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事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社会事业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新疆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力。少数民族历史史诗《江格尔》、《玛纳斯》以及维吾尔族大型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等一批少数民族的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了有效保护。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和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高举民族团结的伟大旗帜,大力开展以爱国主义和民族团结为主线的思想教育活动。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民族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民族宗教极端势力为首分子,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控制,保持了新疆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教育事业

截至2019年,新疆共有普通高等学校54所。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1.01万人,比上年增长12.0%;在学研究生2.69万人,增长12.8%;毕业生0.66万人,增长8.0%。普通本专科招生14.49万人,增长21.1%;在校生42.70万人,增长13.9%;毕业生8.44万人,增长3.8%。

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58所,全年招生8.71万人,比上年下降13.6%;在校生25.54万人,增长0.7%;毕业生6.80万人,下降0.8%。

普通高中336所,全年招生17.01万人,比上年增长3.0%;在校生52.84万人,下降3.9%;毕业生18.69万人,增长5.1%。

初中870所,全年招生34.79万人,比上年增长8.2%;在校生97.71万人,增长5.7%;毕业生29.49万人,下降0.7%。

普通小学3640所,全年招生53.00万人,比上年增长13.1%;在校生260.68万人,增长7.4%;毕业生34.86万人,增长7.7%。

特殊教育学校28所,全年招生800人,比上年下降3.6%;在校生4500人,增长12.0%;毕业生600人,下降52.8%。

幼儿园7725所,全年招生46.22万人;在校生151.9万人,比上年下降2.5%;毕业生51.48万人,增长10.5%。

2021年,新疆研究生教育招生1.46万人,在学研究生3.80万人,毕业生0.80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17.63万人,在校生55.56万人,毕业生9.9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58万人,在校生24.53万人,毕业生8.88万人。

2021年,新疆普通高中招生17.35万人,在校生50.72万人,毕业生16.25万人。初中招生39.63万人,在校生111.69万人,毕业生32.19万人。普通小学招生54.77万人,在校生293.38万人,毕业生39.6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08万人,在校生0.54万人,毕业生0.07万人。

普通高等学校

行政区层次学校名称
乌鲁木齐市本科新疆大学、新疆医科大学、新疆师范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新疆警察学院、新疆工程学院、新疆艺术学院、新疆天山职业技术大学
专科新疆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新疆职业大学、乌鲁木齐职业大学、新疆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新疆能源职业技术学院、新疆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新疆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新疆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科信职业技术学院
喀什地区本科喀什大学
专科喀什职业技术学院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本科伊犁师范大学
专科伊犁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
昌吉回族自治州本科昌吉学院
专科新疆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阿克苏地区本科新疆理工学院
专科阿克苏职业技术学院
克拉玛依市本科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新疆第二医学院
专科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本科新疆科技学院
专科巴音郭楞职业技术学院
和田地区本科
专科和田师范专科学校、新疆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和田职业技术学院
哈密市本科
专科哈密职业技术学院
吐鲁番市本科
专科吐鲁番职业技术学院
阿勒泰地区本科
专科阿勒泰职业技术学院
塔城地区本科
专科塔城职业技术学院
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本科
专科博尔塔拉职业技术学院
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本科
专科克孜勒苏职业技术学院
兵团
石河子市本科石河子大学
专科新疆石河子职业技术学院、石河子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阿拉尔市本科塔里木大学
专科塔里木职业技术学院
图木舒克市本科新疆政法学院
专科
五家渠市本科石河子大学五家渠校区
专科新疆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铁门关市本科
专科铁门关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兴新职业技术学院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传媒

新疆拥有新疆卫视,兵团卫视等电视台8座;广播电视台88座;卫星收转站55.44万座;电视发射台及转播台911座;共播出电视节目198套;制作电视节目8.50万小时;并开通5种语言电视频道和全天滚动播放,电视人口覆盖率扩大到95.29%,完成了自治区“天山一颗星、地下一片网”的全疆电视联网目标。全疆有线电视用户达到208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188万户。

新疆拥有广播电台6座;中短波发射台及转播台53座;中短波发射功率达到2819千瓦;节目159套,制作广播节目达到27.09万小时,分别用维吾尔、汉、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5种语言广播;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4.9%。收听不到广播的盲点地区正在迅速消失。

新疆用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族、锡伯6种文字出版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约3000种。其中,用6种文字出版的报纸128种,期刊208种。新闻出版从业人员近4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占60%,少数民族专业人员占专业人员总数的63%。新疆有县以上新华书店98家,新华书店发行网点205个,书刊批发市场1个,书刊批发单位140家,零售书店达1830家,年发行书刊约2.3亿册。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事业

2019年,自治区级科技计划新立项项目1210个,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1个,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11个,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35个。年末拥有县以上部门属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11个。其中,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90个,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6个,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6个,转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9个。重点实验室56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已挂牌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0个,其中,国家级5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64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个,其中,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17个。生产力促进中心47个,其中,国家级示范中心9个。星创天地42个,其中,国家级34个。众创空间87个,其中,国家级9个。科技企业孵化器38个,其中,国家级9个。

2019年,新疆共有受理专利申请14771项,其中,受理发明专利申请3544项。获得专利授权8652项,其中,获得发明专利授权856项。登记技术合同68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7.82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7.2亿元。

2021年,自治区级科技新立项项目1689个,其中:自治区重大科技专项7个,自治区重点研发专项20个,自治区创新条件(人才、基地)建设专项1157个,自治区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专项398个。年末拥有县以上部门属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06个,其中:自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83个,科技信息与文献机构5个,社会与人文科学领域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6个,转制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12个。重点实验室111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已挂牌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4个。拥有高新技术企业954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个,其中:国家级2个,自治区级17个。星创天地42个,其中:国家级34个。众创空间62个,其中:国家级27个。科技企业孵化器29个,其中:国家级10个。

2021年,新疆共有获得专利授权21178件,其中: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153件。年末有效专利56252件,其中:有效发明专利6388件。登记技术合同182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1.29亿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9.52亿元。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体育事业

2014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建成11个县级全民健身活动中心,32个乡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50个行政村农牧民体育健身工程。在国际比赛中荣获金牌5枚,银牌3枚,铜牌7枚。在全国比赛中荣获金牌38枚,银牌45枚,铜牌59枚。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8.46亿元,增长88.6%;筹集体彩公益金6.37亿元,增长72.2%。

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荣获金牌14枚,银牌14枚,铜牌7枚。在全国比赛中荣获金牌136枚,银牌153枚,铜牌172枚。

2021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荣获金牌15枚,银牌8枚,铜牌7枚。在全国比赛中荣获金牌47枚,银牌47枚,铜牌52枚。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医疗卫生

2019年11月底,新疆实现898个乡镇卫生院、8602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全覆盖,全面消除1795所村医“空白点”,实现村村有合格村医。

截至2019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564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3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152679张。卫生技术人员15.87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7772人,注册护士65046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4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3736人。乡镇卫生院921个,拥有床位29950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1961人。

