台、国际台、星空卫视、华娱卫视、凤凰卫视,是中国大陆唯一有境外电视合法落地的省。

广东省体育事业

2021年,广东省体育健儿在国内外重大比赛中,获得104项次全国冠军,9人次世界冠军,破全国纪录8项次,破世界纪录3项次

广东省医疗卫生

2021年末,广东省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8万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761个、卫生院1173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2736个,妇幼保健机构130个,专科疾病防治机构12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8个,卫生监督机构151个、村卫生室2.5万个。全省医疗卫生机构技术人员87.6万人,比上年增长5.3%,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2.1万人,注册护士40.2万人;拥有医疗床位58.9万张,其中医院47.9万张。全省1173家卫生院拥有卫生技术人员8.6万人,床位6.7万张;138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8万人;151家卫生监督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0.3万人。甲、乙类传染病34.34万例,死亡1266人,发病率272.51/10万,死亡率1.00/10万。

献血情况2021年,广东省建立健全采供血机构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管理模式,无偿献血总人次达到158.47万,采集全血总量230.35万单位(460.7吨),机采血小板22.19万治疗单位,千人口献血率达12.58。

广东省社会保障

养老服务截止2022年7月,广东省共有养老机构1896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超过2.3万个,城市基本实现了全覆盖,农村覆盖率达到78%;家庭养老床位超过1.7万张。

2021年末,广东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5079.48万人,比上年增长4.2%。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80.40万人,增长0.9%。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769.10万人,增长4.9%。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6517.48万人,增长1.6%。参加工伤保险4068.57万人,增长5.2%。参加失业保险3725.12万人,增长3.4%。参加生育保险3977.62万人,增长4.7%。

2021年,广东省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基金总收入(不含上下级往来)6468.55亿元,比上年增长61.1%,年末累计结余15130.01亿元,增长11.9%。全年全省基本医疗和生育保险统筹基金收入1739.89亿元,增长16.3%;年末累计结余2733.41亿元,增长5.3%。年末城市低保人数15.0万人,农村低保人数127.3万人。全年城镇职工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9.03万人。

2021年,广东省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床位26.33万张,收养救助人员10.1万人。城乡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5.3万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31887个。全年共发行销售福利彩票161.8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50.2亿元。年末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量为5.7个。注册志愿者人数1407万人,注册志愿者人均参与志愿服务时数累计27.87小时。

分类
湖北省

湖北省社会事业

湖北省社会事业

湖北省科技事业

2022年,湖北省共登记重大科技成果2247项。其中,基础理论成果73项,应用技术成果2146项,软科学成果28项。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76719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017.86亿元,合同金额比上年增长42.9%。共建有331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68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共有检验检测机构1902个,国家质检中心34个,颁发有效认证证书99740张,获认证证书组织29455家,建立社会公用计量标准2940项。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85.46万台件。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20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18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地震台站54个

湖北省教育事业

2022年,湖北省普通高等教育本专科招生55.58万人,在校生177.26万人,毕业生47.16万人;研究生招生7.18万人,在校研究生21.89万人,毕业生5.00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8.64万人,在校生55.17万人,毕业生16.93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5.60万人,在校生100.26万人,毕业生29.88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83.05万人,小学在校生384.63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73.11万人。

湖北高等院校名单

城市层次名称
武汉市本科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科技大学、武汉工程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纺织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预警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指挥学院、华中农业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华中师范大学、湖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武汉体育学院、湖北美术学院、湖北警官学院、武汉音乐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武汉商学院、武汉东湖学院、汉口学院、武昌首义学院、武昌理工学院、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武汉晴川学院、武昌工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文华学院、武汉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武汉华夏理工学院、武汉文理学院、武汉传媒学院、武汉设计工程学院、武汉工商学院、湖北商贸学院、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武汉纺织大学外经贸学院、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
专科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武汉工贸职业学院、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警官职业学院、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武汉科技职业学院、武汉外语外事职业学院、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武昌职业学院、武汉商贸职业学院、湖北艺术职业学院、武汉交通职业学院、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湖北青年职业学院、湖北体育职业学院、湖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北铁道运输职业学院、武汉海事职业学院、武汉光谷职业学院、武汉铁路桥梁职业学院
荆州市本科长江大学、荆州学院、长江大学文理学院
专科黄冈职业技术学院、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鄂东职业技术学院、黄冈科技职业学院、长江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黄石市本科湖北师范大学、湖北理工学院、湖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专科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宜昌市本科三峡大学、三峡大学科技学院
专科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三峡电力职业学院、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
十堰市本科汉江师范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湖北医药学院、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
专科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襄阳市本科湖北文理学院、湖北文理学院理工学院
专科襄阳职业技术学院、襄阳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孝感市本科湖北工程学院、湖北工程学院新技术学院
专科湖北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孝感美珈职业学院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本科湖北民族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科技学院
专科恩施职业技术学院
咸宁市本科湖北科技学院
专科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湖北健康职业学院
黄冈市本科黄冈师范学院
专科黄冈职业技术学院、黄冈科技职业学院
荆门市本科荆楚理工学院
专科荆门职业学院
鄂州市本科
专科鄂州职业大学
随州市本科
专科随州职业技术学院
天门市本科
专科天门职业学院
仙桃市本科
专科仙桃职业学院
潜江市本科
专科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省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80个,群艺馆、文化馆126个,公共图书馆117个,博物馆228个。电影放映管理机构103个,放映单位2009个。广播电视台82座,有线电视用户1292.02万户。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全年出版报纸5.83亿份,各类期刊0.77亿册,图书3.44亿册。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5300.7亿元,比上年增长8.0%。

湖北省体育事业

2022年,湖北省运动健儿在国际比赛中共获得冠军17项次、亚军15项次、季军17项次;在各类全国比赛中,获冠军83项次、亚军85项次、季军83项次。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36.42亿元。

湖北省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6781家,其中医院118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5028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53家;卫生技术人员57.62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66万人,注册护士21.67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5.20万张,其中医院床位32.38万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1.78万张,卫生院床位8.77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34332.01万人次,出院人数1234.42万人。

湖北省社会保障

2022年,湖北省城镇新增就业91.65万人,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959.66万人,其中,在职职工1318.80万人,离退休人员640.8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2600.47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240.4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4352.6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872.8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747.9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35.6万人,年末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6.7万人。

截至2022年末,湖北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5.7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30.6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37.76万人。养老机构床位数28.8万张。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60.04亿元。

湖北省环境保护

2022年,湖北省275个省控河流监测断面中,全年地表水水质优良为Ⅰ—Ⅲ类的占96.7%,水质较差为Ⅳ类、Ⅴ类的占3.3%,无劣Ⅴ类。在全省省控湖泊、水库的51个水域中,全年地表水水质优良为Ⅰ—Ⅲ类的占56.9%,水质较差为IV类、V类的占43.1%,无劣Ⅴ类。在省内监测的1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全年空气质量达标的城市占38.5%,未达标的城市占61.5%。细颗粒物(PM2.5)未达标城市年平均浓度43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上升7.5%。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53立方米,下降3.7%。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9立方米,下降10.2%。

