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

2011年5月5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新疆人口普查数据,全区常住人口为21813334人,乌鲁木齐市常住人口为3110280人,克拉玛依市人口39万,吐鲁番市63万人,阿克苏地区全区239万,喀什地区400万,阿勒泰地区64万,和田地区182万,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48万,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118万,伊犁哈萨克自治州500万,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53万,昌吉回族自治州160万,石河子市80万,阿拉尔市29万,图木舒克市11万,五家渠市11万。人口中,汉族人口8746148人,占总人口的40.1%,各少数民族人口13067186人,占总人口的59.9%;男性人口为11190228人,占51.30%;女性人口为10623106人,占48.70%。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7.24下降为105.34;0~14岁人口为4530645人,占20.77%;15~64岁人口为15932420人,占73.04%;65岁及以上人口为1350269人,占6.19%;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31995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2526385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7873675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6560438人。

2019年末,全区常住人口2523.2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6.4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08.79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1.87%,比上年末提高0.9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0.54万人,出生率8.14‰;死亡人口11.23万人,死亡率为4.45‰;自然增长率为3.69‰。

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结果中全区常住人口2585.23万人。

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常住人口2589万人, 出生人口1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0.56‰。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56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塔吉克族、锡伯族、满族、乌孜别克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13个。超过100万人口的有维吾尔族、汉族、哈萨克族和回族4个民族,超过10万人口的有柯尔克孜族、蒙古族2个民族。

分类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

宁夏回族自治区人口

截至2021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725.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0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78.8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6.04%,比上年末提高1.08个百分点。全年全区出生人口8.4万人,出生率为11.62‰;死亡人口4.4万人,死亡率为6.09‰;自然增长率为5.53‰。

截至2022年末,宁夏回族自治区常住人口72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8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66.34%,比上年末提高0.3个百分点;女性人口35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49.04%;男性人口为37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为50.96%;全年宁夏出生人口7.7万人,出生率为10.60‰,死亡率为6.1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41‰。

分类
青海省

青海省人口

青海省人口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为5923957人。

截至2021年,青海省常住人口594万人,比上年增加1万人。

截至2022年,青海省常住人口5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94.35万人,占常住人口的比重为49.47%。按城乡分,城镇人口366万人,增加3.5万人;乡村人口229万人,减少2.5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43%,比上年末提高0.41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10.60‰,比上年下降0.6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为7.23‰,上升0.3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7‰,下降0.94个千分点。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2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为6.0%。农牧区劳动力转移就业108.61万人次。农民工88.1万人,比上年减少6.8万人,其中外出农民工61.7万人,本地农民工26.4万人。

青海省的世居少数民族主要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其中土族和撒拉族为青海省所独有。5个世居少数民族聚居区均实行区域自治,先后成立了6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其中有5个藏族自治州(玉树、果洛、海南、海北、黄南藏族自治州)、1个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1个土族自治县(互助土族自治县)、1个撒拉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2个回族自治县(化隆、门源回族自治县)、2个回族土族自治县(民和、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1个蒙古族自治县(河南蒙古族自治县)。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72万平方公里总面积的98%,区域自治地方的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81.55%。此外全省还有28个民族乡。

分类
陕西省

陕西省人口

陕西省人口

截至2022年末,陕西省常住人口3956万人,比上年增加2万人。其中,男性2018万人,占51.01%;女性1938万人,占48.99%,性别比为104.13。出生人口29.1万人,出生率7.36‰;死亡人口30.2万人,死亡率7.64‰;自然增长率-0.28‰。城镇人口2532万人,占64.02%;乡村人口1424万人,占35.98%。人口年龄构成为0—14岁人口占16.78%,15—64岁人口占68.53%,65岁及以上人口占14.69%。

分类
甘肃省

甘肃省人口

甘肃省人口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常住人口2492.4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4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50.64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4.19%,比上年末提高0.86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21.10万人,出生率为8.47‰;死亡人口21.20万人,死亡率为8.5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04‰。