截止2021年末,新疆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99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637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3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143152张。卫生技术人员158779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5487人,注册护士67225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1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技术人员4139人。乡镇卫生院920个,拥有床位30359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20148人。

2022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支持新疆、吉林共同创建中国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通信

2019年,新疆所有深度贫困村都已通宽带网络,全区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跃升至99%;当年,新疆电信企业累计投资1.26亿元,建成518个5G演示和商用试点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脱贫

2020年11月14日,新疆宣布贫困县“清零”。

分类
宁夏回族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事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事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科学技术

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登记自治区级科技成果399项,比上年增长71.2%。其中,基础理论成果54项,应用技术成果324项,软科学成果21项。全年申请专利量12924件,增长39.4%。其中,发明专利3049件,增长20.8%。专利授权量7709件,增长38.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703件,增长17.6%。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3127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25.16亿元。

截至2021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拥有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40个(含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个);自治区级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5个,自治区临床医学研究中心25个,自治区技术创新中心404个;国家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含分中心)12个,自治区级企业(集团)技术中心83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26个,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50个。

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各级各类学校3442所(含小学教学点484所),教职工120607人。全年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为90.2%,小学学龄人口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118.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3.89%,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8.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100%。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事业

宁夏回族自治区普通高等院校一览表

所在城市属性学校名称
银川市本科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医科大学、宁夏大学新华学院▲、银川科技学院▲、银川能源学院▲
专科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宁夏工业职业学院、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警官职业学院、宁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宁夏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葡萄酒与防沙治沙职业技术学院▲、宁夏艺术职业学院▲、宁夏体育职业学院▲
固原市本科宁夏师范学院
专科
石嘴山市本科宁夏理工学院▲
专科石嘴山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吴忠市本科
专科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备注:带▲为全日制普通民办高校

宁夏回族自治区体育事业

截至2021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44个,博物馆75个。全区共有公共图书馆27个,文化馆27个。有线电视在册用户数137.86万户,其中,有线数字电视在册用户131.31万户。年末全区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2%;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8%。全区出版各类报纸14种,出版期刊37种,出版图书2383种。

宁夏回族自治区社会保障

2021年,宁夏回族自治区运动员参加国际国内比赛共取得金牌5枚、银牌8枚、铜牌16枚。全年有83人达国家一级运动员等级标准,268人达国家二级运动员等级标准,55人获得国家一级裁判员等级称号。

截至2021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52.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2.00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30.74万人,减少7.91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63.41万人,增加4.65万人。其中,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159.59万人,增加6.6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03.82万人,减少1.9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109.07万人,增加6.34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43.79万人,增加11.23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111.5万人,增加6.13万人。

截至2021年底,宁夏回族自治区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53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131个,儿童收养救助服务机构10个。社会服务床位27353张(不包括社区床位数),其中养老机构床位25392张(不包括社区日间照料床位5185张、社区全托服务床位1945张),儿童福利和救助机构床位970张。年末全区共有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308个(不包括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社区服务中心44个,社区服务站2155个。

分类
青海省

青海省社会事业

青海省社会事业

青海省科学技术

2022年,青海省专利授权5276件,比上年减少131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458件,增加4件。签订技术合同1133项,比上年减少142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6.03亿元,增长13.7%。年末共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8个,县级以上卫星云图接收站点9个,地震台站591个,地震遥测台网3个。

青海省教育事业

2022年,青海省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65%,比上年提高0.33个百分点;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5%,与上年持平;普通初中毛入学率117.3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28%,提高0.23个百分点;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3.39%,提高0.68个百分点。全年研究生教育招生3625人,在校生9918人,毕业生2422人。普通高等教育招生3.49万人,在校生10.26万人,毕业生2.6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3.05万人,在校生9.03万人,毕业生2.19万人。普通高中招生4.58万人,在校生13.39万人,毕业生4.16万人。初中学校招生7.99万人,在校生22.83万人,毕业生7.33万人。普通小学招生8.06万人,在校生51.73万人,毕业生8.05万人。特殊教育招生393人,在校生1893人,毕业生396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1.98万人。

青海省普通高等学校

行政区层次学校
西宁市本科青海大学、青海师范大学、青海民族大学、青海大学昆仑学院
专科青海警官职业学院、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青海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青海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
海东市本科
专科青海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本科
专科青海柴达木职业技术学院

青海省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文化馆46个,文化站389个,公共图书馆50个,博物馆24个,档案馆54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1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20%。全年出版杂志215.63万册、报纸6769.20万份、图书1407.08万册(张),其中少数民族文字图书237.81万册(张)。

青海省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有等级运动员105人,比上年末减少131人,其中,一级运动员28人,二级运动员77人。全年参加国内外比赛400人次,共获得第一名28个,第二名24个,第三名30个,四至八名88个,创国家纪录23项、世界纪录4项。

青海省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8.8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28万人。其中,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1.89万人,增加6.60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263.04万人,增加0.41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3.93万人,增加0.27万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70.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51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8.21万人,增加3.38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52.26万人,增加0.1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3.4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8.40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11.6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76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人数35.65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71.3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90万人。年末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68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8.4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8400元/年,比上年增长4.2%;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5676元/年,增长9.5%。

截至2022年底,青海省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84个,比上年末减少1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62个,减少2个。社会服务床位9030张,增加535张,其中养老服务床位6861张,增加421张。社区服务中心360个,社区服务站4664个。

分类
陕西省

陕西省社会事业

陕西省社会事业

陕西省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陕西省认定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12208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8546项,合同成交金额3053.50亿元。其中,技术开发合同18688项,成交金额681.02亿元;技术转让合同1197项,成交金额14.96亿元;技术咨询合同2295项,成交金额40.85亿元;技术服务合同46211项,成交金额2309.23亿元,技术许可合同155项,成交金额7.45亿元。全年共获授权专利79375件,其中发明专利18963件,实用新型专利54496件,外观设计专利5916件。截至2022年底,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82069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20.762件,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30253件,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为7.653件。

陕西省教育事业

西安是中国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聚集的城市之一,在校学生人数仅次于北京、上海,居中国第三位,是中国高校密度和受高等教育人数最多的城市,是中国三大教育、科研中心之一。

截至2022年末,陕西省共有高等学校111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97所、成人高校14所。研究生招生6.66万人,在学研究生20.16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38.05万人,在校生130.44万人;成人本专科招生11.69万人,在校生23.72万人;网络本专科招生11.40万人,在校生29.47万人。全省共有中等职业学校225所,招生10.78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在校生30.14万人(不含技工学校)。全省共有幼儿园8028所,入园幼儿38.40万人,在园幼儿132.56万人;小学4407所,招生48.27万人,在校生298.80万人;初中1666所,招生45.72万人,在校生127.14万人;普通高中444所,招生23.86万人,在校生67.70万人。