分类
河南省

河南省社会事业

河南省社会事业

河南省教育事业

  • 综述

郑州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河南省研究生招生33234人,在学研究生91916人,毕业生20633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93.67万人,在校生282.33万人,毕业生77.80万人。成人高等教育招生33.43万人,在校生69.44万人,毕业生27.48万人。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招生54.94万人,在校生150.14万人,毕业生48.86万人。普通高中招生88.45万人,在校生250.45万人,毕业生74.22万人。初中招生167.64万人,在校生493.02万人,毕业生155.19万人。小学招生148.38万人,在校生987.39万人,毕业生167.60万人。特殊教育招生1.04万人,在校生6.98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371.48万人。全年共安排“两免一补”经费166.75亿元,共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学生1480.41万人次。

2022年,河南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4.99万所,教育人口2878.59万人,包括在校生2682.31万人,教职工196.28万人。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2.03万所,在校生总数622.90万人。

  • 学前教育

2022年,河南省共有幼儿园2.39万所,其中普惠性幼儿园1.99万所,占总园数的83.05%。在园(班)幼儿371.48万人,其中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323.50万人,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87.08%。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1.80%。

2022年,河南省幼儿园教职工41.32万人,其中,园长2.49万人,专任教师25.42万人。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数占总数的83.27%,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占总数的91.46%。

  • 高中与义务教育

2022年,河南省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2.16万所,在校生1480.41万人。共有班数38.29万个,其中,56-65人的大班3609个,占总班数的0.94%;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67个,占总班数的0.02%。义务教育巩固率96.15%。

2022年,河南省有小学1.69万所,在校生987.39万人,共有28.01万个班。其中,56-65人的大班2603个,占总班数的0.93%;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44个,占总班数的0.02%。专任教师60.72万人,其中专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数占总数的98.32%。

2022年,河南省有初中4658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1235所。在校生493.02万人,共有10.29万个班,其中,56-65人的大班939个,占总班数的0.91%;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23个,占总班数的0.02%。专任教师36.08万人,其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数占总数的87.82%。

2022年,河南省有高中阶段教育学校1680所,招生143.39万人,在校生400.59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70%。

2022年,河南省有普通高中1050所,其中,完全中学134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49所。在校生250.45万人,共有4.92万个班,其中,56-65人的大班1270个,占总班数的2.59%;66人及以上的超大班389个,占总班数的0.79%。专任教师18.42万人,其中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专任教师数占总数的11.40%。

2022年,河南省有中等职业学校630所,其中技工学校95所。

2022年,河南省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和在校生数分别占高中阶段教育的38.32%和37.48%。

  • 特殊教育

2022年,河南省共有特殊教育学校151所,共招收各种形式特殊教育学生1.04万人,在校生6.98万人。教职工0.51万人,其中专任教师0.4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占地面积2007.52亩,校舍建筑面积64.26万平方米,图书69.29万册。

  • 民办教育

2022年,河南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2.03万所,在校生总数622.90万人,其中,民办幼儿园1.72万所,在园幼儿228.53万人;民办小学1577所,在校生134.69万人;民办初中831所,在校生80.41万人;民办普通高中469所,在校生68.49万人;民办中等职业学校168所,在校生29.86万人;民办普通(职业)高等学校44所(其中,本科学校19所),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80.87万人(其中,普通、职业本科在校生44.17万人),占全省普通、职业本专科在校生总数的28.64%。

  • 高等教育

河南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全省共有普通(职业)高等学校156所,包括普通本科学校56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1所,高职(专科)学校99所。成人高等学校10所。研究生培养机构27处,包括科研机构8处。

2022年,河南省共有普通(职业)高等学校156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56所;本科层次职业学校1所;高职(专科)学校99所。成人高等学校10所。研究生培养机构27处,其中,科研机构8处。

2022年,河南省博士、硕士学位授权高校19所,其中,博士学位授权高校10所;博士一级学科授权点97个,硕士一级学科授权点368个。

2022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5.50%。

2022年,河南省有研究生毕业生2.06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29人),招生3.32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379人),在学研究生9.19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5307人)。

2022年,河南省有普通、职业本专科毕业生77.80万人,其中,本专科毕业生分别为34.36万人和43.44万人,本专科毕业生之比为4.4:5.6。招生93.66万人,其中,本专科招生分别为40.98万人和52.68万人,本专科招生之比为4.4:5.6。在校生282.33万人,其中,本专科在校生分别为137.14万人和145.19万人,本专科之比为4.9:5.1。普通、职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8098人,其中,普通、职业本科学校校均规模27023人;高职(专科)学校校均规模12959人。

2022年,河南省有普通、职业高等学校教职工19.20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4.55万人,生师比18.54:1。专任教师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4.73万人(其中,正高级1.11万人),占总数的32.49%;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9.00万人(其中,博士研究生2.60万人),占总数的61.85%;硕士及以上学位10.49万人(其中,博士学位2.64万人),占总数的72.10%。普通、职业高等学校占地面积22.54万亩;校舍建筑面积7620.88万平方米;图书2.20亿册,教学科研实习仪器设备资产值372.99亿元。

2022年,河南省有成人本专科毕业生27.48万人,招生33.43万人,在校生69.44万人。成人高等学校教职工861人,其中专任教师453人。专任教师中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164人,占总数的36.20%;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200人,占总数的44.15%;硕士及以上学位247人,占总数的54.53%。

城市层次名称
郑州市本科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河南工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郑州美术学院、中原工学院、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河南牧业经济学院、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河南工程学院、河南财政金融学院、河南警察学院、铁道警察学院、郑州师范学院、黄河科技学院、郑州科技学院、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郑州财经学院、中原科技学院、郑州工商学院、郑州经贸学院、郑州商学院、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郑州西亚斯学院
专科河南职业技术学院、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河南水利与环境职业学院、河南检察职业学院、郑州信息科技职业学院、郑州工业安全职业学院、河南经贸职业学院、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农业职业学院、郑州旅游职业学院、郑州职业技术学院、河南信息统计职业学院、河南工业贸易职业学院、河南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河南艺术职业学院、河南机电职业学院、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财税金融职业学院、河南轻工职业学院、河南测绘职业学院、郑州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河南地矿职业学院、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郑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郑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郑州城市职业学院、郑州信息工程职业学院、郑州商贸旅游职业学院、郑州黄河护理职业学院、郑州电子商务职业学院、郑州轨道工程职业学院、郑州体育职业学院、郑州城建职业学院、郑州医药健康职业学院、郑州亚欧交通职业学院、郑州理工职业学院
新乡市本科河南师范大学、新乡医学院、河南科技学院、新乡学院、河南工学院、新乡工程学院、新乡医学院三全学院
专科新乡职业技术学院、河南女子职业学院、长垣烹饪职业技术学院
洛阳市本科河南科技大学、洛阳师范学院、洛阳理工学院、郑州大学洛阳校区、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专科河南林业职业学院、河南推拿职业学院、洛阳职业技术学院、洛阳文化旅游职业学院、洛阳科技职业学院
开封市本科河南大学、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郑州工商学院兰考校区、商丘学院应用科技学院
专科开封大学、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兰考三农职业学院
焦作市本科河南理工大学、黄河交通学院
专科焦作大学、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焦作工贸职业学院
信阳市本科信阳师范学院、信阳农林学院、信阳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江淮校区
专科信阳职业技术学院、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
安阳市本科安阳师范学院、安阳工学院、安阳学院
专科安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护理职业学院、安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林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商丘市本科商丘师范学院、商丘工学院、商丘学院
专科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商丘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永城职业学院
平顶山市本科平顶山学院、河南城建学院
专科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平顶山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汝州职业技术学院
周口市本科周口师范学院、河南科技职业大学
专科周口职业技术学院、周口文理职业学院
驻马店市本科黄淮学院
专科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驻马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漯河市本科河南工业大学漯河工学院
专科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漯河食品职业学院、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濮阳市本科河南大学濮阳工学院
专科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濮阳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濮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鹤壁市本科河南理工大学鹤壁工程技术学院
专科鹤壁职业技术学院、鹤壁能源化工职业学院、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
许昌市本科河南农业大学许昌校区、许昌学院
专科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许昌电气职业学院、许昌陶瓷职业学院
三门峡市本科河南科技大学应用工程学院
专科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三门峡社会管理职业学院
济源市本科黄河科技学院应用技术学院
专科济源职业技术学院
南阳市本科南阳理工学院、南阳师范学院
专科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南阳职业学院、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河南省科技事业