分类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人口

西藏自治区人口

从7世纪到18世纪,由于天灾频繁,疫病不断,医疗条件差,加之占人口相当比例的僧尼不从事人口生产,西藏的人口长期处于负增长,甚至持续锐减。而从18世纪到20世纪中叶的200年间,由于农奴制的残酷剥削压迫,西藏地区人口又骤降了约80万。

1951年和平解放以来,西藏人口,尤其是藏族人口进入有史以来增长最快的时期,自1956年以来,西藏的人口出生率、自然增长率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根据1%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推算,2006年末,西藏总人口为281万人,其中藏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2%以上。与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时的114.09万人相比,人口增加166.91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7.4‰,死亡率为5.7‰,自然增长率为11.7‰。人口平均寿命从35.5岁提高到了现在的67岁。

据《西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为300216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61632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85837人,增长14.75%。年平均增长率为1.39%。

截至2018年末,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总数为343.82万人,比上年净增加6.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07.07万人,占总人口的31.14%;乡村人口236.75万人,占总人口的68.86%。人口出生率为15.22‰,死亡率为4.58‰,自然增长率为10.64‰。

据《西藏自治区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西藏自治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2716389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40514人,汉族人口为245263人。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91.83%(其中:藏族人口占90.48%,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35%);汉族人口占8.17%。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289221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9923人,汉族人口增加86693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为3648100人。

2021年,西藏常住人口366万人,自然增长率为8.70‰。 截至2021年5月20日,全区常住人口中,藏族人口为3137901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为66829人,汉族人口为44337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藏族人口增加421512人,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增加26315人,汉族人口增加198107人。

分类
云南省

云南省人口

云南省人口

云南省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云南省的常住人口为47209277人。

2022年末,云南省常住人口469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万人。全年出生人口38.2万人,出生率为8.14‰;死亡人口38.5万人,死亡率为8.21‰;自然增长率为-0.07‰。年末全省城镇人口2427万人,乡村人口2266万人,全省城镇化率51.72%。

云南省民族构成

云南省是中国民族种类最多的省份,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汉族人口3157.3万人,占总人口的66.88%;少数民族人口1563.6万人,占总人口的33.12%。

除汉族以外,人口在6000人以上的世居少数民族有25个。其中(按人口数多少为序),哈尼族、白族、傣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景颇族、布朗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独龙族共15个民族为云南省特有,人口数均占全国该民族总人口的80%以上。

云南省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千万的3个省区(广西、云南、贵州)之一。民族自治地方的土地面积为27.67万平方千米,占全省总面积的70.2%。全省少数民族人口数超过100万人的有彝族、哈尼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6个;超过10万人不到100万人的有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景颇族、藏族、布朗族9个;超过1万人不到10万人的有布依族、普米族、阿昌族、怒族、基诺族、蒙古族、德昂族、满族8个;超过6000人不到1万人的有水族、独龙族2个。云南少数民族交错分布,表现为大杂居与小聚居,彝族、回族在全省大多数县均有分布。

民族人口聚居地
汉族3062.9万云南省各地
彝族502.8万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玉溪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普洱市和昆明市
白族156.1万大理白族自治州
哈尼族163万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玉溪市
傣族122.2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普洱市和临沧市
壮族121.5万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市
苗族120.2万文山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昭通市
回族69.8万昆明市、大理白族自治州、曲靖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玉溪市
傈僳族66.8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迪庆藏族自治州、丽江市和大理白族自治州
拉祜族47.5万普洱市、临沧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佤族40.1万临沧市和普洱市
纳西族31万丽江市以及迪庆藏族自治州
瑶族31万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
景颇族14.3万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
藏族14.2万迪庆藏族自治州
布朗族11.7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普洱市和临沧市
布依族3.8万罗平县鲁布革布依族苗族乡、长底乡;富源县古敢乡;河口瑶族自治县桥头乡
阿昌族4.2万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保山市
普米族4.2万丽江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迪庆藏族自治州
蒙古族2.3万玉溪市通海县、兴蒙蒙古族自治乡
怒族3.2万怒江傈僳族自治州
基诺族2.3万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德昂族2万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芒市、三台山德昂族乡和临沧市镇康县军赛乡
水族8830人曲靖市富源县
满族1.4万玉溪市通海县
独龙族6300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