陕西省普通高等院校

地区层次名单
西安市本科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安理工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工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西安科技大学、西安石油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安工程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财经大学、西安邮电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西安飞行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西安通信学院、西安航空学院、西安医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西安音乐学院、西安美术学院、西安文理学院、陕西学前师范学院、西安培华学院、西安工商学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外事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西安翻译学院、西京学院、西安思源学院、西安明德理工学院、西安信息职业大学、西安汽车职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北大学现代学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西安财经大学行知学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长安学院、长安大学兴华学院、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专科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西安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海棠职业学院、西安健康工程职业学院、陕西警官职业学院、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西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西安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青年职业学院、陕西工商职业学院、陕西旅游烹饪职业学院、陕西艺术职业学院
咸阳市本科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西藏民族大学、咸阳师范学院、陕西国际商贸学院、陕西服装工程学院、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
专科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杨凌职业技术学院、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汉中市本科陕西理工大学
专科陕西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延安市本科延安大学
专科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宝鸡市本科宝鸡文理学院
专科宝鸡职业技术学院、宝鸡三和职业学院、宝鸡中北职业学院、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榆林市本科榆林学院
专科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职业技术学院、榆林能源科技职业学院
渭南市本科渭南师范学院
专科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商洛市本科商洛学院
专科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安康市本科安康学院
专科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铜川市本科
专科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全国重点大学

序号大学名称学校属性主管部门
1西安交通大学双一流、九校联盟(C9联盟)教育部直属
2西北工业大学双一流、“七五”“八五”十五所重点大学工信部直属
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双一流、111计划教育部直属
4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双一流、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教育部直属
5陕西师范大学双一流、教育部六大直属师范教育部直属
6长安大学双一流、 111计划教育部直属
7西北大学双一流、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陕西省属
8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四医大)双一流、军队2110工程、首批20所全国重点大学中央军事委员会后勤保障部
9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军队2110工程解放军空军总部直属
10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军队2110工程解放军火箭军总部直属
11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工程大学军队2110工程武警总部直属
12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军队2110工程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总部
13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西安飞行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
14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西安校区(原西安政治学院)中央军事委员会
15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西安校区(原西安通信学院)中央军事委员会

省高水平或省部共建高校

序号大学名称学校属性主管部门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老八校之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陕西省
2西安理工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陕西省
3陕西科技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陕西省
4西安科技大学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省高水平陕西省
5西安外国语大学省高水平陕西省
6西北政法大学五院四系之一、立格联盟成员、省高水平陕西省
7西安美术学院省高水平陕西省
8延安大学省部共建、省高水平陕西省
9西安工业大学兵工七子、省高水平陕西省
10西安工程大学省高水平陕西省
11西安石油大学省部共建、省高水平陕西省
12西安邮电大学省部共建、省高水平陕西省
13西安财经大学省部共建陕西省
14西安体育学院省部共建陕西省

陕西省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陕西省文旅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0个,文化馆122个。全省公共图书馆117个,全年总流通1363万人次。

陕西省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陕西省向国家集训队选派优秀运动员63名,教练员13名。开展优秀竞技后备人才“选星计划”,组建省级训练营19个,参训739人。纳入省队试训187人,并向国家训练营输送56人。统筹1.45亿元建成277个全民健身工程项目,推动全省179个场馆实施免费低收费开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明显增强。陕西运动员参加国内高水平比赛共获得24金10银18铜。

陕西省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陕西省共有卫生健康机构34779个(包括村卫生室21951个)。其中,医院1280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19个,卫生院1552个。全省共有床位28.96万张。其中,医院病床23.83万张,卫生院病床3.74万张。全省共有卫生人员45.59万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37.82万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12.56万人,注册护士16.31万人。

陕西省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

2022年,陕西省城镇新增就业人数42.92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14.24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人数4.27万人,登记失业人员实有数23.83万人。

社会保险

截至2022年末,陕西省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1280.84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857.33万人,企业离退休人员人数225.50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92.51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652.45万人。

社会福利

截至2022年末,陕西省共有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885个,床位11.63万张,收养人数6.04万人;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有14815个,社区养老服务床位10.45万张,服务人次数达240.55万人次。截至2022年底,全省共有城市低保9.43万户16.45万人,平均保障标准652元/人月;农村低保50.14万户110.56万人,平均保障标准5385元/人年。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五保)12.46万人,其中,集中供养对象约3.65万人,基本生活标准6279—15840元/人年,照料护理标准根据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分别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10%、15%和25%。2022年,临时救助53.5万人次。

陕西省安全生产

2022年,陕西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55起,同比减少190起,下降34.86%;死亡345人,同比减少138人,下降28.57%。其中,发生较大事故14起,死亡54人。未发生重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

分类
甘肃省

甘肃省社会事业

甘肃省社会事业

甘肃省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共有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9家。全年登记省级科技成果1851项,其中,基础理论618项,应用技术类成果1188项,软科学45项。专利授权量22490件,下降13.6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2472件,增长9.72%。有效发明专利1200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4.82件。共签订技术合同13241项,增长30.11%;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38.57亿元,增长20.73%。全省气象雷达观测站点8个,卫星云图接收站点2个。全省共有地震台站(点)1808个,其中,有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14个,无人值守的地震监测台站(点)1794个。

甘肃省教育事业

2021年,甘肃省研究生教育招生1.97万人,在学研究生5.47万人,毕业生1.28万人。普通本专科招生17.98万人,在校生61.34万人,毕业生14.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招生8.39万人,在校生20.22万人,毕业生5.24万人。普通高中招生17.18万人,在校生51.52万人,毕业生17.11万人。初中招生30.53万人,在校生88.48万人,毕业生29.40万人。普通小学招生33.13万人,在校生202.50万人,毕业生30.74万人。特殊教育招生0.36万人,在校生2.20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97.03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97.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5.3%。

甘肃省高校名单

地区层次高校名称
兰州市本科兰州大学、兰州理工大学、兰州交通大学、武警指挥学院兰州分院、甘肃农业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兰州财经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兰州城市学院、兰州文理学院、兰州工业学院、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大学、兰州工商学院、兰州资源环境职业技术大学、兰州博文科技学院、兰州信息科技学院
专科甘肃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兰州外语职业学院、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甘肃警察职业学院、甘肃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卫生职业学院、兰州科技职业学院、兰州现代职业学院、兰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甘肃财贸职业学院
天水市本科天水师范学院
专科甘肃林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庆阳市本科陇东学院
专科庆阳职业技术学院
张掖市本科河西学院
专科培黎职业学院
平凉市本科甘肃医学院
专科平凉职业技术学院
甘南州本科甘肃民族师范学院
专科
武威市本科
专科武威职业学院、甘肃畜牧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白银市本科
专科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白银希望职业技术学院
陇南市本科
专科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定西市本科
专科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酒泉市本科
专科酒泉职业技术学院
嘉峪关市本科
专科甘肃钢铁职业技术学院
金昌市本科
专科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
临夏州本科
专科临夏现代职业学院