  • 综述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共有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1545个,其中国家级93个。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64个,其中国家级50个。省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345个,其中国家级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6个、省重点实验室249个。重大新型研发机构16家。高新技术企业1087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2004家。省实验室10家、省中试基地36家、省技术创新中心24家。全年专利授权量达到135990件。截至年末,有效发明专利67164件。全年签订技术合同2.24万份,比上年增长27.2%;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025.30亿元,增长68.4%。

  • 科研机构

河南省科学院是河南省唯一的省属综合性自然科学研究机构,也是河南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共建单位 [28] 。《河南省科学院发展促进条例》将于2022年9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全国首例为科研单位“量身打造”的创制性立法典范 [89] ,将推动河南省科学院与中原科技城、国家技术转移郑州中心的融合发展

201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正式批复河南省依托郑州、洛阳、新乡3个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中原地区的国家高科技产业中心“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11月,河南省正式获批“国家大数据河南综合试验区”,成为全国第二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

2020年11月,在原河南省超级计算中心基础上,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批复同意国家超级计算郑州中心通过验收并纳入国家超级计算中心序列管理,“国家超算郑州中心”正式成为全国第7家国家超级计算中心,也是河南省首个国家级重大科研基础设施。

2021年12月,科技部发函支持河南省郑州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2022年3月,河南省谋划建设的首个重大科研基础设施超短超强激光实验装置项目(“中原之光”)开工仪式在郑州市举行,该项目采取郑州大学与清华大学合作模式建设,项目总估算达到8.77亿元。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共有计量技术机构322家,检验检测机构3460家,认证机构18家。全年新建计量标准117项,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80万台件,制修订省地方标准204项。年末共有天气雷达站12个,自动气象站2772个。地震观测站132个,地震观测站网17个。

  • 人才引进

2022年9月24日,第五届中国·河南招才引智创新发展大会正式开幕。开幕式上,8位院士受聘为“河南省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首席科学家”。

河南省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158个,文化馆208个,公共图书馆175个。博物馆392个。有线电视实际用户633.18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7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8%。全年图书出版总印数4.59亿册,期刊出版总印数0.62亿册,报纸出版总印数12.39亿份。年末共有综合档案馆177个,已开放各类档案621.16万卷(件)。

河南省体育事业

2017年,河南省运动员在各类大赛中共取得136枚金牌,世界冠军3个,亚洲冠军15个,全国冠军118个。在第十三届全运会上获得25金、18银、20铜,金牌和奖牌总数为参加历届全运会之最。

2019年,河南省郑州市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这是全国民族运动会第一次在中部地区举办。

2020全年全省运动员共取得全国冠军47个,打破6项全国记录。全年体质监测和科学健身指导服务26.32万人次。年末共有体育场地26.2万个。

2021年,河南省运动员共取得51枚金牌,世界冠军3个,全国冠军48个;打破1项世界纪录、1项奥运会纪录,创造1项世界最好成绩。

2021年,河南省运动员共取得67枚金牌,世界冠军7个,亚洲冠军3个,全国冠军57个;打破1项全国纪录。

河南省医疗卫生

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1273个,其中医院2467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731个,民营医院1736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7904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47个,卫生院2003个,村卫生室59858个,诊所11333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45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80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64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79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5.11万张,其中医院56.10万张,卫生院13.82万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79.6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31.23万人,注册护士34.94万人。按机构分,医院卫生技术人员51.30万人,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9.77万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技术人员3.10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1.02万人,妇幼保健院(所、站)卫生技术人员3.71万人。全年总诊疗人次6.14亿人次,总出院人数1849.44万人。其中医院诊疗人次2.28亿人次,出院人数1465.18万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3.66亿人次,出院人数306.68万人。

按照国家部署,河南省自1973年开始,陆续承担向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厄立特里亚三个国家派遣医疗队任务。50年间,河南省向埃塞俄比亚、赞比亚、厄立特里亚和科威特等国家派遣医疗队共64批1302人次,诊治725万多人次,开展各类手术5.5万余次,培养当地医务人员8900余名。帮助受援国家建设医院、中医等学科诊疗中心。河南省援外医疗队中,先后有34个先进集体、700名同志被受援国政府、国家卫生健康委表彰。梅庚年、陈雅琴和唐秀荣3名河南援外队员先后牺牲在三个受援国。

河南省社会保障

2020年2月28日,贫困县“清零”。截至2022年末,河南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84.89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1919.86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565.0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395.72万人。其中,参保在职职工977.60万人,参保退休人员418.1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92.6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068.10万人。

2022年,河南省发放城市低保金13.92亿元,年末共保障城市低保对象32.15万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75.33亿元,年末共保障农村低保对象274.18万人。全年发放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金39.06亿元,年末共保障农村特困人员47.84万人。

2022年,河南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17.18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36.57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7.69万人,新增返乡入乡创业18.72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总量3182.02万人,其中省内转移1905.97万人,省外输出1276.05万人。

河南省邮政电信

河南省公用电信网在中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国家骨干公用电信网“八纵八横”有“三纵三横”途经河南,加上南北、东西两条架空光缆干线从河南穿过,构成“四纵四横”的信息高速公路基本框架。全省深入开展20户以上自然村网络覆盖质量提升计划,实现各省辖市县城以上城区5G网络全覆盖。全省4G基站总数居全国第5位。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居全国第6位。信息通信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郑州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总带宽达到1360G,居全国第3位,郑汴洛互联网国际通信专用通道共开通带宽320G,实现河南自贸区全覆盖。

河南省环境保护

2022年,河南省国考河流监测断面中,地表水水质优良比例(达到或优于Ⅲ类)为81.9%,劣Ⅴ类水体比例为零。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66.4%,可吸入颗粒物(PM)平均浓度为79.0微克/立方米,细颗粒物(PM)平均浓度为47.7微克/立方米。全年新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个,新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5个、省级生态县11个。

2022年,河南省年平均气温15.8℃。平均年降水量594.3毫米。平均年日照时数2024.1小时。

2022年,河南省完成造林面积146.15千公顷。年末共有自然保护区3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3个。森林公园132个,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33个。