分类
贵州省

贵州省人口

贵州省人口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贵州省常住人口3856.21万人(七普)。

截至2021年底,贵州省常住人口3852万人,比上年末减少6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092.79万人,占年末常住人口的比重为54.33%,比上年末提高1.18个百分点。全年出生人口46.90万人,出生率为12.17‰;死亡人口27.70万人,死亡率为7.19‰;自然增长率为4.98‰。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全省共有民族成分56个,其中世居民族有汉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畲族、毛南族、满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个民族。在贵州黔西北地区还分布有穿青族(也叫青族、川青族),由于多次考察所遗留的疑问,穿青族暂不在中国56个民族中,其身份证上所注民族为“穿青人”。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省人口超过10万的有汉族(2191.17万,占62.2%)、苗族(429.99万,占12.2%)、布依族(279.82万,占7.9%)、侗族(162.86万,占4.6%)、土家族(143.03万,占4.1%)、彝族(84.36万人,占2.4%)、仡佬族(55.9万,占1.6%)、水族(36.97万,占1.0%)、白族(18.74万,占0.53%)和回族(16.87万,占0.5%)。

分类
四川省

四川省人口

四川省人口

四川省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四川省常住人口8367.4866万人。

2022年,四川省出生人口53.5万人,人口出生率6.39‰;死亡人口75.7万人,人口死亡率9.04‰;人口自然增长率-2.65‰。年末常住人口837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4886.2万人,乡村人口3487.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8.35%,比上年末提高0.53个百分点。年末全省户籍人口9067.5万人,比上年末减少27万人,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38.86%,比上年末提高0.42个百分点。

四川省民族构成

四川省为多民族聚居地,有56个民族。汉族、彝族、藏族、羌族、苗族、土家族、傈僳族、纳西族、布依族、白族、壮族、傣族为省内世居民族。

四川省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聚居区、最大的彝族聚居区和全国第二大藏区。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及木里藏族自治县、马边彝族自治县、峨边彝族自治县、北川羌族自治县。被誉为“中国第二藏区”、“中国唯一羌族聚集区”、“中国第一彝族聚集区”。

彝族是四川省人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大小凉山与安宁河流域。彝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历法。农历六月二十四是彝族人民最盛大的节日——火把节。

藏族人口中95%使用藏语和嘉绒语,其中有40%左右的人兼通汉语。彝族人口中95%使用彝语,其中约60%的人兼通汉语。羌族人口中70%使用羌语,其中70%兼通汉语。少数民族中,除回族外都使用本民族语言。

四川省是西部客家民系大省,自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运动以来,逐步形成了以龙泉驿区为核心的西部最大的成都东山客家方言岛,客家人口总数达50万,较好保留了客家语系和生活文化。而在全川,约有70万人会讲客家话。洛带古镇其中85%以上都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移民浪潮涌入的粤、赣、闽客家人后裔,他们仍完整地沿袭着客家风俗,说着有“古汉语活化石”之称的客家方言。

分类
重庆市

重庆市人口

重庆市人口

重庆市人口数量

抗战期间,大量人口内迁,迁至重庆地区的达100万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市区人口突破百万。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时,人口已达至125万余人。抗战胜利后,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部分工矿企业、机关学校迁离,重庆人口规模逐步萎缩。但人口仍保持在百万以上,成为当时全国第七大城市。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为32054159人。

2022年末,重庆市常住人口3213.34万人,比上年增加0.91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2280.32万人。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96%,比上年末提高0.64个百分点。全年流出市外人口403.53万人,市外流入人口221.45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为5.98‰,死亡率为8.0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11‰。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2.08,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8.18。

重庆市民族构成

重庆市是中国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辖4个自治县、1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区(黔江区)、14个民族乡。

2012年,重庆市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羌族、仡佬族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93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39.8万人,其次苗族约4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重庆市人口的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