甘肃省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46%,比上年末提高0.03个百分点;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99.52%,提高0.03个百分点。

甘肃省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共有体育场地82581个,体育场地面积5180.3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07平方米。全年体育获得各类奖牌33枚,其中金牌15枚。

甘肃省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5267个。其中医院706个,医院中有综合医院355个,中医医院120个,专科医院18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4072个,其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01个,卫生院1357个,村卫生室1626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63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99个,卫生监督所(中心)95个,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119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20.73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7.23万人,注册护士9.47万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8.90万张。其中,医院14.46万张,卫生院2.97万张。全年总诊疗人次10076.70万人次,出院人数408.22万人。

甘肃省社会保障

2022年,甘肃省城镇新增就业32.02万人,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3.91万人。全年输转城乡富余劳动力527.3万人,其中,省外输转230.7万人,省内输转296.6万人。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7.5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5.05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86.55万人,减少1.34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555.2万人,减少31.9万人。其中,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8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174.2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02.76万人,增加6.68万人。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9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287.22万人,增加8.48万人,其中参加工伤保险的农民工38.78万人,减少4.87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256.9万人,增加6.2万人。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共有31.62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149.54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9.51万人享受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

截至2022年末,甘肃省共有各类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5684个。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7个,社区服务中心561个,社区服务站4705个,社区专项服务机构和设施411个。共有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9468个。其中,未登记的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机构117个,全托服务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12个,日间照料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2941个,互助型社区养老设施5900个,其他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98个。

从2023年1月1日起,甘肃省实施内地居民结婚登记“省内通办”。

甘肃省环境保护

2022年,甘肃省规模以上工业能源消费量5344.4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3.7%。六大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量4825.7万吨标准煤,增长4.1%。省内74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达到或优于Ⅲ类断面比例为95.9%。2022年,甘肃省14个市州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90.2%,与上年持平。省内监测的14个城市中,城市区域声环境评价(昼间)总体较好,14个城市区域声环境质量等级均为二级。全省共有自然保护区5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1个。国家地质公园12个,省级地质公园24个。

甘肃省安全生产

2022年,甘肃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602起,比上年下降12.37%;死亡487人,下降17.74%;受伤368人,下降23.65%;直接经济损失1.74亿元,下降0.76%。亿元地区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0.043人,下降24.56%;工矿商贸企业就业人员10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2.33人,下降12.73%;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0.111人,下降18.52%;十二类营运车辆道路交通事故万车死亡人数9.088人,下降9.18%。

分类
西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社会事业

西藏自治区社会事业

西藏自治区医疗保障

从2007年起,西藏自治区以免费医疗为基础的农牧区医疗制度惠及西藏全体农牧民,补助标准提高到了100元。此次调整,是西藏第六次提高农牧民的免费医疗标准,使全区享受免费医疗标准的农牧民人数达到237万。对于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扶养)人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及因患大病个人负担医疗费用过高,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人员还可获得更多的帮助。预计到2010年,农牧民免费医疗的标准将提高到年人均130元。农牧区合作医疗不仅保证了农牧民享受基本医疗保健的权利,同时也大大降低了农牧民所承受的经济负担。

截至2015年末,西藏自治区共有卫生机构1463个,其中:医院139所、卫生院68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防治机构)8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55个。实有病床床位14013张,其中:医院9954张。卫生技术人员14335人,其中:执业/执业(助理)医师6204人。每千人病床数和卫生技术人员数分别达到了4.34张和4.44人。

2020年1月29日,西藏自治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决定,全区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Ⅰ级响应。

西藏自治区教育事业

发展历史

过去西藏没有现代意义上的教育,文盲率高达95%,入学率只有2%。建国以来,西藏教育事业获得长足发展。2007年末,西藏共有小学884所,教学点1568个,在校生32.05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8.2%,比2006年提高1.7个百分点;普通中学117所,其中初中在校生13.59万人,高中在校生4.4万人;中等职业学校7所,在校生18958人。

高等教育

藏语文教学:西藏全区除少数城镇以汉族学生为主的小学以汉语进行教学外,在农牧区和城镇绝大多数小学都把藏文作为学校的主课之一,实行藏汉文同步教学,其它课程则用藏语授课。

2019年末全区普通高等教育院校7所,年内招生11720人,其中,研究生940人,普通本专科10780人;在校生38671人,其中,研究生2445人,普通本专科36226人;毕业生10512人,其中,研究生577人,普通本专科9935人。中等职业学校11所,招生10537人,在校生25402人,毕业生6601人。中学136所,其中,十二年一贯制学校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2所,高级中学26所,完全中学6所,初级中学99所。高中招生23238人,在校生65500人,毕业生19159人;初中招生48681人,在校生139808人,毕业生41191人;小学821所,招生61760人,在校生340952人,毕业生50998人。特殊学校招生172人,在校生1021人。年末幼儿园2014所,在园幼儿141660人,比上年增加18669人。全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西藏自治区普通高校名单

学校名称主管部门所在地办学层次
西藏大学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本科
西藏藏医药大学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本科
西藏民族大学西藏自治区咸阳市本科
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本科
西藏警官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专科
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专科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西藏自治区拉萨市专科

西藏自治区宗教信仰

西藏的宗教主要由雍仲本教、藏传佛教、民间宗教构成,此外,还有伊斯兰教和天主教。西藏自治区共有藏传佛教寺庙1700多处,住寺僧尼约4.6万人;雍仲本教寺庙约88座,僧侣3000多人,活佛93人,信教群众13万以上;清真寺4座,伊斯兰教信众约3000多人;天主教堂1座,教民700多人。

从地理分布看,它们在西藏不同地区、不同局部的社会影响程度不一,民间宗教的存在甚至被许多人所忽视。从宗教分类学的角度看,藏传佛教、本教以及伊斯兰教和天主教属于神学宗教,而民间宗教则缺少系统理论、没有专门活动场所及职业宗教者集团。西藏的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信众规模相对较小,影响范围仅限于局部地区。在多种神学宗教的包围中,民间宗教至今依然在西藏民间特别是边远地区具有一定的影响。

据《西藏王统记》《朵堆》等典籍记载,象雄人辛饶·米沃佛祖对过去原始本教进行了许多变革,创建雍仲本教,被称为西藏最古老的古象雄佛法。幸饶·弥沃如来佛祖首先创造了象雄文字,并传授了“五明学科”:工巧明(工艺学)、声论学(语言学)、医学、外明学(天文学)和内明学(佛学)。古象雄文明就以“雍仲本教”的传播为主线而发展起来。中央对外联络部研究室副主任栾建章曾撰文评价象雄文明及本教的历史意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要了解西藏文明,必先了解象雄文明;要研究藏传佛教也必先研究本教。否则探究愈深,离真相可能愈远。”

西藏自治区脱贫攻坚

在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认定为完成年度计划、减贫成效显著、综合评价好,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奖励。