河南省应急管理

2022年,河南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1301起,死亡1150人,比上年分别下降8.6%和9.4%;煤矿百万吨死亡率0.092人。

分类
山东省

山东省社会

山东省社会

山东省教育

2022年,山东省教育事业稳定发展。全面启动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完成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回头看”2081所,新建改扩建幼儿园402所、普通中小学295所,分别新增学位9.1万个和25.7万个,普通中小学56人及以上大班额保持动态清零。新建乡村教师周转宿舍3833套,圆满完成3年3万套建设任务,农村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新补充普通中小学教师3.5万人,其中公办幼儿园教师1.1万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专任教师分别为28.1万人、46.8万人、31.7万人和16.2万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5.6万人,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3.6万人。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奖牌238枚、金牌75枚,奖牌数和金牌数分别居全国第1位、第2位。积极深化教育国际交流合作,设立海外职业技术学院15所,新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21个,教育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

山东高等院校名单

城市层次名称
济南市本科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齐鲁工业大学、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济南校区、青岛科技大学济南校区、济南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建筑大学、中国空天信息工程大学、山东政法学院、山东警察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交通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山东女子学院、齐鲁师范学院、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管理学院、山东英才学院、山东协和学院、齐鲁理工学院、山东现代学院、山东财经大学燕山学院、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山东外事职业大学济南校区、山东英才学院、山东现代学院
专科山东职业学院、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济南职业学院、山东劳动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特殊教育职业学院、山东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山东城市建设职业学院、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莱芜职业技术学院、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济南校区、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山东电子职业技术学院、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济南护理职业学院
青岛市本科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大学(青岛)、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研究院、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天津大学青岛研究生院、中央美术学院青岛校区、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康复大学、青岛滨海学院、青岛黄海学院、青岛工学院、青岛电影学院、青岛城市学院、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专科山东外贸职业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远洋船员职业学院、青岛工程职业学院、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青岛航空科技职业学院
烟台市本科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烟台大学、鲁东大学、烟台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院、滨州医学院烟台校区、山东工商学院、烟台南山学院、烟台理工学院、烟台科技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
专科烟台职业学院、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商务职业学院、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烟台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烟台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烟台文化旅游职业学院、烟台黄金职业学院
泰安市本科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泰山学院、泰山科技学院、山东财经大学东方学院
专科山东力明科技职业学院、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泰山护理职业学院、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东服装职业学院、山东外贸职业学院泰安校区
潍坊市本科潍坊医学院、潍坊学院、潍坊理工学院、潍坊科技学院
专科潍坊职业学院、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经贸职业学院、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海事职业学院、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潍坊工程职业学院、潍坊环境工程职业学院、山东化工职业学院、潍坊工商职业学院
淄博市本科山东理工大学、齐鲁医药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淄博校区、青岛科技大学淄博校区、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淄博校区
专科淄博职业学院、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山东轻工职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
济宁市本科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济宁学院、齐鲁理工学院曲阜校区、山东外事职业大学金乡校区
专科济宁职业技术学院、山东理工职业学院、曲阜远东职业技术学院
威海市本科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山东大学(威海)、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山东外事职业大学
专科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山东铝业职业学院
聊城市本科聊城大学、聊城大学东昌学院
专科聊城职业技术学院
临沂市本科临沂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临沂)
专科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沂职业学院、临沂科技职业学院
东营市本科山东石油化工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东营校区
专科东营职业学院、东营科技职业学院、山东胜利职业学院
德州市本科德州学院、山东华宇工学院、山东农业工程学院
专科德州科技职业学院、德州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菏泽市本科菏泽学院、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
专科菏泽医学专科学校、菏泽职业学院、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日照市本科曲阜师范大学日照校区、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济宁医学院日照校区、山东体育学院日照校区
专科日照职业技术学院、山东水利职业学院、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
滨州市本科滨州学院、滨州医学院
专科滨州职业学院、滨州科技职业学院
枣庄市本科枣庄学院
专科枣庄职业学院、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山东省科研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1年)》显示,山东省数字化综合发展水平位居全国第六

2022年,山东省知识产权创造能力稳步提升,发明专利授权量48696件,比上年增长34.0%;PCT国际专利申请量3380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8.9万件,比上年末增长25.6%,每万人口有效发明专利量18.65件,比上年末增加3.80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增强,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121项,实施“氢进万家”“北斗星动能”2个国家级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启动“合成生物”“核动未来”等省级科技示范工程。创新平台建设加速推进,首批1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获批,高速列车、燃料电池、盐碱地综合利用3个领域类国家技术创新中心获批建设,总量居全国第2位。新建3家省实验室、22家省重点实验室、31家省技术创新中心,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发展到36家,备案省级新型研发机构419家。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升,国家级孵化载体348家,居全国第3位。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3.5万家,居全国第4位。培育科技领军企业200家、科技小巨人企业600家,科创板上市企业21家。创新人才高地加快隆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3510人、齐鲁首席技师1952人、高技能人才371.9万人、“山东惠才卡”持卡人8353人。

山东省文化

2022年,山东省文化事业产业持续繁荣。民族歌剧《沂蒙山》荣获“文华大奖”,成为山东历史上首部获得国家级奖项大满贯剧目。京剧《燕翼堂》荣获“五个一工程”奖,杂技节目《弈》获中国杂技“金菊奖”,杂技剧《铁道英雄》入选朝鲜第32届“四月之春”友谊艺术节并获多项金奖。菏泽两夹弦小戏《公鸡过寿》等3部群众文艺作品荣获第十九届“群星奖”。年末广播人口、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为99.66%和99.71%。城市、县城和乡镇影院705家,票房16.8亿元。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101个,艺术表演场馆77个,博物馆665个,公共图书馆153个,群众艺术馆和文化馆158个,美术馆57个,文化站1823个。出版各类图书15591种,报纸80种,期刊267种。国家级、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分别为16个和171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86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73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2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8处。

山东省卫生

2022年,山东省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年末医疗卫生机构8.6万所。其中,医院2669所,比上年末增加9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3万所,增加0.1万所。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至84元。78家县医院已全部达到国家推荐标准(三级医院水平),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本标准、推荐标准、省提升标准、完成老年友善环境整治占比分别达到92.5%、25.2%、77.6%、93.0%,社区医院建设实现县(市、区)全覆盖。在全国率先创建医养结合示范省,两证齐全的医养结合机构增加到882家。

山东省体育

1984年4月1日在美国友人帮助和山东省旅游局的大力支持下,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拉开帷幕。1988年4月1日潍坊被各国推选为“世界风筝之都”;2004年7月,国际足联主席布拉特正式向全世界宣布,淄博为足球的发源地;2007年,第一届中国水上运动会在日照举行;2008年,奥运会帆船比赛在青岛成功举行;2009年,蹴鞠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足球,成为世界之最;2009年,国家体育总局命名枣庄为“全国健身秧歌城市”;2010年,第二届中国水上运动会在日照举行;2010年,第36届U19亚洲青年足球锦标赛在淄博举行;F1摩托艇世锦赛在临沂举办;2011年,世界杯滑水赛在临沂举办;2012年,国际体操世界杯在淄博举办,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在烟台海阳举办。