2019年12月23日,西藏的贫困县“清零”。

西藏自治区就业形势

2022年1月4日,记者从西藏“两会”上获悉,2021年西藏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9%,农牧民转移就业69.3万人,实现劳务收入58.1亿元,市场化就业模式基本形成,就业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稳中有进。

西藏不断强化企业吸纳就业主体作用,全方位对接铁路、航空、金融等行业部门,面向驻藏央企、大型国企、民营企业,多方征集适合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优质岗位资源。2021年已发布各类企业岗位30055个。高校毕业生在企业就业可享受生活、住房、求职培训等一系列补贴,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企业可享受招投标环节加分、社保补贴等政策,社保补贴最长达6年100%补贴。

分类
云南省

云南省社会事业

云南省社会事业

云南省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6月,云南省高等学校共计83所,其中:普通高等学校82所,含本科院校32所、高职(专科)院校50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全省中等职业学校共计363所,其中:普通中等职业学校246所,成人中等职业学校117所。

2022年,云南省高等教育招生49.84万人,比上年增长11.4%,在校生145.27万人,增长7.2%,毕业生38.62万人,增长9.0%。其中:研究生招生2.49万人,增长8.3%;在校研究生7.16万人,增长12.6%;毕业研究生1.63万人,增长19.9%。普通本、专科共招生36.51万人,增长3.7%;在校生110.03万人,增长5.4%;毕业生29.74万人,增长14.7%。成人高等教育本、专科共招生10.84万人,增长49.9%;在校生28.09万人,增长13.2%;毕业生7.25万人,下降10.9%。各类中等职业教育(含技工学校)招生21.43万人,在校生64.43万人,毕业生24.35万人。普通高中招生37.14万人,在校生105.29万人,毕业生31.28万人。初中招生63.72万人,在校生186.33万人,毕业生60.45万人。普通小学招生59.25万人,在校生379.73万人,毕业生64.08万人。学前教育在园(班)幼儿180.83万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9%,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4%。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5.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2.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4%。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办本科)

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昆明医科大学
云南师范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西南林业大学
云南民族大学云南财经大学云南中医药大学
云南警官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昆明学院
曲靖师范学院玉溪师范学院大理大学
楚雄师范学院普洱学院保山学院
红河学院文山学院昭通学院
滇西应用技术大学滇西科技师范学院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公办专科)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昆明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
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云南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
玉溪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云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楚雄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云南锡业职业技术学院德宏职业学院
云南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云南旅游职业学院红河卫生职业学院
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公安消防部队高等专科学校云南财经职业学院
昆明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昭通卫生职业学院大理护理职业学院
云南水利水电职业学院云南轻纺职业学院云南特殊教育职业学院
云南工贸职业技术学院云南交通运输职业学院昆明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曲靖职业技术学院红河职业技术学院保山职业学院
昭通职业学院玉溪职业技术学院文山职业技术学院
香格里拉职业学院丽江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民办本科)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大学滇池学院丽江文化旅游学院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昆明城市学院昆明文理学院
昆明医科大学海源学院云南艺术学院文华学院云南工商学院

云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民办专科)

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昆明艺术职业学院云南城市建设职业学院
云南工程职业学院云南新兴职业学院云南经贸外事职业学院
云南三鑫职业技术学院云南商务职业学院昆明卫生职业学院
云南外事外语职业学院云南医药健康职业学院云南理工职业学院

其他高校

类别学校名称
成人高校云南开放大学
军校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边海防学院(昆明校区)

云南省科学技术

截至2022年,在云南省工作的“两院”院士共计13人,位居西部省区第四。 [67] 云南省是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所在地,建有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模式动物(灵长类)表型与遗传研究基础设施、国家昆明高等级生物安全灵长类动物实验中心等大科学设施,有科研机构中央属9家,省级部门属32家,州市部门属69家。

2022年年末,云南省共有国家批准组建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7个、省重点实验室124个。已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3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4个。全年获专利授权39497件;认定登记技术合同8554项,成交金额390.73亿元。

云南省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云南省主要科研院所

类别院所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院)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
中国医学科学院研究所(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植物化学与西部植物资源持续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稀贵金属综合利用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省部共建复杂有色金属资源清洁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共伴生有色金属资源加压湿法冶金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冶金研究院)、省部共建云南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云南农业大学、云南大学)、省部共建非人灵长类生物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昆明理工大学)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真空冶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昆明理工大学)、农业生物多样性应用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云南农业大学)、固体废弃物资源化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昆明理工大学)等
省科研院所云南省科学技术院、云南省林业和草原科学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省畜牧兽医科学院、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院、云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云南省公路科学技术研究院、云南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

云南省文化事业

云南省是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南亚博览会举办地,曾举办1999年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等国际会议和峰会。

2022年末,云南省共有各种艺术表演团体104个,文化馆149个,公共图书馆151个,博物馆183个。全省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99.64%和99.67%。中、短波转播发射台48座,广播电视播出机构137家,有线电视实际用户391.87万户。

截至2022年,云南省有世界文化遗产2项,世界自然遗产3项,世界记忆遗产1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05项、代表性传承人125人,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541项、代表性传承人1420人,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015项、代表性传承人3568人,县(市、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766项、代表性传承人12563人,2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有国家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4个、省级民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85个、省级非遗保护传承基地28个。

云南省主要博物场馆

类别名称
国家一级博物馆云南省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
国家二级博物馆玉溪博物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博物馆、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大理白族自治州博物馆、昆明动物博物馆、昆明市博物馆、曲靖市博物馆、保山市博物馆

云南省主要文化遗产

类别名称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世界记忆文献遗产古纳西东巴文字手稿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傣族剪纸、藏族史诗《格萨尔》
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云南漾濞核桃作物复合系统、云南广南八宝稻作生态系统、云南剑川稻麦复种系统、云南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

云南省体育事业

云南省曾在1995年承办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20年,昆明入围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 [51] 云南省举办有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赛、七彩云南格兰芬多国际自行车节、中国怒江皮划艇野水世界杯、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赛、昆明滇池国际龙舟赛、中缅瑞丽-木姐跨国马拉松赛、梅里100极限耐力赛、国际红土网球公开赛、国际汽车拉力赛、国际足球公开赛等品牌赛事,举办云南省运动会、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省级赛事。

2022年,云南省运动员在国际比赛中获金、银、铜牌25枚;在全国比赛中获金、银、铜牌172枚。全年销售体育彩票118.21亿元。

云南省医疗卫生

2022年,云南省共有医疗卫生机构27527个,其中,医院1400个,在医院中有公立医院447个,民营医院953个;医疗卫生机构拥有床位数26.3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39.69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3.25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50个,卫生技术人员0.81万人;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28个,卫生技术人员937人;妇幼保健院(所、站)147个,卫生技术人员2.04万人。乡镇卫生院1368个,床位5.76万张,卫生技术人员5.94万人。全年总诊疗人次[16]31045.48万人次,出院人数1011.66万人。

云南省主要医疗机构

名称类别
成都军区昆明总医院(43医院)三甲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大医院)三甲
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昆华医院)三甲
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三甲
昆明市延安医院三甲
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云南红十字会医院)三甲
大理州人民医院三甲
玉溪市人民医院三甲
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三甲
云南省肿瘤医院(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三甲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人民医院三甲
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三甲
玉溪市中医院三甲

云南省社会保障

2022年,云南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806.96万人。其中,参保职工611.08万人,参保离退休人员195.88万人。参加城乡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479.71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3975.75万人。全省参加失业保险人数357.5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的人数575.71万人。

2022年末,云南省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4945个,其中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4833个。社会服务床位13.9万张,其中养老床位13.2万张。各类社区服务设施15877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920个,社区服务站14442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76.95亿元。

云南省脱贫攻坚

2020年11月14日,云南宣布贫困县“清零”。

分类
贵州省

贵州省社会事业

贵州省社会事业

贵州省教育事业

截至2021年底,贵州省拥有普通小学6709所,在校生396.32万人;初中学校2013所,在校生179.99万人;普通高中478所,在校生96.56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83所,在校生39.75万人;普通高等学校75所,在校生88.16万人;研究生培养单位10个,在学研究生3.17万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45.0%。

贵州省高等院校

城市层次名称
贵阳市本科贵州大学、贵州医科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阳学院、贵州商学院、贵州警察学院、贵阳信息科技学院、贵阳人文科技学院、贵州师范学院、贵州理工学院、贵阳康养职业大学、贵州中医药大学时珍学院、贵州医科大学神奇民族医药学院
专科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城市职业学院、贵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力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贵阳职业技术学院、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贵州农业职业学院、贵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子商务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贵州食品工程职业学院、贵州财经职业学院、贵州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贵州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遵义市本科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师范学院、茅台学院、遵义医科大学医学与科技学院
专科贵州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遵义职业技术学院、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本科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黔南经济学院、贵州黔南科技学院
专科黔南民族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贵州盛华职业学院、黔南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贵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毕节市本科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
专科毕节职业技术学院、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毕节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工贸职业学院、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铜仁市本科铜仁学院
专科铜仁职业技术学院、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贵州工程职业学院、贵州健康职业学院
安顺市本科安顺学院
专科安顺职业技术学院、贵州民用航空职业学院
六盘水市本科六盘水师范学院
专科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六盘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本科凯里学院
专科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本科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专科黔西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贵州省重点本科高等院校

高校名称主管部门办学地点办学层次属性
贵州大学贵州省贵阳市本硕博双一流211工程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贵州师范大学贵阳市本硕博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
贵州医科大学贵阳市本硕博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贵州民族大学贵阳市本硕博省部共建高校省属重点大学建设院校
贵州财经大学贵阳市本硕博贵州省一流大学专业重点建设项目贵州省一流大学一流平台建设(培育)项目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阳市本硕卓越中医师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贵州省重点支持建设高校省部共建高校
遵义医科大学遵义市本硕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省部共建高校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贵州省国内一流学科立项建设高校
贵州理工学院贵阳市本科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
贵州师范学院贵阳市本科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

贵州省科学技术

截至2021年底,贵州省拥有国家级科技合作基地5个,院士工作站9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全年签定技术合同5592项,比上年增长62.7%;合同成交金额289.27亿元,增长16.1%;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登记199项,增长0.5%;授权专利39267件,增长12.3%。

贵州省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底,贵州省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90个,艺术表演场馆31个,博物馆100个,公共图书馆99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站)1702个。年末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7.76%,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95%,分别比上年末提高0.25个和0.50个百分点。全年图书出版量1.12亿份,杂志出版量1412.30万份。

贵州省医疗卫生

截至2021年底,贵州省共有卫生机构29286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826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325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00个。年末卫生机构床位297045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278982张。年末卫生技术人员30.74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0.39万人,注册护士14.15万人。

贵州省体育事业

2021年,贵州省运动员在国际、国内重大体育比赛中获奖120项。其中,获得国内最高水平赛事金牌29枚。全省安装全民健身器材1073套。

贵州省大型体育场馆名单

场馆类型场馆类别场馆名称座位数(个)
体育场甲类贵阳奥体中心体育场60000
乙类兴义体育中心体育场30000
乙类毕节奥林匹克体育场23000
乙类六盘水市凉都体育中心25000
乙类瓮安全民健身活动中心22000
丙类贵州省体育场20000
丙类凯里民族体育场25000
丙类遵义市汇川体育中心26000
丙类福泉市体育场20000
体育馆乙类贵州省体育馆6000
丙类开阳县体育馆3100
丙类修文县体育馆3100
丙类榕江县体育馆3000
丙类铜仁体育馆5000
丙类兴仁市体育中心综合训练馆3000
丙类毕节绣山体育馆4100
丙类仁怀市体育馆3500
丙类赫章县夜郎体育馆3000
丙类遵义市汇川体育馆5600
丙类遵义市习水县体育馆3614
丙类遵义市余庆县体育馆3000
丙类六盘水市凉都中心体育馆4200
丙类六盘水市黄土坡体育馆4000
游泳馆丙类铜仁游泳馆1500

贵州省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底,贵州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928.6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1.3%。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756.05万人,增长5.9%。失业保险参保人数320.92万人,增长7.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14.4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29.93万人,增长14.3%。

截至2021年底,贵州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0.77万人;月人均保障标准655元,比上年增长1.6%。年末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88.38万人;年人均保障标准4569元,比上年增长5.8%。

截至2021年底,贵州省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067个,其中养老机构969个,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34个。年末社会服务床位17.37万张,其中养老机构床位16.29万张,儿童福利和救助保护机构床位4331张。

分类
四川省

四川省社会事业

四川省社会事业

四川省教育事业

2022年末,四川省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3万所,在校生1637.7万人(不含非学历教育注册学生及电大开放教育学生),教职工126.3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01.2万人。共有普通小学5213所,招生88.4万人,在校生545.0万人。普通初中3353所,招生92.3万人,在校生277.5万人。普通高中809所,招生50.3万人,在校生146.5万人。特殊教育学校137所,招生0.4万人,在校生(含附设特教班)1.8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学校)463所,招生41.3万人,在校生108.3万人。职业技术培训机构2332个,职业技术培训注册学员96.8万人次。共有普通高校134所。全年普通本(专)科招生67.4万人,增长11.7%;在校生205.2万人,增长6.8%;毕业生51.0万人,增长13.0%。研究生培养单位36个,招收研究生5.3万人,在校生15.9万人,毕业生3.9万人。成人高等学校12所,成人本(专)科在校生40.7万人;参加学历教育自学考试33.3万人次。