2022年,山东省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在北京冬奥会上获1枚银牌和两个第5名,实现首次参赛、首夺奖牌的历史性突破。在年度世界大赛上获得9个冠军。县乡全民健身工程建设覆盖率均提升至90%以上。举办第十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第五届冬季全民健身运动会以及3000余场社区运动会。推动成立省体育产业集团,建成省体育产业服务大厅。新增2个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25个省级体育产业基地和13个省级体育服务综合体。

山东省运动会

举办届数举办时间举办地点协办地点
山东省第一届运动会1950.11济南
山东省第二届运动会1952.1济南
山东省第三届运动会1953.7青岛
山东省第四届运动会1954.1济南
山东省第五届运动会1956.9济南
山东省第六届运动会1957.7青岛
山东省第七届运动会1958.1烟台
山东省第八届运动会1959.5济南
山东省第九届运动会1964.6济南、青岛、淄博、菏泽等9个地市
山东省第十届运动会1974.7济南、青岛、淄博、德州等9个地市
山东省第十一届运动会1978.1济南
山东省第十二届运动会1982.9济南
山东省第十三届运动会1986.10青岛
山东省第十四届运动会1988.6济南
山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1990.9济南
山东省第十六届运动会1992.9淄博
山东省第十七届运动会1994.1济南
山东省第十八届运动会1996.10枣庄
山东省第十九届运动会1998.1潍坊
山东省第二十届运动会2002.8济南
山东省第二十一届运动会2006.10烟台
山东省第22届运动会2010.9淄博
山东省第二十三届运动会2014.9济宁
山东省第二十四届运动会2018.10青岛淄博、日照
山东省第二十五届运动会2022.8日照
山东省第二十六届运动会2026临沂

山东省水利

2019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为优秀。

山东省社保

2022年,山东省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年末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333.6万人、2498.3万人、1593.5万人、2020.9万人和1646.9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4636.2万人和7134.8万人。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160元,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和个人缴费最低标准分别提高到610元、350元。医保电子凭证激活人数8777.6万人。1至4级工伤职工伤残津贴平均增长4.7%。城市最低生活保障人数9.3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至899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8.9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提高至721元。养老机构2503处,养老机构床位43.1万张,护理型床位28.9万张。建有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7151处、农村幸福院12631处。住房保障体系加快完善。开工改造老旧小区3892个、68.0万户,开工棚户区改造7.8万套,基本建成26.2万套。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8.9万套(间)、公租房1005套,发放租赁补贴6.1万户。缴存住房公积金1824.5亿元,发放个人贷款726.1亿元,牵头建成9个省会城市住房公积金“数字黄河链”。出台全国首个老旧小区物业服务规范地方标准,全省专业化物业服务覆盖率达到90%。

山东省知识产权

2022年11月17日,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办公室确定为开展数据知识产权工作的试点地方,试点工作期限为2022年11月至2023年12月。

分类
江西省

江西省社会事业

江西省社会事业

江西省科学技术

北宋德兴张潜著《浸铜要略》,其后胆水浸铜技术大规模用于生产,成为冶金史和化学史上的一大发明。江西是世界农业发源地之一,万年县仙人洞、吊桶环遗址发现的距今1.2万年前的栽培水稻植硅石。元代广丰县尹王祯著《王祯农书》37卷。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成为中国科学史的巨匠。清代建昌(今永修)雷氏世代为皇家建筑设计师。婺源齐彦槐为著名天文学家。

江西省科学院是直属于江西省人民政府唯一的综合型自然科学研究开发机构。

2022年,江西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预计为1.8%。年末共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4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51个。全年授权专利7.6万件,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9件。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0255项,技术市场合同成交金额758.2亿元。

2022年,江西省累计获省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的机构1899个。其中,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10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340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41.2万台(件)。获得CCC认证证书的企业714家,获得CCC认证证书4783张。发放自愿性产品认证证书1.7万张,发放省级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877张。测绘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各种基本比例尺地形图4062幅,测绘基准成果591点,遥感影像成果2009.2万平方公里。

江西省教育事业

2022年末,江西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含普通、职业本专科)106所,普通高中561所,中等职业学校263所,初中阶段学校2233所,小学6324所。民办学校7739所。特殊教育在校生3.9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50.9万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3.5%,普通高考录取率为81.1%。

教育概况

地区层次高校名称
南昌市本科南昌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南昌航空大学※、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南昌校区※、江西农业大学※、东华理工大学南昌校区※、华东交通大学※、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南昌工程学院※、江西警察学院※、南昌师范学院、南昌医学院、江西科技学院▲、南昌理工学院▲、南昌工学院▲、江西服装学院▲、江西应用科技学院▲、豫章师范学院、南昌职业大学▲、江西软件职业技术大学▲、南昌交通学院▲、南昌应用技术师范学院▲
专科江西艺术职业学院、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江西工程职业学院、江西管理职业学院、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卫生职业学院、江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制造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旅游商贸职业学院、江西外语外贸职业学院、江西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江西司法警官职业学院、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业贸易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传媒职业学院、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南昌校区、江西水利职业学院、南昌健康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南昌影视传播职业学院▲、江西科技职业学院▲、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江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赣州市本科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赣南医学院、赣南科技学院、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
专科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江西环境工程职业学院、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赣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和君职业学院▲
九江市本科九江学院、南昌大学共青学院▲、南昌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南昌航空大学科技学院▲、江西农业大学南昌商学院▲、江西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江西财经大学现代经济管理学院▲
专科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九江职业技术学院、九江职业大学、江西枫林涉外经贸职业学院▲、共青科技职业学院▲、九江理工职业学院▲
上饶市本科上饶师范学院
专科上饶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上饶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婺源茶业职业学院
抚州市本科东华理工大学※、赣东学院 、南昌大学抚州医学院▲
专科抚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抚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宜春市本科宜春学院
专科宜春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农业工程职业学院、宜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江西洪州职业学院▲
吉安市本科井冈山大学※
专科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吉安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景德镇市本科景德镇陶瓷大学、景德镇学院、景德镇艺术职业大学▲
专科江西陶瓷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景德镇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萍乡市本科萍乡学院
专科江西工业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应用工程职业学院、萍乡卫生职业学院
新余市本科新余学院、江西工程学院▲
专科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赣西科技职业学院▲、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
鹰潭市本科
专科鹰潭职业技术学院、江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备注:带▲为全日制普通民办高校;带※为省部共建大学(名单来源于教育部2022年公示

江西省文化事业

2022年末,江西省共有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81个,文化馆117个,公共图书馆114个,博物馆203个。广播电视播出机构96个。有线电视实际用户646.7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实际用户643.5万户。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8%。全年出版各类报纸64种、期刊165种、图书10760种,出版各类报纸71682万份、期刊7603万册、图书27554万册。

江西省医疗卫生

2021年12月31日,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上海、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四川等7个省份首批获准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2022年末,江西省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室)35690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56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59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8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4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00个。卫生技术人员31.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3万人,注册护士14.4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9.1万张。

江西省体育事业

2022年末,江西省共有青少年俱乐部202个,其中,国家级145个,省级57个。青少年户外活动营地5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5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37所,省级单项体育后备人才基地38个。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共获得33枚金牌、36枚银牌和42枚铜牌。

江西省社会保障

2022年末,江西省城镇新增就业45.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15.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5.0万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58.3万人。