地区层次高校名称
成都市本科四川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成都理工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西南民族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成都校区、西南石油大学成都校区、西华大学、成都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师范大学、西南财经大学、成都体育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成都工业学院、四川旅游学院、成都东软学院、成都艺术职业大学、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成都文理学院、成都师范学院、青海师范大学成都校区、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四川传媒学院、成都医学院、四川工商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成都锦城学院、吉利学院、电子科技大学成都学院
专科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天一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托普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商务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四川铁道职业学院、四川艺术职业学院、四川科技职业学院、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财经职业学院、四川城市职业学院、四川现代职业学院、四川长江职业学院、四川文轩职业学院、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四川西南航空职业学院、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成都校区、济南护理职业学院成都校区
绵阳市本科西南科技大学、绵阳师范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绵阳城市学院、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四川文化艺术学院梓潼校区
专科绵阳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四川电子机械职业技术学院、绵阳飞行职业学院
南充市本科西华师范大学、川北医学院、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
专科南充职业技术学院、南充科技职业学院、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南充电影工业职业学院
泸州市本科西南医科大学、四川警察学院
专科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四川三河职业学院、江阳城建职业学院、泸州医疗器械职业学院
德阳市本科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专科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四川护理职业学院、德阳城市轨道交通职业学院、德阳科贸职业学院、德阳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四川天一学院绵竹校区
乐山市本科乐山师范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专科乐山职业技术学院
自贡市本科四川轻化工大学
专科四川卫生康复职业学院、自贡职业技术学院
雅安市本科四川农业大学
专科雅安职业技术学院
眉山市本科四川大学眉山校区、四川大学锦江学院
专科眉山职业技术学院、眉山药科职业学院、天府新区信息职业学院、天府新区航空旅游职业学院、天府新区通用航空职业学院
内江市本科内江师范学院
专科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川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内江卫生与健康职业学院
凉山州本科西昌学院
专科四川应用技术职业学院、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达州市本科四川文理学院
专科达州职业技术学院、达州中医药职业学院
攀枝花市本科攀枝花学院
专科四川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攀枝花攀西职业学院
宜宾市本科宜宾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四川大学宜宾园区、电子科技大学宜宾研究院、西南交通大学宜宾研究院、四川轻化工大学宜宾校区、西华大学宜宾校区、成都工业学院宜宾校区、四川外国语大学成都学院宜宾校区、同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
专科宜宾职业技术学院
甘孜州本科四川民族学院
专科甘孜职业学院
广元市本科
专科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广元中核职业技术学院
资阳市本科
专科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资阳口腔职业学院、资阳环境科技职业学院
遂宁市本科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
专科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广安市本科
专科广安职业技术学院
巴中市本科
专科巴中职业技术学院
阿坝州本科阿坝师范学院
专科阿坝职业学院

四川省科技事业

四川省科教实力雄厚。是国家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八个区域之一,拥有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天府新区、绵阳科技城、攀西战略性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等多个重大区域创新平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4家,12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两院院士共计61名(62人次)。

2022年,四川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年末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07个。PCT专利申请718件;专利授权135507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25458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08672件,商标申请289996件,商标注册230862件;行政机关立案处理专利案件5464件,审理结案5412件,结案率99.0%;专利新增实施项目12420项,新增产值2813.5亿元;专利质押融资金额52.7亿元。

2022年末,四川省有高新技术企业1458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8693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8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0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1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5个,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35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7个,省级大学科技园13个;国家级众创空间84个(其中专业化示范众创空间2个),省级众创空间174个;国家级星创天地83个;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2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68个。全年共登记技术合同23620项,技术合同认定登记额1649.8亿元。完成省级科技成果登记2754项。

四川省文化事业

四川历史文化悠久。先秦时为巴国、蜀国之地,北宋置川峡路,后分置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总称四川路,始有四川之名。为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古蜀文明发祥地,全世界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地,蜀锦、四川皮影戏等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四川盐业文化,酒文化源远流长;三国文化,红军文化,巴人文化精彩纷呈;特别是以三星堆、金沙遗址为代表的古蜀文明璀璨而神秘,现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8个。

2022年末,四川省文化系统内艺术表演团体50个,艺术表演场所35个,公共图书馆209个,文化馆206个,美术馆62个,综合文化站4083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1个,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2个,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5个,国家级动漫游戏基地1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1个,省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5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59个。共有博物馆316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173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15处;世界文化遗产1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1处,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传统村落333个,公布的省级传统村落104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5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611项。

 2022年末,四川省广播电视台171座,中短波转播发射台42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4%,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7%,有线广播电视实际用户929.4万户。出版地方报纸70种,出版量97529.1万份;出版期刊354种,出版量5070.3万册;出版图书12941种,出版量41025.5万册;录像制品41种,电子出版物291种。

四川省医疗卫生

2022年末,四川省医疗卫生机构74123个,其中,医院2547个(民营医院186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7067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68.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69.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21.6万人,执业助理医师4.2万人,注册护士31.8万人。妇幼保健机构202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0.9万人,注册护士1.3万人。乡镇卫生院2799个,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7万人,注册护士3.3万人。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54947.0万人次,其中,医院23813.0万人次(民营医院4147.9万人次),基层医疗机构29086.3万人次。出院1877.4万人,其中,医院1372.3万人(民营医院330.1万人),基层医疗机构449.7万人。县域内住院率95.2%。

四川省体育事业

2022年,四川省体育彩票销售额144.3亿元,共筹集公益金35.6亿元。年末国家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18个,省级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72个;四川省幼儿体育基地50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64个。

四川省环保事业

2022年,四川省优良天数比例为89.3%,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重点城市PM2.5平均浓度35.4微克每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4%。全省203个国家考核断面中水质优良断面202个,占比99.5%,无V类和劣V类水质断面。32个出川断面中有30个断面水质达到优良标准。全省地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为100%。

2022年,四川省统筹财政资金1.2亿元开展生态环保项目财政贴息,筹备首届全省节能环保产业和环保基础设施招商会,预计签约投资项目569亿元,融资项目869亿元。协调农行、农发行新增审批绿色信贷637亿元。全省共办理环境违法案件3191件,办结6345个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信访举报件;完成5393个建设项目环评审批,涉及投资额1.6万亿元;纳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13.1万余家,审批危险废物经营许可77家,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能力521.16万吨/年。全年组织综合性环境应急演练150余次,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5起。

2022年,四川省推进4个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项目有序实施,指导6家水泥企业10条水泥生产线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纳入全省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252家。实施1041个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建设,完成1041个行政村农村环境整治。实施四川省全域地下水环境调查评估与能力建设项目,建立地下水“双源”清单16701个,建成地下水环境监测井3050口。

2022年末,四川省自然保护区120个,面积6.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面积的13.4%。全省共建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10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2个。年末全省共有湿地公园55个,其中国家湿地公园(含试点)29个。年末森林覆盖率达到40.26%,比上年末提高0.03个百分点。

四川省知识产权

2020年8月,入选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

四川省脱贫

在2019年脱贫攻坚成效考核中认定为完成年度计划、减贫成效显著、综合评价好,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奖励。


2020年11月17日,宣布所有贫困县退出贫困序列。

分类
重庆市

重庆市社会事业

重庆市社会事业

重庆市教育事业

重庆市教育事业综述

民国二十八年(1937年)以前,重庆以中等教育为主,普通中学20所,师范及职业学校9所,加上原巴县(巴南区大部)的普通中学、师范及职业学校8所,总共37所。高等院校,重庆只有国立重庆大学和省立教育学院(即今西南大学的前身)两所。1937年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遂形成以高等教育为主,中等教育次之,初等教育为辅的格局。高等教育方面,先后迁到重庆的大专院校有: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后改为中央政治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陆军大学、兵工学校、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国立音乐学院、国立江苏医学院、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国立上海医学院、国立医药专科学校、国立中央工业专科学校等。

2022年,重庆市共有普通高等教育学校70所,成人高校3所,军队院校2所,中等职业学校128所(不含技工校),普通中学1120所,普通小学2637所,幼儿园5667所,特殊教育学校39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62.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8.99%,初中入学率99.91%,小学入学率99.99%,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2.35%。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93.99%。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5.79%。

重庆市重点中学(部分)

重庆南开中学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重庆市第八中学校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西南大学附属中学重庆外国语学校
重庆市育才中学校重庆市清华中学校重庆市第十一中学校
重庆复旦中学重庆市求精中学校重庆市第十八中学
铜梁中学校重庆市永川中学校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
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重庆市江津中学校

重庆市高等学校

学校名称主管部门办学层次备注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本科-硕士-博士副军级、2110工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勤务学院副军级、2110工程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通信士官学校——
重庆大学教育部副部级、双一流
西南大学双一流
重庆邮电大学重庆市公办
重庆交通大学
重庆医科大学
重庆师范大学
四川外国语大学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工商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
重庆理工大学本科-硕士
四川美术学院
重庆科技学院
重庆三峡学院
重庆文理学院
长江师范学院本科
重庆警察学院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
重庆工程学院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本科民办
重庆财经学院
重庆移通学院
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重庆城市科技学院
重庆外语外事学院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派斯学院
重庆机电职业技术大学专科-本科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专科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国家骨干高职院校
重庆工商职业学院
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航天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三峡职业学院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公办
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青年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
重庆旅游职业学院
重庆安全技术职业学院
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重庆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重庆工信职业学院
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海联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民办
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
重庆传媒职业学院
重庆建筑科技职业学院
重庆应用技术职业学院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
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重庆能源职业学院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
重庆公共运输职业学院
重庆艺术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轻工职业学院
重庆电信职业学院
重庆经贸职业学院
重庆科技职业学院
重庆资源与环境保护职业学院
重庆护理职业学院
重庆智能工程职业学院
重庆健康职业学院
重庆理工职业学院
重庆电力职工大学重庆市成人高等学校公办

重庆市科学技术

民国十九年(1930年)9月,中国西部科学院在北碚创立,该院由卢作孚发起,下设生物、理化、地质、农业四个研究所和博物馆,图书馆、兼善学校等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及人才培养。 [36]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四川中心工业试验所在重庆成立,四川中心农事试验场在重庆磁器口成立。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中国化学会重庆分会成立。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中国护士学会由南京迁重庆。

截至2022年底,重庆市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220个,其中,国家重点实验室10个。市级及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64个,其中,国家级中心10个。新型研发机构179个,其中,高端研发机构82个。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6348家。全年技术市场签订成交合同6919项,成交金额630.4亿元。全年专利授权6.65万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2万件。有效发明专利5.19万件。全市共有有效注册商标78.21万件,比上年增长12.7%。驰名商标162件,地理标志309件。共有产品检验检测机构78家,其中,国家质检中心18个。有认证机构12家。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4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546.6万台(件)。全年修订、制定地方标准(不含工程建设、食品安全)211项。

重庆市文化事业

2022年末,重庆市共有博物馆130个,文化馆41个,公共图书馆43个,公有制艺术表演团体19个。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55%,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6%。全年生产电视剧3部、电影18部、电视动画片279分钟。出版各类报纸16187万份,各类期刊3420万册,图书16178万册(张)。全市共有国家级综合档案馆40个、市级专业档案馆1个、市级部门档案馆4个。

重庆部分博物馆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
重庆自然博物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钓鱼城古战场遗址博物馆
重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重庆史迪威博物馆重庆巴渝民俗博物馆
三峡移民纪念馆中国民间医药博物馆重庆三耳火锅博物馆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聂荣臻元帅陈列馆奉节县白帝城博物馆
重庆建川博物馆————

重庆部分场馆

重庆大剧院国泰艺术中心重庆图书馆
重庆美术馆重庆科技馆重庆国际博览中心

会展

重庆市是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拥有“智博会”、“西洽会”、“云计算博览会”、“渝交会”、“汽车工业展”、“西部农交会”等大批展会;重庆先后荣膺“中国节庆名城”、“中国十大影响力会展城市”、“中国最佳会展目的地城市”等称号。

重庆市体育事业

2022年,重庆市共有体育场地14.53万个,体育场地面积 7291.3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27平方米。获全国最高水平比赛奖牌33枚,其中,金牌6枚。

重庆市医疗卫生

2022年末,重庆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22243个,其中,医院85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638个,乡镇卫生院810个,村卫生室9629个。医疗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25.08万张,其中,医院床位18.61万张,乡镇卫生院床位4.62万张。全市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5.28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46万人,注册护士11.73万人。

2022年4月7日第73个世界卫生日,重庆三甲医院数量增至42家。

重庆市三级甲等医院

中心城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西南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桥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特色医学中心·(大坪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庆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重庆市中医院重庆市妇幼保健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医院(重庆市人民医院)(原重庆三院与中山医院合并)
重庆市急救医疗中心(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仁济医院(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重庆市第九人民医院
重庆市九龙坡区中医院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武警重庆总队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九五八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
重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渝北区人民医院——
区县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医院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
重庆大学附属黔江医院(重庆市黔江中心医院)重庆大学附属江津医院(重庆市江津区中心医院)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綦江区人民医院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江津区中医院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重庆市涪陵区中医院
重庆市铜梁区中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永川中医院(重庆市永川区中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璧山医院(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垫江县人民医院垫江县中医院云阳县人民医院
合川区人民医院————

重庆市社会保障

2022年,重庆市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31.76万人,比上年增长5.7%。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40.32万人,比上年增长0.03%。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808.4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2398.18万人,基本医疗保险综合参保率99.7%。生育保险参保人数547.87万人,增长2.1%,享受生育保险待遇44.69万人次。工伤保险参保人数752.82万人,下降1.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614.24万人,增长2.7%。共有21.80万人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55.80万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城市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7.80万人,农村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人数9.74万人。全年资助141.76万困难群众参加医疗保险。

重庆市脱贫攻坚

2020年2月22日,重庆市的贫困县“清零”。

重庆市环境保护

2021年,重庆市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913平方公里,新增减少土壤流失量202万吨,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7万平方公里。