2022年末,江西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62.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14.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081.1万人,增加6.7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648.2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46.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02.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57.5万人,增加49.6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5.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558.1万人,减少5.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403.9万人,增加23.5万人。城市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9.6万人,农村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44.3万人,农村居民纳入特困供养人数12.4万人,全年临时救助18.1万人次。

2022年末,江西省共有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964个,床位19.1万张,其中养老床位18.7万张。收养人数9.2万人。社区综合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2.2万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171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31.0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9.9亿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17.3亿元。

江西省脱贫攻坚

在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认定为完成年度计划、减贫成效显著、综合评价好,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奖励。2020年4月26日,江西宣布贫困县“清零”。

江西省环境保护

2022年,全省PM2.5年平均浓度27微克/立方米,国考断面水质优良率96.2%,再创历史最优。长江干流江西段连续5年、赣江干流连续2年达到Ⅱ类水质,设区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达标率100%。

2022年,江西省完成人工造林101.2万亩,退化林修复(低产低效林改造)173.1万亩。完成油茶生产任务154.4万亩。新增森林药材种植面积29.4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353.1平方公里。

2022年,江西省全省设区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6.9%,平均浓度达国家二级标准。全年优良天数比例为92.1%,比上年下降4.0个百分点。

2022年,江西省地表水监测断面(点位)水质优良比例为93.6%,Ⅴ类比例为0.3%,劣Ⅴ类水质比例为0%。全省地表水国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6.2%,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

分类
福建省

福建省社会事业

福建省社会事业

福建省教育事业

2022年,福建省研究生教育招生2.86万人,在校生8.53万人,毕业生1.87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34.86万人(含高职招生18.05万人),在校生107.61万人,毕业生28.09万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3.2%。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校)招生14.35万人,在校生39.52万人,毕业生11.00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6.89万人,在校生74.64万人,毕业生20.61万人。初中招生52.24万人,在校生156.57万人,毕业生48.04万人。普通小学招生58.69万人,在校生359.09万人,毕业生52.46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52万人,在校生2.95万人,毕业生0.51万人。学前教育在园幼儿156.71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9.54%,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7.42%。

截至2021年9月30日,教育部公布的福建省普通高等学校共89所,其中本科院校39所,专科院校50所。

福建省高等学校名单

城市层次名称
福州市本科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福建工程学院、福建商学院、福建警察学院、福建技术师范学院、福州工商学院、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理工学院、福建江夏学院、闽江学院、阳光学院、福州大学至诚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协和学院、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
专科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州墨尔本理工职业学院、福建对外经济贸易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艺术职业学院、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福州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福建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福州英华职业学院、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
厦门市本科厦门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校区、厦门医学院、厦门理工学院、厦门工学院、厦门华厦学院、集美大学诚毅学院
专科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厦门演艺职业学院、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兴才职业技术学院、厦门南洋职业学院、厦门东海职业技术学院
泉州市本科华侨大学、福州大学晋江校区、仰恩大学、泉州师范学院、泉州信息工程学院、泉州职业技术大学、闽南理工学院、闽南科技学院
专科黎明职业大学、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泉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泉州海洋职业学院、泉州轻工职业学院、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泉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泉州华光职业学院
漳州市本科闽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嘉庚学院
专科漳州职业技术学院、漳州城市职业学院、漳州科技职业学院、漳州理工职业学院、漳州卫生职业学院
南平市本科武夷学院
专科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武夷山职业学院
三明市本科三明学院
专科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三明医学科技职业学院
宁德市本科宁德师范学院
专科宁德职业技术学院
龙岩市本科龙岩学院
专科闽西职业技术学院
莆田市本科莆田学院
专科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省科学技术

2022年,福建省已布局建设38家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和31家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省创新实验室6个、省重点实验室27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7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7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32家。拥有省级及以上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128家,其中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6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91个、国地共建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1家。建设国家备案众创空间81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4家、省级众创空间392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60家,在孵企业共计6614家。现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941家。新认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4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8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1家。专利授权14153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6213件。截至年末,有效发明专利75064件,比上年末增长20.8%,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7.9件。新增商标注册32.75万件,有效注册商标227.76万件,比上年增长16.5%。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17324项,成交金额289.43亿元。

2022年末,福建省共有1699家机构通过检验检测资质认定,比上年末增加45家。共有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1个,省级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38个。现有认证主机构15个、认证子机构7个。共有各类获证组织26517家,各类认证证书109752张。共有法定计量检定机构68个,全年强制检定工作计量器具197.72万台(件)。全年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651项,发布地方标准121项。

2022年末,福建省共有国家级地面气象观测站70个,高空气象观测站3个,天气雷达站10个,风廓线雷达站19个,大型海洋气象浮标站5个。共有地球物理台站(点)43个,前兆测项415个,测震台站(点)128个,强震动观测站位(点)205个,GNSS观测基准站60个。共有537个渔业资源环境监测站位、235个近岸海域环境监测站位,共有46个海上水文气象观测浮标站位、45个沿海自动验潮站。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审批通过了公开出版地图269件。

福建省文化事业

2022年末,福建省文化系统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70个,公共图书馆95个,文化馆95个,国有博物馆104个,非国有博物馆43个。全年文化系统各类艺术表演团体线下演出0.71万场,观众244.76万人次,本年度首演剧目130个。各级各类档案馆117个。共有影院395家,银幕2301块,年度电影票房10.54亿元。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广播电视台68座,教育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745万户,数字化率100%。广播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87%;电视节目综合覆盖率为99.89%。出版图书5157种,总印数1.68亿册;报纸42种(不含校报、副版),总印数6.3亿份;期刊174种,总印数0.20亿册。

福建省医疗卫生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福建后,即在福州、厦门等城市成立人民解放军军事管制委员会,并以随军部队卫生人员为骨干先后在各地接收了国民党政府遗留的卫生机构。当时,福建面临多种传染病的严重威胁。1949年9月,福建省人民政府卫生厅成立,加强了对卫生行政的领导。在“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和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指引下,逐级成立防疫委员会,由各级党政负责干部参加领导,重点抓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疫病的防治,加强海港检疫工作,真正行使国境卫生检疫主权;推广新法接生为中心的妇幼保健工作,保护母婴安全;颁布个体开业医管理暂行规则,初步进行卫生基层建设,加强卫生行政管理;开展卫生宣传,并加强医学教育工作,培养各类急需卫生人才。接着,接管了教会办的医院和护士、助产职业学校等,实行新的卫生管理体制。

1952年,在抗美援朝中,为响应毛泽东提出的“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的号召,全省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爱国卫生运动。省、地、市、县政府普遍建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吸收各有关部门参加协同作战,认真贯彻执行“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各地(市)、县卫生科、局也于50年代初陆续建立。同时还鼓励本省大型企业部门创办职工医院,极力扶持侨办医院,为进一步开展卫生工作打下基础。由于采取领导、专业人员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又吸取了已有的防疫经验,很快就消灭了霍乱和天花,控制了鼠疫的流行。

2022年末,福建省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91万个,其中,医院718个,卫生院880个,村卫生室1.68万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0.5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1.40万人,注册护士13.69万人。年末共有医疗机构床位22.98万张,其中医院17.94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86万张。

福建省体育事业

2022年,福建省运动员在全国最高级别比赛中共获得15金20银25铜。举办40项全省青少年体育赛事,参与人数1.5万人。为民办实事项目新建20个智慧体育公园、30个游泳池。新增国家级体育产业示范单位2项、示范项目1项。销售体育彩票103.51亿元。

福建省社会保障

2022年末,福建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674.3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4.73万人。企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离退休人员为178.91万人,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63.4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761.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4.64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6.1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2万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6.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6万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50.4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01万人;城乡特困人员6.70万人。

2022年末,福建省各类养老床位数27.9万张(其中机构养老床位13.96万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38.9张。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站)18242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4.16亿元,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14.19亿元。

分类
安徽省

安徽省社会事业

安徽省社会事业

安徽省科学技术

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451.4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47.5万人。全省共有科研机构6769个。从事研发活动人员27.9万人。

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已建成全超导托卡马克、稳态强磁场、同步辐射等3个国家大科学装置。有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国家研究中心)12个,省重点实验室171个;有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21家,其中国家级9家;有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个,其中国家级6个。有高新技术企业11368家,比上年净增2809家。

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登记科技成果17755项,其中各类财政资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896项。全省12个项目获2020年度国家科技奖,包括:基于量子信息技术研究量子物理基本问题,拉曼光谱快速检测毒品毒物的增强基片、方法及仪器的关键技术,绿茶自动化加工与数字化品控关键技术装备及应用,城镇污水处理厂智能监控和优化运行关键技术及应用等。授权专利15.3万件、比上年增长28.2%。年末全省有效发明专利12.2万件。全年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754.6亿元,增长136.3%;吸纳技术合同成交额2175.6亿元,增长92.3%。

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有获得资质认定的检验检测机构1637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3个;产品、服务、管理体系认证机构55个(包含在皖分部、分公司),获得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1231个;法定及授权计量检定技术机构226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624.3万台(件)。累计主导或参与制定国际标准47项、国家标准3954项,制定、修订地方标准3333项。累计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84个、有效注册商标101.1万件。

安徽高新区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芜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蚌埠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马鞍山慈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马鞍山市博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池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界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安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张江萧县高科技园区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宣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淮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滁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淮北龙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铜陵狮子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马鞍山高新技术开发区

安徽省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1个,普通高校(含独立学院)121所,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不含技工学校)271所,普通高中679所,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8%。初中2825所,初中阶段适龄人口入学率99.99%。小学6964所,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6.4%。

2021年全省各级各类教育发展情况

指标招生数(万人)在校生数(万人)毕业生数(万人)
研究生3.79.92.1
普通本专科47.3150.532.7
中等职业教育29.875.226.3
普通高中39.1116.336.0
初中阶段76.2229.970.1
小学76.7468.775.7

安徽省高等学校名单

城市层次名称
合肥市本科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建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合肥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安徽艺术学院、合肥师范学院、合肥城市学院、合肥经济学院、巢湖学院、安徽三联学院、安徽新华学院、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安徽大学江淮学院
专科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公安职业学院、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审计职业学院、安徽新闻出版职业技术学院、安徽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安徽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安徽工业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合肥通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肥职业技术学院、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合肥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涉外经济职业学院、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合肥科技职业学院、安徽工商职业学院、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徽商职业学院、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安徽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安徽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合肥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合肥共达职业技术学院、合肥财经职业学院、合肥滨湖职业技术学院、合肥经济技术职业学院、万博科技职业学院
芜湖市本科安徽工程大学、安徽师范大学、皖南医学院、安徽信息工程学院、芜湖学院
专科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扬子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蚌埠市本科安徽财经大学、蚌埠医学院、蚌埠学院、蚌埠工商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专科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蚌埠经济技术职业学院
马鞍山市本科安徽工业大学、皖江工学院、马鞍山学院
专科安徽冶金科技职业学院、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
淮南市本科安徽理工大学、淮南师范学院
专科淮南联合大学、安徽现代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安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淮南职业技术学院
滁州市本科安徽科技学院、滁州学院
专科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滁州城市职业学院
阜阳市本科阜阳师范大学、阜阳理工学院
专科阜阳职业技术学院、阜阳科技职业学院、阜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旅游职业学院
淮北市本科淮北师范大学、淮北理工学院
专科安徽矿业职业技术学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安庆市本科安庆师范大学
专科安庆职业技术学院、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黄梅戏艺术职业学院、桐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黄山市本科黄山学院
专科黄山职业技术学院、黄山健康职业学院
六安市本科皖西学院
专科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六安职业技术学院、皖西卫生职业学院
宿州市本科宿州学院
专科皖北卫生职业学院、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宿州航空职业学院
铜陵市本科铜陵学院
专科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铜陵职业技术学院
池州市本科池州学院
专科安徽卫生健康职业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
亳州市本科亳州学院
专科亳州职业技术学院
宣城市本科合肥工业大学宣城校区
专科宣城职业技术学院

安徽省文化事业安

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拥有文化馆123个,公共图书馆131个,博物馆230个(含非国有博物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505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5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15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99项,省级名录479项。

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有广播电视台78座,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9%。有线电视用户771.7万户。全年出版报纸88种,总印数5.6亿份;期刊(杂志)181种,总印数0.34亿册;图书10126种,总印数3.2亿册。年末全省有各级国家综合档案馆125个,馆藏档案资料5554.8万卷(件、册),档案馆总建筑面积63.1万平方米。

安徽省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有医疗卫生机构29547个,其中医院1338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762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59个、其他卫生机构121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卫生院135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1814个,村卫生室1563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2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4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26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06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43.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7.3万人,注册护士20.1万人。乡村医生和卫生员2.7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42万张,其中医院31.9万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床位9万张。全年医疗卫生机构共诊疗3.6亿人次。

安徽省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为1384.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3457.6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616.6万人,全年为15.6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718.1万人和700.1万人。年末全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6662.9万人。

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31.7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76.9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特困供养对象33.4万人。

截至2021年底,安徽省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2690个,床位38.8万张,收养救助人员13.3万人;不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2.5万个,其中社区服务站1.6万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4.4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4.5亿元。

分类
浙江省

浙江省社会事业

浙江省社会事业

浙江省教育事业

 2022年末,浙江省共有幼儿园7709所,在园幼儿197.3万人,比上年减少1.8%。共有小学3204所,招生66.2万人;在校生393.1万人,增长2.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为99.99%。小学生均校舍建筑面积10.8平方米、生均图书35册、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的学校比例为99.4%。共有初中1782所,招生57.6万人;在校生169.3万人,比上年增加2.92万人,初中入学率为99.99%。初中生均校舍建筑面积24平方米、生均图书92册、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的学校比例为99.6%。全省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55所(含技工学校),招生23.8万人,在校生73.0万人;普通高中641所,招生30万人,在校生86.44万人,毕业生26.9万人。

2022年末,浙江省共有普通高校109所(含独立学院)。研究生(含非全日制)、本科、专科招生比例为1:4:3.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66.3%。全年研究生(含非全日制)招生51477人,其中,博士生5667人,硕士生45810人。幼儿园专任教师15.6万人,比上年增加0.38万人;幼儿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9.99%。义务教育中小学专任教师36. 9万人,增长1.3%。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专任教师3.9万人,生师比13.7: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为98.4%。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和专业(技能)教师的比例分别为44.9%和87.2%。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中副高及以上职称教师比例为43.1%;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比例为89.2%。

浙江高等院校名单

城市层次名称
杭州市本科浙江大学、西湖大学、中国美术学院、中国计量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理工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工商大学、浙江财经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杭州师范大学、中法航空大学、浙江警察学院、浙江传媒学院、浙江科技学院、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浙江外国语学院、浙江音乐学院、浙江树人学院、浙大城市学院、杭州医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杭州师范大学钱江学院、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
专科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长征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职业学院、浙江特殊教育职业学院、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杭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杭州万向职业技术学院
宁波市本科宁波大学、宁波诺丁汉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宁波财经学院、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药科职业大学
专科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宁波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温州市本科温州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温州肯恩大学、温州理工学院、温州商学院、温州医科大学仁济学院
专科温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
金华市本科浙江师范大学、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
专科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横店影视职业学院
绍兴市本科绍兴文理学院、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绍兴文理学院元培学院
专科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农业商贸职业学院
嘉兴市本科嘉兴学院、嘉兴南湖学院、同济大学浙江学院
专科嘉兴职业技术学院、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舟山市本科浙江海洋大学
专科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湖州市本科湖州学院、湖州师范学院
专科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宇翔职业技术学院
台州市本科台州学院
专科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台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丽水市本科丽水学院
专科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衢州市本科衢州学院
专科衢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省科学技术

 2022年,浙江省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2350亿元,与生产总值之比为3.02%,比上年提高0.11个百分点。全省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137家(含分中心)。新建省实验室4家、累计10家,新建省技术创新中心4家、累计10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174家,累计有效高新技术企业35418家。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20252家,累计98744家。全年专利授权量44.4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6.1万件,比上年增长7.9%。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为68%。新增“浙江制造”标准421个,累计3029个。

浙江省文化事业

  2022年末,浙江省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102个,文化馆102个,文化站1360个,博物馆432个,世界遗产4个,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覆盖率均达100%,乡镇文化站和行政村文化活动室覆盖率均达100%,公共图书馆虚拟网络基本全覆盖。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9.81%,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9.88%。全年制作完成影片55部,获得公映许可证影片11部,电影票房收入22.5亿元。图书出版社15家,公开发行报纸66种,出版期刊236种。

浙江省主要文化场馆

浙江省博物馆浙江自然博物院中国丝绸博物馆中国茶叶博物馆中国京杭大运河博物馆
中国印学博物馆中国扇博物馆中国伞博物馆中国刀剪剑博物馆中国水利博物馆
中国动漫博物馆中国国际设计博物馆中国湿地博物馆中国财税博物馆浙江旅游博物馆
世界旅游博物馆良渚博物院中国围棋博物馆中国港口博物馆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
十里红妆博物馆中国根雕博物馆浙江省科技馆中国鞋文化博物馆中国美院民艺博物馆
中国灯塔博物馆南湖革命纪念馆浙江美术馆中国美院皮影艺术博物馆越国文化博物馆

浙江省体育事业

2022年,浙江运动员全年共获取全国一类比赛冠军30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不含学生)人数占总人口的31.0%,城乡居民国民体质合格率保持在94.2%以上。截至年底,省级全民健身中心46个、中心村全民健身广场(体育休闲公园)1018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537个。国家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8个,2021-2024周期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64个。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7个。2019-2022周期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阳光后备人才基地172所。国家体育产业示范基地(运动休闲示范区)38个、体育旅游示范基地3个。省级运动休闲基地31个、运动休闲旅游示范基地30个。

浙江省医疗卫生

2022年末,浙江省卫生机构3.6万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1520个,卫生院1046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4382个,诊所(卫生室、医务室)14059个,村卫生室1138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2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00个。卫生技术人员61.5万人,比上年末增长6.3%,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4.8万人,注册护士26.8万人,分别增长6.5%和7.1%。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38.2万张,增长3.2%,其中,医院33.9万张,卫生院1.9万张。医院全年总诊疗3.1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1%。

浙江省省级医疗卫生机构

 

序号医院名称所在城市医院等级
1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第一医院)杭州三级甲等
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第二医院)杭州三级甲等
3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杭州三级甲等
4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义乌三级甲等
5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浙江省妇女保健院)杭州三级甲等
6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浙江省儿童医院)杭州三级甲等
7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浙江省口腔医院)杭州三级甲等
8浙江省人民医院(杭州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杭州三级甲等
9浙江省中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杭州三级甲等
10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杭州三级甲等
11浙江医院杭州三级甲等
12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杭州三级甲等
13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浙江省中山医院)杭州三级甲等
14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杭州三级甲等
15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宁波三级甲等
16宁波大学附属李惠利医院宁波三级甲等 [112]
17宁波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宁波三级甲等
18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立温州第一医院)温州三级甲等
19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育英儿童医院)温州三级甲等
20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浙江省眼科医院)温州三级甲等
21温州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温州二级乙等

浙江省社会保障

2022年末,浙江省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520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557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1851万人、2767万人和2186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提高到190元/月。年末在册低保对象56.4万人(不含五保),其中,城镇5.68万人,农村50.7万人。全年低保资金(含各类补贴)支出61.4亿元,比上年减少13.2%;城乡低保同标,平均每人每月1083元。全年发行各类福利彩票124.4亿元,比上年增加8.1亿元,筹集公益金37.5亿元。

浙江省环境保护

  • 植树造林

2022年,浙江省完成造林更新面积47.5万亩,其中人工更新8.6万亩。建设战略储备林和美丽生态廊道90.3万亩,其中战略储备林56.1万亩,美丽生态廊道34.2万亩。根据2022年浙江省森林资源年度监测结果,全省森林覆盖率为61.24%(含灌木林)。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为420.6平方公里。

  • 空气质量

2022年末,浙江省有新一代天气雷达站15个,气象卫星接收站15个,地面自动气象观测站5203个。全年霾平均日数27天。11个设区城市环境空气PM2.5年平均浓度为24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7.8%~97.8%,平均为89.3%。66个县级以上城市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77.8%~100% ,平均为94.2%。

  • 水质

2022年,浙江省296个省控断面中,Ⅲ类及以上水质断面占97.6%,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水质要求断面占99.0%,提高0.4个百分点。按达标水量和个数统计,11个设区城市的主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以及县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143个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满足水环境功能区目标水质占99.3%,与上年持平。近岸海域共发现赤潮17次,累计影响面积1552平方千米,其中有害赤潮1次,累计面积20平方千米,未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与上年相比,全年赤潮发现次数减少5次,累计影响面积减少5531.6平方千米。

  • 污水处理

2022年,浙江省城市(县城)污水排放量45.3亿立方米,污水处理量44亿立方米,污水处理率为97.2%,与上年基本持平;城市(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用水普及率100%;燃气普及率100%。

  • 生态城镇

2022年,浙江省累计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42个,国家“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12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8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81个。

  • 节能减排

2022年,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能耗总量比上年增长11.9%,单位增加值能耗上升7.4%。其中,千吨以上和重点监测用能企业能源消费量分别增长10.1%和11.8%,单位增加值能耗分别上升5.4%和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